姚梅
摘 要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集家庭養老與機構養老的優點于一身,迎合了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需求,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與支持。本文簡要分析了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產生背景、發展狀況及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社區居家養老 背景 問題 對策
一、我國社區居家養老的興起與發展
(一)興起原因
1.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00年我國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0.3%。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10年我國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3.26%,比2000年的統計結果上漲2.93個百分點,這表明近十年來我國的老齡化進程正在逐步加快。我國老年人口不僅數量大、增速快且具有未富先老的特殊性。因此,我國的老齡化及其帶來的養老問題是相當嚴峻的。
2.家庭養老功能逐步弱化。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長期推行以及國民生育觀念的變化,我國當今的家庭結構逐步呈現出小型化的發展趨勢,普遍存在的是4-2-1的家庭人口結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女性開始大規模地參與市場競爭,投入到勞動力大軍中去,女性傳統居家照顧老人、撫育子女的身份角色受到挑戰。當今社會人力資源的不斷流動、年輕人價值觀念的變化等原因也加劇了傳統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
3.機構養老存在缺陷。機構養老具有家庭養老所不具備的專業化、集約化等優勢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機構養老也存在配套設施陳舊落后、養老服務提供一刀切、服務人員素質低下等問題。而且我國老齡化具有未富先老的特殊性,面對機構養老高額的養老費用,大部分有養老需求的老年人無力支付機構養老的服務費用,存在有效需求不足而機構養老供給卻又相對過剩的弊端。
4.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不斷發展。當代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已經不再單純停留在物質層面,老年人的精神、情感、需求也在不斷提高。老年人希望在與家人和鄰里的人際交往中,得到精神寄托和慰藉。老年人有自尊和自我實現需求,即使進入老年階段也而不愿在專業化的養老機構中被動地接受照顧,老年群體渴望參與到社會中去,發揮自己的余光余熱。
(二)產生與發展
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最早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英國,隨后這種居家養老模式在歐美許多國家風靡開來,近年來,這種養老模式也深受一些亞洲國家的歡迎。一些國家的居家養老模式在老年群體的養老方式中占用相當大的比例。其中日本最高,為98.6%,英國為95.5%,美國為96.3%,菲律賓為83%,越南為94%,印尼為84%,馬來西亞為88%。[1]
2001年6月,我國民政部推行“星光計劃”,該計劃預計用全國福利彩票總金額的80%在2~3年內建立起社區老年福利網絡。該計劃的推行標志著社區居家養在我國正式推行。目前,北京、上海、廈門等城市已經初步建立起社區居家養老的服務體系。
2011年3月,“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要“堅持家庭、社區和福利機構相結合,逐步健全社會福利服務體系,推動社會福利服務社會化”,[2]《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也明確指出:“國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雹?/p>
二、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資金短缺
資金是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物質基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撥款、社會捐贈,較為單一。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屬于福利性事業,福利具有不可逆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物價的上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經費支出也在節節攀升。此外,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數量不斷增長,老年群體對養老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大,且呈多樣化、高質化趨勢,這也從側面上加劇了當前的養老資金短缺問題。
(二)專業人才匱乏,養老服務項目層次低
由于社區居家養老模式,近年來在我國才開始流行,目前社區養老工作的大部分從業者都是不具備專業知識的未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員。由于專業人才的匱乏,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大多偏重于日常生活護理和家政服務等較低層次的物質生活照顧,而精神慰藉、醫療保健等服務發展不足。
(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行政性過強
理論上,社區居家養老是由家庭、企業、社區、政府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一個新型養老模式。但是從各地實行的具體情況來看,政府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推行的過程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對全過程的行政干預過強,社會、市場主體參與程度不夠,整個體系的活力不夠。
(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城鄉、區域差距大
在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差距大,服務不均等現象,在服務供給上,城市多于農村,東部多于中部和西部。由于城鄉間,東部、西部、中部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客觀上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經濟水平的差異決定了各地區在社區基礎建設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完善程度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也影響了養老服務的供給狀況。
三、推動我國社區居家養老發展的建議
(一)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形成多元化集資機制
為解決當前我國社區居家養老資金短缺問題,應拓寬養老資金來源渠道,形成多元化的集資機制。為此,中央政府可以通過發行社保基金福利彩票以增加社?;?。地方政府應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動員企業、社團、個人等積極參與養老基金捐助。最后,可以從源頭上節約支出,可劃分有償、低償和無償三類檔次的養老服務,各類型老人可依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相應層次的服務。
(二)構建合理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責任體系
政府在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的過度干預從根本上而言是由于缺乏一個合理的責任體系。為此,關鍵在于構建一個合理的責任體系。明確各主體在養老服務提供中的角色及義務。政府應該扮演一個政策制定者與監管者的角色,其主要職責是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政策,并對相關主體進行監管。社區、醫院等機構應是養老服務的具體提供者,應為老人提供專業、優質的服務。家庭成員則應提供經濟支持、情感照顧。
(三)培養專門人才,提供專業人才保障
為解決當前社區居家養老專業人才匱乏問題,政府應當劃撥專項經費培育專門人才。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供者乃至老年人的家人提供免費或者低收費的養老服務專業培訓,培訓內容應涉及醫療護理、健康保健、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同時,可以在高校開展養老服務相關課程或者相關專業,為養老保障培育大批后備人才。
(四)實行因地制宜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
在開展社區養老服務時,政府應改變以往“自上而下”做法,逐漸向“自下而上”轉變。應從實際出發,實行因地制宜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為此,要做好需求調查和評估,力求從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出發設置服務內容。目前,我國城市和東部地區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相對充足,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合理開發,擴大服務人群,提升服務質量,提高城市老年人對現有服務項目的利用率。針對我國農村以及中西部社區服務項目供給不足的問題,應當結合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大力發展老年人最為需要的項目。[3]
注釋:①《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修訂。
(作者單位為安徽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許義平,何曉玲.現代社區制度實證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192.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丁志宏,王莉莉.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均等化研究[J].人口學刊,2011(05):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