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蘭芳
[摘要]盡管新批評在文學批評中過于強調文本的重要性,忽略了文本以外的因素,而遭到了后來諸多文學理論流派的批判。但是,作為新批評主要的文學闡釋方法,文本細讀應該在我們的文學批評中得到更多的重視,發揮其作為文學閱讀基本方法的作用。通過使用文本細讀的方法分析《呼嘯山莊》的主題,讀者更加容易把握小說的主題,更加深入透徹地理解小說主題的復雜性和一致性的關系。
[關鍵詞]文本細讀 《呼嘯山莊》 主題闡釋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4-0088-03
一、引言
新批評是現代西方文論中最有影響的文學流派之一。正是新批評將文學研究從沉重的傳記研究和社會歷史背景研究中解脫出來。它主張文學批評應該以文學文本為核心,強調文學作品具有自己獨特的有機整體性,并提出了一整套獨特的批評術語和批評方法。新批評肇始于20世紀20年代的英國,30年代在美國確立穩固地位,50年代在美國文壇和高校文學教育中占據了統治地位,60年代始顯頹勢,70年代已然衰微。但是,其中的某些批評概念仍被后繼者奉為圭臬,一些批評方法至今仍被沿用。盡管如反駁新批評而出現的諸多理論所批判的那樣,新批評具備一些理論缺陷,但是,作為新批評主要批評方法的文本細讀仍不失為文學闡釋和文學教育的重要方法。然而,現在極少有學生意識到新批評對文學的貢獻,在批評實踐中不重視對文本細讀的訓練。本文首先概括介紹文本細讀的方法,然后,通過闡釋《呼嘯山莊》的主題展示讀者如何在實際閱讀中運用文本細讀的方法。
二、文本自足與有機整體性
新批評作為20世紀西方文論的開端,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的誕生正是為了反對19世紀及20世紀長期主宰文學研究的傳記—歷史批評。在這種文學批評范式中,研究者通過研究作者的生平及年代來判定作者意圖,從而賦予作品的意義。他們通常查閱作家的自傳、傳記和史籍,梳理作者的書信、日記和隨筆,使用這些材料來佐證作者的創作意圖。在這種批評方法背后,其理論依據便是研究者將文學作品看作社會歷史的附屬物,借此來宣揚某文學作品反映了“時代精神”。在這種文學批評中,沒有將文學作品視為有研究價值的藝術表現。而對于新批評家看來,文學作品本身才是文學研究最重要的部分。
“自足的文本”一直是新批評的戰斗口號。新批評試圖讓文學研究者關注文學作品本身,使文本成為闡釋的唯一來源。他們認為作者生平、社會時代以及當時的時代精神盡管是文學史專家感興趣的材料,但是,將這些材料所賦予的信息用來闡釋文學作品卻犯了“意圖謬誤”這樣的錯誤。[1](53)一方面,讀者無從得知作者的意圖,作者或已仙逝,或身居他地,讀者無法向他詢問其寫作意圖;另一方面,即使讀者獲得了作者關于其創作意圖的表示,也不能據此便證明作者一定表達了他想表達的意圖。同時,讀者也不能依據自己的反應來判斷文本的意義。對于某一文本,有些讀者可能有所觸動,有些讀者則無所反應。讀者對文本的感受或見解是源于他對其個人經歷的抽象,不同個人經歷的讀者會對同一文本產生不同的感受。而根據個人感受來判斷文本意義則犯了“情感謬誤”。在解讀文本過程中,新批評有時也會提到讀者反應或作者意圖,但是,這些不是他們研究分析的重點。根據新批評,我們只能通過仔細研讀,即細讀文本的語言所提供的證據來了解某個作者的意圖以及某個讀者的闡釋是否真正體現了文本的意義。這些證據塑造了文學作品:意象、象征、隱喻、視角、反諷、人物刻畫等。
文學文本的形式元素非常重要,文學文本所產生的意義與其暗含的意義密不可分。在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文學作品的形式和意義密不可分,就像一個生物有機體,任何部分都與文學作品整體密不可分。作品的有機整體性是新批評判斷文學作品質量的標準。所謂有機整體性是指作品的各部分相互協作,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通過這個有機整體,文學文本為作品提供了文學作品必備的兩個因素:復雜性和秩序。新批評認為,通過四種語言手法:悖論、反諷、含混和張力,文本內部產生了多重復雜且相互矛盾的意義。簡言之,悖論是指一種看似自相矛盾但卻真實再現了事實實際情況的陳述;反諷是指一種陳述或一樁事件被它所在的語境顛覆的過程;含混是指某一個詞語、意象或事件同時產生兩種或多種不同的意義;而張力則可能是文本中對立的傾向相互作用的產物,即文本中相互對立的悖論、反諷和含混相互作用的產物。[2](153-155)所有這些語言手段在為文本營造一種復雜性的同時,還給人一種秩序感,通過這種方法才能成就一部偉大作品。因此,這些語言手段所產生的多層次、相互沖突的意義必須相互協調,即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深化主題。
三、《呼嘯山莊》中的家族仇恨與深切真情
簡單地說,小說的主題就是作者感興趣并且在作品中加以描述或討論的對象。文學是我們日常生活的描寫,所以文學主題是我們日常私人或公共生活中重要的內容或經歷,如愛情、死亡、婚姻、自由、希望、絕望、權力、戰爭、復仇、邪惡等。我們所面對的文本所講述的故事各不相同,但是,他們關注的文學主題大多離不開我們重要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在文學作品中,作者將自己想要表達的文學主題通過很多故事予以體現。因為作者在文本前后中描述這些重要問題,讀者仍然需要從文本中選擇一個重要段落來分析文學作品的主題。這個重要段落通常展現了文本中故事的沖突和危機,如發生謀殺、進行婚禮、進行懺悔、爭吵或戰爭。換言之,在危機和沖突中,發生了突然的行動和改變。在危機中,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得到最清楚有力的描述,所以選擇一個危機進行探討將幫助你理解整個文學作品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因為你關注構成文學主題的復雜因素,你的想法將逐漸清晰和具體。然后,在將探究沖突所展示的主題如何在作品的其他地方得到體現,成為貫穿整個作品的一個重要內容?!逗魢[山莊》自從發表以來,便一直是文學研究者關注和探討的對象。自上世紀首次被介紹給中國讀者以來,這部小說一直受到中國讀者的歡迎和中國學者的熱烈討論,成為中國外國文學批評的熱點話題。[3]縱觀中國學者對這部作品的批評歷史,從各種理論視角對其進行的探究都取得了一定深度的研究成果,但是,這些研究僅選擇各種理論指向和需求的相關元素,對文本割裂得支離破碎,實在難免有斷章取義之嫌。[4]本文接下來將展示如何在一部長篇、情節復雜的作品中找到并研究一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