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歡
[摘要]我國音樂藝術主要反映的是其與自然的契合關系,是我國傳統文化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意義的體現。研究鋼琴曲目的意境和節奏,需要對音樂美學有充分的了解,通過掌握美學知識來更好地品味鋼琴音樂,也通過欣賞鋼琴音樂實現審美能力的提升和精神的升華。
[關鍵詞]鋼琴曲 美學 意境與節奏 自然
[中圖分類號]J64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4-0095-02
在鋼琴與我國傳統音樂曲目結合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和氣韻,造就了許多優秀的鋼琴曲目。我國的傳統文化賦予了鋼琴曲目表現自然、旋律舒緩和意境悠遠等特點,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總結鋼琴曲目的特點。一是鋼琴曲目的意境方面,追求立意高遠、應和自然。例如著名的鋼琴曲目《二泉映月》就是意境感十分明顯的代表作品。二是鋼琴曲目的節奏方面,舒緩平和且豐富多變。例如鋼琴曲《瀏陽河》在不同的部分節奏變化輕快,給予聽眾很好的美感。研究鋼琴曲目的意境和節奏,需要對音樂美學有充分的了解,通過掌握美學知識來更好地品味鋼琴音樂,也通過欣賞鋼琴音樂實現審美能力的提升和精神的升華。
一、我國鋼琴曲目的文化烙印
我國傳統文化對鋼琴曲的印跡之一在于鋼琴曲充分地應和了自然萬物,于樂曲中實現與自然的契合。任何藝術在最高的境界當中都是相通的,例如書法、繪畫和棋藝等都與音樂在境界上具有一致性。這些藝術無一不在反映與自然的契合關系,是我國傳統文化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意義的體現。將這些藝術境界歸結于一個意象當中,可以用水這一事物來說明。水具有豐富多變的形態,并且可以根據自然的變化而相應變化,時而激蕩,時而平靜,春天潺潺而流,夏天奔騰不息。水的這一特點與我國鋼琴曲目的特點是非常相似的,其內在實質是相同的。我國的傳統音樂追求自身情感和外在事物的統一性,在音樂中表現為依托水、落葉以及雪等具體意象來融入音樂元素當中,從而使音樂具有自然的美感。[1]
我國鋼琴曲追求動靜結合,整體和諧有序,這是傳統文化對鋼琴音樂的另一個重要的烙印。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寬容、博大的民族情懷,對我國各種藝術形式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國的優秀鋼琴曲目無一不體現出這種特點,即和而不同,既對“靜”有不懈的追求,也擁有“動”的風采。[2]這其中體現出來的哲學意味和美學思想都在我國經典的鋼琴曲目中有所體現,反映了人與世界萬物的和諧思想,同時具有兼容并包的恢弘氣勢。
二、我國鋼琴曲目高遠幽深的意境表現
我國所有傳統的藝術形式都追求意境上的美感,在鋼琴音樂中也同樣得以體現。與西方鋼琴音樂通過技法和節奏直抒胸臆的方式不同,我國鋼琴音樂追求音樂內在的氣韻,通過氛圍的營造來提升音樂的意境。從具體的表現手法來看,優秀的鋼琴音樂都是通過變化音區和伸縮旋律來實現情緒的烘托與氛圍的營造,并且技法嫻熟,表現得當,形式具有極大的豐富性。鋼琴雖不是我國本土的樂器,但是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使其成為符合我國文化韻味的樂器之一,并且由于鋼琴本身在音樂演奏方面的優勢,能夠立體地實現意境的表達和情感的烘托,更加推動了我國音樂曲目的發展。尤其關于“情景交融”這一音樂演奏要素,鋼琴發揮出了聲韻和諧、音域廣闊的演奏優勢,具有很好的藝術感染力,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聽眾關于意境的感受力和想象力。[3]
以我國鋼琴代表曲目《夕陽簫鼓》為例,該鋼琴曲在意境上具有很強的美感,并且在不同的演奏階段具有不同的體驗。先從該鋼琴曲的引子來進行分析。首先在這首曲子的引子部分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一個半小節這一表現手法的存在,對于提升鋼琴曲本身的美感具有強大的作用。該手法不僅在《夕陽簫鼓》中有良好的應用,在其他曲目如《百鳥朝鳳》中也有所體現,并取得了良好的審美效果。在引子部分,曲子首先使用左手低音區的空五度來傳達平和舒緩的美感,能夠讓聽眾在樂聲中體會到悠揚的意境。然后來分析該鋼琴曲的主體部分。這首曲子中包含兩個左手聲部,能夠較好地體現出夕陽西下的自然景象,同時運用低音環繞的手法,可以將該旋律的主要樂音表現出來。另外主體部分的右手音區也從低音向高音自然過渡,由低沉轉向明亮。主體部分不僅包括骨干音符,也包含形式多樣的裝飾音符,通過這些裝飾音符的使用,將鋼琴曲所要表現出來的自然情景很好地烘托了出來,使場面細膩柔和。從主體部分的整體演奏形式來看,該曲目的左手音區主要起著襯托作用,通過內斂的音色來配合右手音區的明快節奏,這樣就豐富了樂曲的音色,使其更能表達自身的美感。相比左手音區,該樂曲的右手音區大量使用了六十四分音符作為其表現形式,從樂感來看明顯要比左手音區的表演更加快速,在情緒上更加抒情,很好地表達了原曲具備的意境美。在主體部分的后一階段,《夕陽簫鼓》漸漸由柔和轉為高亢,演奏的強度和力度都開始增強,音符逐漸密集,由此體現出作曲家本身高昂的情緒,體現了群舟競歸、浪花飛濺時的感受。到了該樂曲的尾聲部分,作曲家本身的情緒逐漸歸于平靜,利用延長音來表現月夜春江的寧靜美感。尤其是尾聲部分那一刻的暫停,給聽眾營造了一種極為可貴的境界,使人們感受到自然和生命的美好,具有讓人流連忘返之感。[4]
從《夕陽簫鼓》整體的意境來看,該鋼琴樂曲立意非常高遠,展現出雄渾的氣勢。鋼琴曲創作者將委婉質樸的情感融入樂曲的旋律當中,并且通過變化多樣而且流暢的節奏從聽覺中描繪了靜謐而不失激動人心的春江景色,將江南水鄉獨有的風姿很好地表現了出來。[5]尤其是該鋼琴曲的主體部分,旋律反復式遞升,通過箏樂器的劃奏來模仿江水流動的聲音,并且速度逐漸加快,力度也逐漸加強,體現出江水由平靜轉為波濤起伏之勢,而劃舟之聲也由遠及近,意境優美而深遠。
三、我國鋼琴曲目豐富連貫的節奏美感
我國許多優秀的鋼琴樂曲作品不僅在意境上有獨到的美感,而且節奏豐富連貫,變化多樣,吸收了打擊樂和鼓吹樂等形式的節奏風格,對于表現鋼琴曲內在的主題具有良好的效果。在任何音樂作品中節奏都是極為關鍵的要素,是構成樂曲作品的骨架。我國具有代表性的鋼琴曲目在節奏上都具有豐富的種類和風格,善于運用不同的節奏來表達作曲家自身的情感,與樂曲的主題契合完美,體現出音樂自身具有的線條美。[6]從中西方古典鋼琴曲的對比中可以看出,我國傳統鋼琴曲是通過流動的旋律和連貫的節奏來體現美感的,而西方古典鋼琴曲目則是通過曲調的縱橫交錯和鮮明的和聲來實現情感的表達。
以我國鋼琴名曲《箏簫吟》為例來探討其如何通過節奏的連貫性和變化來體現音樂的美感。眾所周知,與我國古典鋼琴曲不同,西方古典鋼琴曲往往注重節拍的強與弱,并且具備嚴格的體系。相比之下,我國古典鋼琴曲并不注重節奏強與弱的規范,而是以板眼為準繩。在樂曲中表現為節奏時而緊湊時而寬松,樂曲表現出來的情緒也隨之產生起伏變化。聽眾在欣賞過程中需要首先對演奏樂曲從宏觀上有所了解和把握,這樣當節奏變化時才能體會到樂曲在細節上的精巧處理和情緒的自然過渡。[7]在《箏簫吟》中,起始段和主體段的過渡是使用鋼琴樂音模仿古箏的一小段,這里樂曲的節奏表現得較為自由,引入了我國古典音樂具有鮮明特點的“散板”,此時節奏從慢到急,音樂的強度逐漸增大,讓聽眾體會到溪流開始徐徐流淌,然后在山澗飛流直下的意境。這種節奏的表現形式模仿了十番鑼鼓在節奏方面的特點,雖然表面上是節奏的自由組合,但是在緩急交錯中將鋼琴曲內含的整體節奏推動前進。聽眾在欣賞過程中需要注意整體節奏的規律性變化,充分運用聽覺將樂曲所體現出的慢快與遠近的場景再現出來,從而領會其中的美感。同時,在《箏簫吟》中,作曲家采用了大量的裝飾音來體現樂曲的特點,使該樂曲具有明顯的民族性。裝飾音能夠很好地反映某一民族的語言風格。作曲家儲望華在創作該鋼琴曲的過程中不僅借鑒了西方古典鋼琴曲的演奏技法,還創造性地為該曲添加了體現民族性的裝飾音,具有鮮明的風格。
從《箏簫吟》整體的節奏特點來看,作曲家既充分表現了我國傳統音樂的連貫性節奏,同時也引入了曲式結構,使樂曲更富于節奏的變化,并且裝飾音的應用也增添了樂曲的節奏感。例如樂曲中短倚音的使用表現出一種空靈的感官體驗,傳達出樂曲幽深的意境。作曲家通過節奏的有序變化賦予樂曲作品以鮮活的靈魂,而聽眾在欣賞過程中通過得到美感的享受,心靈受到鼓舞和震撼,這是我國鋼琴曲的美學價值所在。[8]
四、總結
我國的傳統音樂追求自身情感和外在事物的統一性,在音樂中表現為依托水、落葉以及雪等具體意象來融入音樂元素當中,從而使音樂具有自然的美感。我國古典鋼琴曲目講究情與景的交融,而這一音樂演奏要素在鋼琴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具有很好的藝術感染力,進而發揮聽眾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在任何音樂作品中節奏都是極為關鍵的要素,是構成樂曲作品的骨架。我國具有代表性的鋼琴曲目在節奏上都具有豐富的種類和風格,善于運用不同的節奏來表達作曲家自身的情感,與樂曲的主題契合完美,體現出音樂自身具有的線條美。聽眾在欣賞鋼琴曲作時首先要對節奏有良好的把握,然后體會音樂作品在彈奏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意境,從而獲得美的感受。
【參考文獻】
[1]董海瑩.中西結合,協韻暢翔——姚恒璐教授創作的鋼琴組曲《十二生肖》解析與感悟[J].中國音樂,2015(10).
[2]劉佳.中國鋼琴曲的創作特點與美學意蘊[J].西安音樂學院,2014(06).
[3]陳燕.淺談鋼琴曲《箏簫吟》的藝術風格和演奏技術[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3).
[4]梅倩.論鋼琴演奏教學中結構感的培養[J].音樂時空,2015(12).
[5]韋民.淺析鋼琴曲《平湖秋月》的意境美[J].美與時代(下),2015(12).
[6]雷詩君.論中國鋼琴音樂蘊含的美學意義[J].音樂時空,2015(12).
[7]左延芳.時空的對話——里蓋蒂兩部《弦樂四重奏》作曲技法的比較分析[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5(12).
[8]王學佳.當我們體驗純音樂時在體驗什么——評彼得·基維《純音樂:音樂體驗的哲學思考》[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