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球范圍內掀起了“漢語熱”,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也迎來了跨越式發展。本文擬從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的發展現狀入手,分析來華留學生的群體性特點以及管理工作中的難點,并就此探討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方法。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 留學生特點 管理難點 工作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4-0177-02
一、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的發展現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全球范圍內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迎來了跨越式發展。據統計,1978年來華留學生僅為1236人,2013年則躍升至35.6萬余人,比1978年增長了288倍。據預測,到2020年,全國當年來華留學生規模將達到50萬人次,我國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國際學生流動目的地國家。①
根據教育部于2010年9月出臺的《留學中國計劃》,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發展的主要方針為:擴大規模,優化結構,規范管理,保證質量。在來華留學生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學生結構和質量也不斷優化。留學生類別已從建國初期只接受漢語語言生這一單一類別,發展到現在可接受多種類型留學生。但是新世紀以來,占據來華留學生市場份額的前三位是普通進修生、短期生和本科生。因此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仍然是以培養非學歷生為主。在學歷教育中,本科生教育又占主導,高層次的碩士教育與博士教育水平較低;非學歷教育中,短期生和普通進修生占較大比例,高級進修生所占比例較小。②從國別來看,來華留學生的來源國主要集中在亞洲周邊國家和少數歐美發達國家,地緣關系較遠的大洋洲和非洲人數較少。從學科和專業分布看,來華留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和漢語言的占絕對優勢,其次是西醫、經濟、管理,再次是人文社科類專業,其他專業的學生人數少之又少。
二、高校來華留學生的特點及其管理工作的難點
(一)來華留學生的特點
我國絕大多數高校對留學生實行獨立管理方式,即與國內本土學生管理相隔離。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我國長期將留學生以外賓身份特殊對待的歷史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留學生自身的特點使獨立管理模式得以不斷延續。
如果說中國學生是正規部隊,那么留學生就是雜牌軍,很難融入到高校的主體教學和管理中。中國學生經過嚴格的篩選機制——全國高考或者研究生考試進入高校,學生年齡相近,學習期限固定且較長,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態度勤奮刻苦。
相比之下,高校留學生特點鮮明:一是留學生的個人情況極其復雜,來自全世界各個國家,種族、膚色、語言、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都各不相同。二是留學生質量難以控制,通常相比中國學生差很多。為了擴大留學生規模,高校往往會設置較低的入學門檻,申請即可入學,導致留學生的質量很難保證。三是留學生年齡跨度大,普通進修生和短期生對年齡要求很低。四是留學生流動性較大,目前我國留學生類別仍以普通進修生和短期生為主。每個學期都會換掉一半以上的留學生,流動性很大。五是留學生多數自由散漫,強調個人主義,缺乏集體觀念和紀律性。
(二)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難點
1.語言和文化障礙
以西安外國語大學為例,從1979年開始招收的留學生來自世界二十多個國家,發展至今,留學生來自五大洲近五十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文化。留管干部多數只會講一至兩門外語,往往是英語、日語或法語。留學生漂洋過海,遠赴中國來留學,初來乍到會講漢語的學生也不多見,對中國社會充滿了恐懼和焦慮,常常很容易因為小事而倍感壓力。留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因語言不通和文化差異所形成的困難和精神壓力同樣也會折射到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
2.留學動機各異
高校中國學生大多數學習動機明確而強烈,學習態度認真刻苦。在學校各種獎懲制度的激勵和約束下,絕大多數中國學生是易于管理,甚至完全可以做到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而留學生卻不同,尤其是普通進修生和短期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有些是游學性質,熱衷于在中國各地旅游;有的一邊學習一邊經商;有的是華裔后代,被父母強迫來學習漢語;有的是陪孩子讀書;還有的是外國大公司職員的配偶,學點基本漢語,打發時間,等等。留學目的不在漢語或者專業學習上,自然會導致學習態度不端正,上課不認真,缺勤較多,學習紀律松散等。留學動機不純是影響留學生管理的根源所在。
3.留學生安全問題復雜多樣
與中國學生相比,留學生發生的安全問題復雜多樣,甚至觸犯刑法或者造成嚴重傷亡,比如:非法打工、非法駕駛、非法居留、打架斗毆、醉酒駕車、非法傳教、租房糾紛、進入未對外國人開放區域、盜竊、吸毒、強奸、賣淫嫖娼、非法獲取情報信息,等等。這些問題一旦發生,都需要高校密切配合公檢法機關依法處理,同時還需及時通知學生家長,嚴重情況下還需通報涉案學生母國在華大使館參與處理,耗費大量的社會法律資源和高校管理資源,且處理起來非常棘手。
三、高校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方法
(一)依靠學生力量,做到溝通無礙
高校來華留學生來自世界各地,語言各不相同。有關資料統計,全世界共使用5651種語言,其中使用人數超過去5000萬的語言有13種:漢、英、印度、俄、西班牙、德、日、法、印度尼西亞、葡萄牙、孟加拉、意大利和阿拉伯語。即便要求高校以專兼職的用工方式,配齊掌握13種通用語言的留管干部,也是不現實的。但是各高校擁有豐富的中外學生資源,可以通過組建學生組織的方式充分發揮中外學生的語言資源,以中幫外,以老帶新,巧妙化解語言不通以及文化差異帶來的困擾。以西安外國語大學為例,相繼建立了多個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中外學生組織,包括留學生校友會、留學生志愿者服務隊、留學生文藝社團GUSTO以及中外學生組成的國際語言交流協會。在每個學生組織都專門設立了志愿服務部門,確保留學生日常管理中的接機服務、新生接待、旅游參觀、文化實踐、日常翻譯都可以隨時找到中外志愿者予以協助。
(二)尊重文化差異,做到寬嚴相濟
高校來華留學生來自五大洲的世界各國,留學生的種族、膚色、語言、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都各不相同。通常來說,歐美學生講究師生平等,強調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自由散漫,對中國課堂嚴肅、認真、刻板的教學方式不太適應,對部分中國教師以學習成績為標準劃分學生、比較學生的激勵方式極為排斥。日韓學生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尊師重教,講究輩分,禮貌待人,學習勤奮刻苦,看重學習成績,其中日本學生又獨具敏感、脆弱、羞怯、自負其責等特質,對于中國教師分組PK式的課堂教學法倍感壓力;中亞學生保留了游牧民族的特性,性格勇猛剛烈,喜歡喝酒,容易打架斗毆,缺乏時間觀念和紀律性,很難做到按時上課或者按時開會;東南亞和南亞學生多性格內向,自由散漫,不善于公眾展示,學習漢語較為吃力;非洲學生自由奔放,能歌善舞,表現力強。高校留管干部應當充分尊重留學生的文化差異、宗教信仰等,善于觀察各國學生的群體特征,在此基礎上應當細察每個留學生的自身特點。在非原則性問題,比如:學生上課或開會遲到早退、參加活動不積極、抽煙喝酒、宿舍晚歸、與教師的互動方式等,應當根據不同國家留學生的特點,做到寬嚴相濟,避開留學生忌諱的敏感管理方式,而不是一刀切,更不能以中國文化為出發點一味嚴苛地要求每個國家的留學生。一旦留學生做不到,就嚴厲指責或者嚴厲懲罰,這樣只會招致更大的逆反情緒和行為。但是涉及到原則性問題,比如,嚴重缺勤、嚴重干擾課堂紀律、論文抄襲、違法犯罪等,則應嚴格管教,嚴肅處理,有錯必究,達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三)完善管理制度,做到言行有據
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事業發展歷史短,發展規模小。很多高校接收留學生的時間并不長,亦或者有些高校對留學生教育的重視程度低、師資力量弱、管理水平低等原因,并沒有建立起來完善的留學生管理制度。很多制度只是學院內部使用文件,沒有上升為正式的對外印制的文件。隨著高校或者二級學院管理人員的變更,臨時性的管理文件也往往會發生變更。在高校留學生管理方面,很多高校陷入了以人管人或者以經驗管人的困境。當務之急是,各高校應當積極完善留學生管理制度,包括學籍管理制度、獎學金制度、日常管理制度、違法違紀懲處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宿舍管理制度、簽證管理制度、外國人八小時外管理制度等,所有的管理制度應當盡可能地上升為學校正式文件印發,并匯集成多語種的《留學生管理手冊》,印發給每一位留學生。一些重要管理制度甚至可以張貼在教學場所的醒目位置予以告知和警示。鑒于留學生語言不通、管理難度大、流動性大等特點,唯有以明確的正式的制度文件來規范留學生的行為,使其言行有指導,懲處有依據,管理起來才更有效。
(四)樹立服務意識,做到以人為本
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高校教育管理行政色彩更濃,對學生更加強調自上而下的管理,重視管理者的權威。西方國家將教育更多看成一種消費行為,花錢購買教育服務,高校更加強調服務意識和服務精神。加之,來華留學生以進修生和短期生為主,以自費生為主,這些學生看重學習漢語的實效,而不是畢業證書或者學習成績,高校教學好與壞,管理好與壞,往往用腳來投票。高校留管干部必須調整心態,將留學生視為平等的教育服務購買者,唯有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務質量,才能留住學生,才能讓留學生在中國獲得一次愉快的留學體驗。再者,很多留學生初來中國,語言不通,對陌生的環境充滿恐懼,生活能力降到了中小學生的水平。樹立強烈的服務意識,做到以學生為本,應當像保姆一樣關懷留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朋友一樣幫助留學生度過文化休克階段,勇敢自信地在中國學習生活,同時也要以老師的身份嚴格督查留學生認真學習,遵紀守法。
注釋:
①韓維春.來華留學生兼職就業問題研究——基于對北京地區高校留學生的調查統計[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4(05).
②劉寶存,劉敏.來華留學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外國留學生工作研究,2016(02).
【參考文獻】
[1]韓維春.來華留學生兼職就業問題研究——基于對北京地區高校留學生的調查統計[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4(05).
[2]劉寶存,劉敏.來華留學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外國留學生工作研究,2016(02).
[3]王蘇春,蔡奕.基于文化差異的外國留學生跨文化管理初探[J].現代管理科學,2010(12).
[4]馬倩美.來華留學生管理初探[J].新西部月刊,2009(04).
[5]曹春香.淺析高校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華夏教師,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