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平 李燕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和國際形勢的不斷發展,社會對理工科大學畢業生的能力要求會越來越高。培養理工科大學生學習自主性,對高校教師來說就變得越來越緊迫和必要。本文結合理工科大學生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某些問題和目前環境下手機研發技術特別是手機配音研發技術的不斷發展,一方面分析了通過引入手機配音資源提高理工科大學生英語學習自主性的可行性;另一方面,為了驗證其有效性,筆者還通過對所在學校76名15級造價專業學生和74名15級物流專業學生實施了為期一個學期的實驗,最后通過調查問卷證明了這一教學實踐確實有效。
[關鍵詞]手機配音資源 理工科大學生 英語學習自主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4-0241-02
一、前言
隨著語言教學越來越趨向于交際化,學習自主性也被看做是語言學習過程中的先決條件(Wenden 1998),然而,相比之下,理工科大學生整體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學習自主性也相對較差。隨著科學技術和國際形勢的不斷發展,社會對理工科大學畢業生的能力要求會越來越高。理工科大學英語教學的傳統方式越來越不適應新世紀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培養理工科大學生學習自主性,對高校教師來說就變得越來越緊迫和必要。教師更多的責任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并逐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教育打下良好基礎。(肖飛 2002)
本文結合理工科大學生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某些問題和目前環境下手機研發技術特別是手機配音研發技術的不斷發展,提出將手機配音資源引入理工科大學英語教學過程,把它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教學內容是根據教程的總目標和學習者的心理特點而選擇的。(黃源深 1985)這是改善學生課內被動學習,課外主要使用語言接受型技能來學習英語現狀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提高理工科大學生英語學習自主性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可行性分析
第一,理工科大學生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某些問題,總結如下:
學習目標不正確,信心不足,缺少主動性和自主性。許多理工科大學生在外語學習過程中,沒能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態度,錯誤地認為通過期末英語考試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才是學習的主要目標;理工科大學生整體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導致大部分學生對自己英語學習的信心不足。蘇格拉底曾經說過:“一個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兩個條件。”在學習中,假如缺少了自信心,就會導致學習者缺乏甚至失去前進的動力。有多少人由于缺少自信而與成功失之交臂;另外,很多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習慣了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沒有主動參與語言交流活動的意識。在課下除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課外學習行為幾乎為零。當然也有少數學生除了完成作業外,還會去收聽一些英文節目、課文錄音等。但這些學習行為屬于語言接受型技能為主體的活動,都是比較被動的。
班級內學生個體間外語水平,尤其是口語水平相差懸殊。從1998年開始我國大學實行擴招政策,現如今雖然擴招幅度有所減小,但仍在繼續擴招中,這就導致了班級規模過大。筆者所在這所理工科大學的班級平均人數就已達到70多人。班級規模過大直接導致班級內學生個體間外語水平,尤其是口語水平相差懸殊。
網絡外語資源利用率低。近年來隨著全國各大院校IT化教學及學生智能手機使用的的普及,網絡資源日漸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外語教學領域,日益豐富的網絡外語資源以及各種網絡軟件工具使大學外語教師在教授書本知識的同時,還能利用網絡下載各類圖片、音頻、視頻和文字資料來豐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學生也可以在課余通過網絡獲取各類學習資源,加深對所學內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但是相關先行研究數據表明,大學生使用網絡的主要目的是娛樂,網絡學習資源(其中包括網絡外語資源)利用率極低。
第二,目前環境下手機研發技術特別是手機配音研發技術的不斷發展
自從1940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開始,隨著通訊信息技術的發展,現在人們已經逐步進入了4G手機時代。智能手機功能強大毋容置疑。它不僅能在線通話,還集商務、學習、娛樂于一體。未來手機必定會更加智能化、微型化、安全化和多功能化。在智能手機眾多功能中,學習功能其中包括配音功能開發在近幾年得到了迅猛發展。先后出現了很多高質量的配音軟件。比如英文配音軟件中,比較成熟和受歡迎的要數“英語趣配音”和“少兒趣配音”了。這些配音學習軟件集視頻配音、單詞積累、社交功能等于一身,深受廣大英語學習者的喜愛,目前下載用戶已過百萬,是App Store中排名前十的教育軟件。(蔣秀娟,郭漢英,吳婧聆 2016)
根據近幾年某些學者所做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擁有智能手機的人數在不斷增加。筆者在青島理工大學(臨沂)校區大一新生中所做的一項調查表明:2015級新生的手機擁有率達到了100%,而擁有智能手機的比率達到了90%以上。智能手機數量在大學生中逐漸增大和手機配音功能的日漸完善為在大學英語課堂中引入手機配音資源提供了可行性。
因此,筆者認為通過將手機配音資源引入教學是提高理工科大學生英語學習自主性的有效辦法之一。原因如下:
其一,手機網絡配音軟件提供的配音資源內容豐富,主題多樣化,包含各個層次難度的英文新聞、廣告、名人演講、電影片段、歌曲等視頻資源。配音軟件大都提供視頻片段難度系數指數。這就能解決班內學生個體間外語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使每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外語水平選擇難度適宜的配音內容來親自體驗英文配音的過程,感受英文配音的魅力,從而大大提高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性。
其二,配音軟件中包含的視頻片段也有很多是需要兩人或幾人配音的內容。這就能滿足學生間協作學習的需求。協作學習的核心是讓學習者在互動與交流中共同去完成某項學習任務。通過協作學習,學生們不僅可以增強團隊協作意識,培養協作技巧、人際交往等能力,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習者思維的靈活性。更重要的是,學生們通過在人格平等的網絡環境里協作學習,更能自覺地承擔自己的學習責任。因此它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有著積極的作用。
其三,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引入手機配音資源,根據課堂教學主題適時地向學生提供配音學習資源,指導學生參與配音過程。這就在課堂活動中實現了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改變。這時,教師從知識和信息的傳授者,變成了學生的指導者、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而學生則從被動接受的狀況中解放出來,真正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體。這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學習環境自然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另外,為了驗證其有效性,筆者還開展了為期一個學期的實證研究,最后通過調查問卷的方法證明,這一教學實踐確實有效。
三、實驗與結果討論
本次實驗以來自青島理工大學(臨沂)校區76名15級造價專業學生和74名15級物流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76名造價生編為對照班對其實施傳統英語教學,而74名物流生為實驗班。他們在年齡、教育背景、期末成績和男女性別比例上基本相似。通過對其實施為期一個學期的,在課堂教學和課外輔導中引入手機配音資源的教學手段,進行調查實驗。本次研究使用的調查量表來源于林莉蘭教授于2013年編制并檢驗的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量表。該量表共涉及38個題項,涵蓋學習者自我管理學習能力16個題項、自主學習行為12個題項和自主學習心理10個題項。通過調查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筆者希望了解將手機配音資源引入到理工科學生大學英語教學中,能否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自主性。
筆者在實驗前利用量表對研究對象進行前測,經過為期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后,又對他們采用相同量表實施后測。最后,通過使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所獲數據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由表1可看出,對照班在自我管理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行為、自主學習心理前后測的得分均值。另外由表2可知P>0.05,顯著性不明顯。從樣本平均數大小看,雖然對照組后測得分均高于前測得分,但該差異的顯著性在統計學上沒有顯示出來。
由表3可看出,實驗班在自我管理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行為、自主學習心理前后測的得分均值。另外由表4可知實驗班學生在自我管理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行為方面P<0.01,顯著性很明顯。只有在自主學習心理前后測得分上P>0.05,沒有明顯差異性。但從總體上看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班較對照班在自我管理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行為、自主學習心理方面的表現都優于對照班。
本次教學實驗僅僅進行了一個學期,雖然其有效性也在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但由于試驗周期較短,采用樣本數量過少等原因。該模式也存在不足之處,需要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檢驗和完善。
四、結束語
近些年來,大學英語教學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承擔自身學習責任的能力。根據以往研究和筆者本次研究證明,這種能力通過正確方法培養和實踐鍛煉是能夠得到提高的。因此,筆者希望大學英語教師,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了解前沿科技信息,緊跟網絡技術發展步伐,通過改變教學模式和改善教學手段來挖掘和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主性。
【參考文獻】
[1]肖飛.學習自主性及如何培養語言學習自主性[J].外語界,2002(06):24-28.
[2]林莉蘭.基于三維構念的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量表編制與檢驗[J].外語界,2013(04):73-80.
[3]Wenden A.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M].Great Britain:Prentice Hall,1998.
[4]蔣秀娟,郭漢英,吳婧聆.手機軟件“英語趣配音”輔助高職英語教學的可行性研究[J].英語廣場,2016(05):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