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呂劇是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但一直未能進入大學校園為同學們所了解、認同。本文以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為例,通過調查呂劇進大學校園的現狀,分析呂劇未能進入大學的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為呂劇的推廣和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呂?。淮髮W校園;現狀;措施
中圖分類號:J8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024-02
呂劇是山東省的代表性地方劇種,也是全國八大戲曲劇種之一,迄今已有百年發展歷史。
呂劇融合了山東傳統曲藝和外來藝術的精華,其精妙傳奇的表演藝術具有濃郁的齊魯風格,與我們傳統的齊魯文化和齊魯生活習俗密切相關。近年來,呂劇式微,新一代年輕人大多對呂劇“不了解”或“知之甚少”。面對這種現狀,本文試圖以大學校園為切入點,使呂劇重新被人們所了解。以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為例,分析呂劇未能進入大學校園的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為呂劇在大學校園的推廣和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一、呂劇進大學校園的現狀調查
以勝利學院為例,走訪調查發現,92%的學生表示對傳統文化“喜歡”或“非常喜歡”,但87%的學生不知道東營也有自己的傳統文化,79%的學生表示對呂劇并不了解。這說明,傳統文化對當代大學生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需求和實際知識儲備間還存在相當大的距離。調查顯示,學校十分重視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每學期都會開設幾門與傳統文化有關的選修課程,如古詩詞鑒賞、甲骨文研究發現等。社團也會經常組織一些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活動,如漢服展示、國學知識問答等,但卻沒有專門介紹東營本地特色傳統文化——呂劇的相關課程和活動。
面對多元的娛樂文化,許多同學對呂劇都不感興趣。呂劇本身就有很強的地域限制,再加上宣傳力度小,直接導致其影響力弱。據調查,呂劇未能進入學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市場萎縮,觀眾轉移。[1]呂劇不能進入大學校園,主要是因為其藝術形式不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審美趨勢。如今,高科技含量的電視晚會和現場綜藝演出越來越多,且大有深入基層之趨勢。這些流行歌曲,恰好滿足了青年觀眾的審美情趣,以超強的優勢爭奪了呂劇觀眾,大大沖擊了呂劇的演出市場。
(二)呂劇近年式微,與當代精神格格不入,戲劇范型轉換不成功。[2]以勝利學院的學生為例,調查發現,學生們日常的娛樂活動一般都是打游戲、看電影、聽音樂等,“這都什么年代了,誰還會去聽戲?。俊庇袑W生如是說?,F代社會是信息化時代,與過去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不同,大學生作為最先接觸并樂于嘗試新鮮事物的群體,其情感表現方式必然會趨向現代化,而呂劇無法充當大學生宣泄情感的媒介,也使得學生們無法認同、欣賞呂劇文化。就呂劇自身而言,它表演質樸,唱腔緩慢,有很大的局限性,雖說這是呂劇藝術本身的某種符號,但卻使得它無法迎合新媒體時代觀眾的口味。這幾年呂劇也有少數的現代戲(比如2004年的《補天》)推出,演員的服裝和扮相也有時代元素的融入,但是,終究沒有在程式化的表演模式上有質的飛躍。[3]且它所具備的“齊魯鄉土美”的審美特征已遠遠不足以去表達學生們焦躁、刺激的情感,它那溫和柔婉的藝術品格也無法給學生們帶來快節奏的文化娛樂享受。
(三)學校的不重視。以勝利學院為例,為了宣傳傳統文化,勝利學院2016年3月24日至2016年5月11日期間,舉辦了為期一月的“傳統文化月”活動。本次活動以“傳承民族文化構建人文校園”為主題,舉辦了各式各樣的活動,比如學術講座、“中華魂”軟筆書法比賽、“長歌行”經典吟誦比賽、“昌明國粹,熔鑄心知”國學知識競賽——卻獨獨沒有呂劇。有老師表示,請呂劇班子太過麻煩——請人家到學校來唱,費用誰出?還有時間、場地等,都需要特別策劃;請學生到劇院去聽,自愿報名?現在的學生有幾個真心喜愛呂劇?寥寥數人不大好看;強制報名?恐怕學校反而會落得埋怨;還有學生的安全,劇院的地點,隨行的老師、車輛等等,都要好好算計,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綜上所述,這些便是呂劇藝術無法進入大學校園的原因。呂劇藝術體現了所有戲曲發展的一種規律:“它始于鄉野,榮于市鎮,死于殿堂。待一代戲劇文化衰亡之際,新一代戲劇又在鄉野的豐產祭儀中誕生。宋元雜劇、明清傳奇、近代戲曲莫不如此?!?/p>
二、呂劇進大學校園的措施
(一)提高重視程度,在校園內加大對呂劇的宣傳力度,營造呂劇文化氛圍。以勝利學院為例,在實際調查中,有79%的學生表示不了解呂劇。而在“傳統文化月”中,并沒有專門介紹呂劇的展板或活動。學校應重視呂劇文化,開展與呂劇有關的校本課程,在校內形成良好的呂劇文化氛圍。此外,可將教育與藝術學院作為試點,在相關課程中加入呂劇的唱腔、器樂等特色元素等。只要對促進呂劇文化傳承有利,可以增加學生對呂劇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的想法,老師和同學都可以積極提出。
(二)精心組織活動,使大學生在傳統文化活動中升華思想感情。學??啥ㄆ诮M織學生去呂劇發源地或博物館體驗呂劇文化和發展歷程,并讓學生在定期舉辦的呂劇文化活動中表現他們的才藝,展現他們的呂劇文化學習成果。一方面,學校要想方設法開展多種形式的呂劇藝術交流活動,如請呂劇藝人到校授課交流、開展呂劇文化講座等,讓學生深入了解呂劇文化?;蚬膭顚W生參加當地舉辦的有關呂劇的活動,激發他們對呂劇文化的興趣,樹立他們熱愛和傳承呂劇文化的思想。另一方面,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宣揚呂劇文化。比如開展與呂劇有關的主題班會、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提高學生學習呂劇文化的興趣,增強學生對呂劇文化的歸屬感。
(三)充分利用新載體,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呂劇文化的輿論氛圍。堅持以正面宣傳教育為主,以勝利學院學報、校內廣播和校園官網等為輿論宣傳主陣地,形成具有很強凝聚力和明確指向性的呂劇學習輿論環境;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網上文化活動,營造學習呂劇文化的網絡文化環境;對于熱衷于學習和傳播呂劇文化的學生及社團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支持,提供必需的資金和場地支持等,形成濃烈的呂劇學習氛圍;全面發揮網絡、社團、學生宿舍等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在校園呂劇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四)開設更多關于呂劇文化的課程,系統地對大學生進行呂劇文化教育。[4]充分發揮東營作為呂劇發源地的優勢,加強勝利學院在呂劇領域的專業研究,豐富呂劇文化資料庫,便于師生對呂劇的研究和學習。提倡和鼓勵大學生組成各種類型的研究小組,全方位探索、研究呂劇的唱詞、旋律、歷史背景及未來發展趨勢等,在提高自身文化修養的同時,提高呂劇知名度。
三、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呂劇未能進入大學校園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呂劇藝術淵源久遠,自形成發展至今,經歷了不少的坎坷曲折,曾經幾次面臨著失傳,但最終還是頑強地生存了下來。在新媒體發展的今天,呂劇在未來的發展和傳承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而讓呂劇文化走進大學校園是現階段傳承和發展呂劇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希望能夠盡我們的努力為呂劇藝術的推廣和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劉洪艷.當代歷史文化視野中的呂劇藝術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08.168.
[2]劉紅艷,楊建剛.山東呂劇藝術發展咨詢報告(上)[J].戲劇叢刊,2012,(6):39-44.
[3]張永杰.地域文化視野中的呂劇研究[D].江西:東華理工大學,2013.44.
[4]周萍.試論中國傳統文化進大學校園的必要性[J].山東英才學院學報,2011,(1):47-50.
作者簡介:
張文碩(1995-),女,漢族,山東日照人,本科,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
指導老師:徐小琳
基金項目:“2015年地方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51338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