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杭州市市區河道監管中心
對比分析在河道治理中生態駁岸的優劣性
徐立
杭州市市區河道監管中心
河道生態治理涵蓋的范圍很廣,包括環境學、生態學、水利工程學、自然學科和人文學科等。其既能夠滿足防洪和排澇訴求,也能夠促進水環境的和諧。本文對河道治理中生態駁岸的優劣性進行分析,以期達到良好的河道治理效果。
河道治理;生態駁岸;對比分析;優劣性
水環境治理和河道景觀設計是河道綜合治理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F代化進程的加快和生態理念的革新,使人們逐漸認識到了河道治理的重要性。傳統以防洪和排澇為主體的河道治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求,人們更加注重河道景觀建設,以從根本上提高城市景觀建設質量。當前,駁岸形式的選擇已經成為河道治理和景觀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營造和諧美觀的生態環境。
2.1自嵌式擋墻
2.1.1結構形式
自嵌式擋墻屬于柔性擋土結構,其面板由規格相同的混凝土自嵌塊構成,加筋材料以土工格棚為主。它借助筋帶和土體摩擦以及筋帶和面板之間的拉結進行擋土。同時,其通過臺階和榫接對自嵌塊塊體進行連接。砌塊上面有凸起鑄就機械互鎖,以最大程度提升接觸面的剪切強度。墻體坡度使其重心發生了相應的改變,以達到良好的抗傾覆效果。應用橡膠棒對預留孔進行連接,形成抗水平推力。借助粗骨料排水層,降低墻后水壓力。施工人員在預制混凝土中對孔隙進行預留,其具有質量層面的優勢。
自嵌式擋土墻透水性好,能夠快速對沉降問題進行適應。但是,局部破損會對整體性能造成干擾,后期檢修難度比較大。同時,其耐久性和抗沖刷能力得不到保障。前期主要被應用到水流相對平穩的平原區域,并未在山區河道得到普遍應用。技術人員要著重對其耐久性進行考量,逐漸拓寬它的應用范圍。
2.1.2生態景觀效果
自嵌式擋土墻主要被應用到水利工程、航運工程、市政和園林等城市景觀建設中。其包括景觀擋墻和植生擋墻兩類。植生擋墻一般在河道和水下進行應用。它具有生態和造型雙向優勢,既能夠促進水生植物生長,又能夠凈化水環境,營造良好的生態水域景觀。另外,自嵌式擋墻具有藝術性,設計人員可以結合景觀設計要求對其面板造型進行靈活布局[1]。
2.2石籠擋墻
2.2.1結構形式
石籠擋土墻是基于力學性能設計而成的。其借助孔隙,對河流水進行調節和分配。它的透水性比較好。同時,它也能夠對土體水分進行排出,使地下水壓力有所減小。當地表水侵入墻后土體,也能夠借助砌體進行排出,確保了水流穩定性。但是,石籠擋墻也存在相應的缺陷,其長期處于沖刷環境下,穩定性得不到保障。
技術人員要應用涂膜熱鍍鋅低碳鋼絲對石籠網片進行制作,以保障其整體強度和質量。低碳鋼絲具有完整性,并且可以適度進行變形。其應用過程中,如果出現鋼絲斷裂,也不會影響整體墻體結構。石籠擋墻應用過程中,如果河道土體出現下沉等,結構能夠結合土體沉陷情況進行自我調節,不會對生態駁岸造成較大干擾和破壞。
石籠擋土墻在長期的應用過程中,金屬網受到了石頭的摩擦,因而使其格網產生破裂。技術人員可以用石料對石籠進行填充,進而達到良好的防護效果。如果石塊的硬度、粒徑和體積等不能夠滿足石籠擋土墻的填充要求,經過長期水流沖刷后,會借助石籠網孔進行流失。技術人員要結合具體的石籠擋土墻情況,對石塊型號進行控制,確保滿足填充要求,達到良好的填充效果。石籠擋土墻應用過程中,涉及到的石料比較多,并且對石塊的要求也相對較高,運輸難度相對較大。所以,在石料豐富的地區,該擋墻形式具有良好的應用優勢。
2.2.2生態景觀效果
石籠擋墻在河道和護坡中應用比較普遍。它借助塊石孔隙滿足透水和透氣要求。但是,其嚴重破壞了植物生長環境。技術人員要對石籠進行覆土或者縫隙填塞處理,并借助微生物作用,形成松軟并且具有營養成分的表土,為植物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設計人員也可以充分發揮擋土墻上部后面的土體性能和優勢,對攀援性植物進行設計和種植,使其以擋墻為載體進行攀援,滿足河道治理要求,達到良好的生態景觀效果[2]。
2.3生態袋擋墻
2.3.1結構形式
生態袋擋墻的應用原理是借助網肋型聯結扣單體進行砌合連接,以形成整體護坡結構。其受外部環境要素影響比較小,既能夠避免病蟲害侵蝕,也能夠抗酸堿鹽侵蝕,進行微生物分解。生態袋擋墻斷面形式,如圖1所示。

圖1 生態袋擋墻斷面形式
它是一種重力式擋墻,其結構變形表現在以下三個層面。首先,設計初期,袋內的土體沒有進行很好的固結,在雨水作用下,受到相應的固結,在豎直方向產生相應的位移;其次,生態袋具有透水性,如果它的孔徑規格不達標,在長期的雨水和河流沖刷下,會造成土體流失,嚴重影響它的力學性能,甚至造成坍塌問題;第三,袋體孔徑較小,土體對生態袋造成堵塞,嚴重影響其透水性和質量。加之,邊坡靜水壓力增加,水無法透出,影響了固有受力結構,進而使柔性邊坡的結構穩定性發生變化。生態袋擋土墻結構性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主要作為護坡應用到小型河道中。
2.3.2生態景觀效果
生態袋具有良好的透水效果,為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水分條件。在工程基礎土壤中,能夠確保植物根系的穩定性,提高了邊坡質量,降低后期維護費用。但是,如果生態袋內的土體選擇不合理,會在后期影響其透水性能。在河道上對生態袋進行應用,無法達到良好的應用效果。其在野外應用較多[3]。
生態駁岸是河道治理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負責人要結合具體工程情況,對駁岸形式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同時,也要對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的生長和棲息進行考量,提高河道治理質量。
[1]李德巍,李英華,等.生態駁岸在河道治理中優劣性比較[J].中國給水排水,2014,(12):41-44+48.
[2]莊素劍.對生態駁岸設計的探討[J].現代園藝,2011,(13):125.
[3]葉愛英.上海西郊淀山湖濕地生態修復探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3,(0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