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高峰李 宏劉 娜(.上海大學 上海 00444;.上海市五愛高級中學 上海 0003)
普通高校大學生中醫體質健康水平及分型特點研究
□ 盧高峰1李 宏2劉 娜1(1.上海大學 上海 200444;2.上海市五愛高級中學 上海 200023)
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和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對普通高校大學生中醫體質健康水平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其健康水平和分型特點,并不同性別和年級間的差異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普通高校大學生中醫體質健康水平不高,平和質比例偏低;不同年級和性別之間在著偏頗體質上也存在著顯著差異性。
普通高校 大學生 中醫體質 健康水平 分型
中醫體質學認為體質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質,是人類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人體個性特征[1]。20世紀70年代開始,王琦等專家逐步確立了中醫體質學說,1978年王琦和盛增秀明確提出了中醫體質學說的概念,并與1982年主編出版了第一步中醫體質學說專著《中醫體質學說》,奠定了中醫體質學說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健康是人類生命存在的正常狀態。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21世紀“人人享有健康”,把健康作為基本的人權,全世界都把“防止衰老,健康長壽”列為21世紀奮一斗的目標。體質作為人生命活動和健康的重要體現形式,在“健康第一”的現代社會,中醫體質也逐漸成為專家和學者研究的熱點。
關注學生體質健康一直是黨和國家在學校體育領域的工作重點,在此背景下,學界專家也展開有針對性的研究,但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以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基礎,將學生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作為研究的重點。從中醫學的視覺下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及中醫體質分型特點進行研究還較少。
2.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上海大學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隨機抽樣調查,將大學生中醫體質健康水平及不同性別和年級的差異性作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CNKI和萬方數據資源系統進行檢索體質、中醫體質、中醫體質量表等關鍵詞,查找與本研究有關的學術文獻和專著,通過文獻綜述對前人的研究內容、方法、趨勢等進行分析,為本研究提供理論職稱。
2.2.2、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內容編制《普通高校大學生中醫體質健康水平現狀調查》的問卷調查表,問卷包括2個部分,第1部分基本信息調查,包括性別和年級等;第2部分是采用王琦教授及團隊2007年編制的《中醫體質量表》,由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特稟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9個亞量表66個條目構成。發放問卷320分,回收問卷309份,回收率為96.5%;有效問卷為298份,有效率93.1%。

表1 問卷發放與回收統計表
問卷信度:采用Cronbach’a系數進行問卷的信度檢驗,問卷總體系數為0.924,說明調查量表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中醫體質的9個分量表的Cronbach’a系數分別為平和質0.767、氣虛質0.823、陽虛質0.817、陰虛質0.852、痰濕質0.784、濕熱質0.746、氣郁質0.752、瘀血質0.737、特稟質0.758。說明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也較高。
問卷效度:通過上海大學體育學院和上海體育學院的相關專家對問卷的效度進行檢驗,10名具有副高或博士以上的專家對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均給予較高和很高的評價。
2.2.3、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采用描述性統計和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3.1、普通高校大學生中醫體質水平及分布類型
通過對298名普通高校大學生中醫體質健康水平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平和質的得分均值為45.1,標準差為11.3。從偏頗體質的均值來看,氣虛質的均值最高,分值為35.5,其次分別為氣虛質和痰濕質;血瘀質的均值最低,分值22.3;而調查對象的中醫體質健康水平的總體均值為37.9,標準差為13.4分。

表2 普通高校大學生中醫體質健康水平
從中醫體質類型分布來看,平和質的比賽僅占7.0%,其中女性為8.0%、男生為5.9%。中醫體質評定標準認為,偏頗體質的轉換分大于40分,可認定為此類型的偏頗體質,對其它8中偏頗體質進行統計,大學生的中醫體質類型多屬于兼雜類型的體質,從單一偏頗體質類型得分在40分以上的比例來看,血瘀質的比例占71.8%,特稟質的比例占67.8%和濕熱質的比例占55.7%,位列前三位。
調查結果表明普通高校大學生中醫體質健康水平不容樂觀,平和質的比例偏低。呈現出多虛多郁的特點,這可能與上海市的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溫熱季節持續時間長有關系。此外,氣溫較高導致人們形成飲食偏冷的習慣。
3.2、不同性別的高校大學生中醫體質水平差異分析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對不同性別高校大學生的中醫體質健康水平進行差異性分析,結果發現,女生在中醫體質量表的得分均值要高于男生,統計檢驗二者間存在著顯著性差異。平和質類型二者間沒有差異性。偏頗體質類型中,特稟質、血瘀質和濕熱質三種類型體質在性別間不存在著差異性。

表3 普通高校大學生中醫體質類型分布情況

表4 不同性別高校大學生中醫體質水平差異性分析
3.3、不同年級的高校大學生中醫體質水平差異分析

表5 不同年級高校大學生中醫體質水平差異性分析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對不同年級高校大學生的中醫體質健康水平進行差異性分析,結果發現,大學一年級的均值要高于大學二年級的學生,統計檢驗二者間不存在著差異。同樣,在平和質中醫體質分型上二者間也沒有差異性。偏頗體質類型中,陰虛質和氣郁質兩種體質類型之間存在差異性。
在校大學生離開父母的照顧,常常飲食不規律且作息紊亂,飲食不節,勞逸失調而易傷脾胃。中醫學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脾胃損傷,首先影響其氣的化生。此外,二年級學生較一年級學生其在校生活更加豐富,導致二年級學生作息更不規律,熬夜現象普遍,極易耗傷陰血,機體陰陽失調而形成陰虛質。學習壓力大,情感、家庭等綜合因素,易導致學生形成氣郁情緒,如不能得到有效及時的調節,肝失于疏泄,氣機失調,則形成氣郁質體質類型。
普通高校大學生中醫體質健康水平整體較低,平和質類型的比例要低于以往其它調查人群的比例;偏頗體質中血瘀質、特稟質和濕熱質所占比例較高,呈現出多虛多郁的特點。對不同性別大學生的中醫體質健康水平進行比較,女性的健康水平要高于男性,對不同年級大學生中醫體質健康水平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在偏頗體質的陰虛質和氣郁質兩種分型上,不同年級之間存在著統計差異性。
[1]王琦.中醫體質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
[2]李健薇.南方醫科大學學生中醫體質分型調查分析[J],光明中醫,2011.1
[3]丁萌.談中醫體質學說的體育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7,13(3)封三-封四
[4]鄭在根,王玉興.溯源中醫體質學說及其在中醫學中應用[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天津中醫藥,2010(6)523-524
[5]李岳.傳統保健運動與有氧運動對大學生中醫體質及內分泌指標影響的研究[M].遼寧醫藥大學,2013:04
[6]王琦.中醫體質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111-116
[7]陳林.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中醫體質的影響——以陽虛質和血瘀質為例[M].北京體育大學,2014:06.
[8]傅杰英.中醫體質養生[M].廈門市:鷺江出版社,2009:04.
[9]徐鳳勵.上海市北新涇、程家橋社區居民中醫體質特點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5)36-39.
[10]川張敏,戴曉勇等.1765例社區人員中醫體質篩查分析[J].河南中醫,2002,4(22):71-72.
[11]王前奔,王前飛.中醫體質的現代研究[J].云南中醫雜志,1993,14(4):1-3.
[12]周穎,馮晶.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出臺[N].2009.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