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方
轉型是全局性的事,轉型的代價和痛苦本應共擔。其實這個時候最需要唐山的“抗震精神”,大家相互攙扶,一起渡過難關。
近日,《南風窗》記者受邀參加了河北省和唐山市聯合舉辦的“走進崛起新唐山”的活動。在唐山大地震30周年前夕,記者曾三下唐山,采寫了關于唐山重建歷史的長篇報道(見本刊2006年第14期)。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記者在震區采訪時遇到了不少來自唐山的志愿者,采寫了《他們來自唐山》,記錄下唐山人的美好言行(見本刊2008年第12期),故而對唐山是有著特別的感情。
相隔10年,再次到了唐山,耳聞目睹了一些唐山的新變化,有一些想法可以跟讀者朋友們分享。
10年間,唐山的面貌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0年前,由開灤煤礦的采煤沉陷區改造的南湖景區已經初現規模,該沉陷區生態改造項目在2004年就榮獲了“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今天,2016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正在這片曾經的沉陷區之上舉行,讓人難以想象這里曾經是垃圾堆成山、污水橫流的唐山的“城市瘡疤”。
唐山是第一個獲得舉辦世園會資格的地市級城市。世園會結束后,除個別場館將收費維持運營外,其他設施都將原樣保留,成為南湖景區的一部分,免費對市民開放,成為唐山人日常休閑娛樂的新去處。
夜游世園會,在音樂噴泉前,一位帶隊的干部說,看,是不是比外灘都漂亮?
同行的人都笑了。
世園會里有一個小高地,名為龍山。登上龍山,可以看到唐山全景。面對一眼望不到邊的璀璨燈火,聯想起了40年前的大地震后唐山的全景照片,那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瓦礫堆。在那樣的基礎上,唐山人靠雙手清除了垃圾,重新建起了一個新的唐山。
大地震后,唐山人很快就恢復了生產,過去的40年里,唐山經濟發展迅速,多年保持在河北省第一的位置。2005年,唐山的GDP總量是2027億元,到了2015年,GDP則沖到了6100億,在過去10年中增長了兩倍。
10年前在唐山采訪時,曹妃甸還只是一個概念,一個論證中的藍圖。現在,曹妃甸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央政治局2015年4月審議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給曹妃甸的定位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戰略合作區;打造世界一流石化基地;建設國家原油戰略儲備庫;京冀共建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將天津濱海新區政策延伸至曹妃甸。曹妃甸最令人驚嘆的地方是它的工業區,這是一個在原來漲潮時只有4平方公里的小沙島的基礎上吹沙造陸造出來的,面積達到200多平方公里的島嶼,首鋼就整體搬遷到了這里。在曹妃甸造島的施工隊伍,目前正在南海進行著造島作業。
除了工業區,2012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曹妃甸區還包括唐山灣生態城、南堡經濟開發區以及三個鎮、十個農場和兩個養殖場,總面積達1943平方公里。據曹妃甸方面提供的資料,2016年,全區計劃實施重點產業項目207個,比2015年增加67個項目,總投資2445.8億元,全年計劃投資500億元。
目前,曹妃甸僅有常住人口26萬人,處于地廣人稀的狀態。河北省決定將華北理工大學(原河北理工大學)整體從唐山市內遷至曹妃甸,新校舍已經建成,4萬多師生即將于新學期入駐。總占地19.7平方公里的曹妃甸國際職教城即將完成一期建設,開始招生。隨著學生的到來,曹妃甸的人氣也會旺起來。
這繁華的背后不是沒有值得憂慮的問題,但無論如何,既有的成就令人贊嘆,唐山從大地震的廢墟中的重生是一個奇跡,這是唐山人創造的奇跡,也是全中國人民參與創造的奇跡。
南湖的景觀可以做到像外灘一樣漂亮,但唐山不是上?!,F在不是,將來也不可能是。
舉辦世園會,是唐山轉型的一個努力。唐山方面表達出來的意愿是,通過世園會,向外界展現唐山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提速綠色發展的堅定意志。唐山世園會首次建設了一個“低碳生活館”,其中展示了法國洛林、美國匹茲堡、德國魯爾、美國休斯敦、阿聯酋迪拜、加拿大卡爾加里等6座資源型城市成功轉型的案例。
唐山還于2009年建成了開灤國家礦山公園,作為其中一部分的開灤博物館不僅展出了開灤煤礦的歷史,還有效地利用了原開灤煤礦廢棄的地下巷道,建成了地下博物館,向游客展示各時期不同的采煤工藝。
從這些動作上,可以看出唐山向后工業城市轉型的強烈意愿。然而,成為后工業城市是有先決條件的,即像上海那樣作為金融、文化等領域的中心,通過為全國乃至世界提供第三產業的服務而生存;又或者中國能夠像美、德、法等國那樣,有朝一日在工業上發展到以高端制造為主的階段,整個國家進入后工業時代,唐山才成為下一個匹茲堡、魯爾或洛林。
唐山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之一,產業結構上一向以重工業為主,鋼鐵、煤炭、水泥、陶瓷是四大支柱產業,也都是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前些年,唐山搭上了全國經濟高速增長,基建規模不斷加大的快車,在付出環境代價的同時,經濟上也獲得了大發展。但這個態勢近年來已經無法維持了,普遍的產能過剩導致各個行業都不掙錢,鋼材賣不上白蘿卜價。國家下決心治理環境問題,壓縮產能,淘汰高污染的企業。截至2015年底,唐山已經壓減了鋼2357萬噸、鐵1087萬噸;按照規劃,到2017年底,唐山還要壓縮鋼鐵產能4000萬噸,壓縮煤炭消費量2560萬,這占了河北省去產能的任務量的2/3。據估計,完成去產能任務后,唐山市在幾年內將直接或間接地減少300多億的財政收入。
從今年年初開始,為了保證世園會舉辦期間的環境質量,唐山實行了嚴格的限產措施。幾番組合拳下來,唐山的經濟運行明顯受到了影響。位于唐山豐南區的國豐鋼鐵是一家大型鋼廠,原本包括南北兩個廠區,因為離世園會會址較近,北區于今年年初被關停,導致了近4000工人下崗。國豐鋼鐵是國企,工人待遇相對于私營鋼廠要好不少,工資連年增長,即便在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也是如此,能保證每周雙休,下崗無疑將影響數千家庭的生計。國豐已經受命整合豐南區的鋼鐵企業,組建豐南渤海鋼鐵公司,搬遷至沿海地帶,這就意味著南區也將搬走,在南區工作的工人即便不需要下崗,也得承受生活上的巨大變動。
在唐山期間,記者用打車軟件叫了一輛車,遇到了司機馬師傅。談起經濟狀況,他連聲說形勢不好,我請他舉個例子,他一拍大腿說,我就是例子啊。馬師傅以前跟兩個朋友合伙做澳洲鐵礦石貿易,最近兩年,鋼鐵形勢不好,一直賠錢,直到去年一把賠了一把大的,終于干不下去了,公司被迫解散了。好在沒有把家底全賠進去,他于是換了輛好點的車,想以后開專車為生,接送往返機場的客人,或者干包車。
在這樣的大形勢下,唐山想實現經濟轉型困難不小,原來位于城區的鋼鐵廠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市民主要的就業渠道,鋼鐵廠關?;虬徇w后,又沒有第三產業的添補,城區就會出現空心化。首鋼從北京遷出,和鋼鐵廠從唐山城區遷出,對兩個城市的影響不可同日而語。
唐山在打造新的增長點,曹妃甸的建設和國豐等鋼鐵廠的搬遷建設都會帶來新的GDP增長,從總量上,唐山的經濟未必會受影響,但總量會遮蔽轉型中造成的具體的人承受的陣痛。對華北理工大學搬到曹妃甸,有些唐山人也有不同看法。僅從經濟上講,新建校園會帶來GDP的增長,也會拉動曹妃甸的人氣,但幾萬人的遷出,同樣會讓城區原本服務于這幾萬人的相關行業受到沖擊。
記者在唐山結識了一位叫做李國軍的創業者,他的企業正在研發一款名為“普信眾評”的網絡工具,立足于為當前社會上的信用缺失現狀做點貢獻。他把技術團隊放在唐山,在北京也設立了辦公室,負責推廣。這其實是唐山融入京津冀一體化應有的模式,只不過方向反了—不是北京的互聯網公司把研發放到了唐山,而是唐山創業者到北京當“北漂”。但這一模式應該給唐山以啟發,應該反其道而行之,利用低成本的優勢把一些服務業從北京吸引過來,而不是只盯著投資大的工業項目。否則,一個空心化的城區,如何向后工業城市轉型呢?
參加完既定的活動,《南風窗》記者從唐山匆匆去了一趟鋼鐵重鎮遷安,去見小張,一個朋友的堂弟。
小張在石家莊讀的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進入一家鋼鐵廠上班,當了生產鋼坯子的一線工人,已經有好幾年了。他所在的鋼鐵廠待遇較國豐等國企要差一些,沒有住房公積金,每周只能休息一天,過去兩年中,由于效益不好,餐補等幾項補貼被砍掉了,相對于變相降了工資。但好在工廠還維持生產,工人正常上班。小張的哥哥在另一家規模較小的鋼鐵廠打工,該廠開工不足,工人上一個月班,放一個月假。
小張家住在距離縣城十公里的農村,但他就要搬進縣城住了。他邀請我看了他快要裝修完的新房子。我能感覺到他對生活水平的提升感到滿意,愿意和朋友分享,但也能感受到他的壓力。每月工資3000元,房子的月供將近1700元,剩下的錢就不多,孩子尚小,小張的妻子還不能出去工作。他說,等倆人都上班的時候就會好些。
生活水平總體上確實在提高,小張說鋼廠的停車場以前車位很寬裕,現在已經停不下了,縣城里的商城門前也是。小張自己也開著一輛經濟型轎車上下班。有房有車,這是典型的中產階級生活模式了。
可是富裕生活不是沒有代價,富裕起來靠的是鋼鐵產業,但鋼鐵產業也破壞了生態,小張家所在的村子,地下水已經不能喝了,味道很大,只好買純凈水喝,但淘米煮飯還是用自來水,都用純凈水也用不起。
經過一段時間的不景氣,鋼鐵行業的狀況近來有所反彈,小張所在的鋼鐵廠又開始招工了。但反彈不是該行業按原來的狀態進行的,一些企業被關停,一些在嚴冬中死去,活下來的才會活下去,也許以后會活得更好。這是行業的重新洗牌。對工人來說也一樣,遷安有無數鋼鐵工人失業,需要再謀生路。小張算是幸運的。
小張的生活與經濟大勢的關系,其實是個有普遍性的個例。個體的生活嚴重依靠經濟的平穩高速運行,這樣才能有工作,有收入,支付各種生活開銷。這是一個循環。同時,要維持經濟增長以保障工人就業的話,就得重復原有的生產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模式。這是另外一層意義的循環。也就是說,在舊有的經濟循環中,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以破壞長遠的生存基礎為代價換取來的。
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不能持續下去了,需要調整,這已經是定論。政府采取的措施,一般是打造新的增長點,淘汰舊有的產業,這樣會使得經濟在總體上至少保持平穩,但這樣的表象下,遮蔽了無數個體要承受的轉型重壓下的痛苦。
轉型是全局性的事,轉型的代價和痛苦本應共擔。其實這個時候最需要唐山的“抗震精神”,大家相互攙扶,一起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