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執斌
【摘要】 小學數學問題多是指數學算術應用題的解決,它一般需要運用到生活道具來詮釋問題的解決策略,也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加強基礎概念知識教學,提高學生學習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應用題學習策略,幫助學生采取對應的數學思維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提高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加強幾何圖形學習策略,保證課堂教學立體生動,具有非常鮮明的專業特點。
【關鍵詞】 小學 數學問題 解決策略
數學問題一般涵蓋了數學概念、數學理論、數學解決方法等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鑒于數學問題解決策略在整個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及建設性,嘗試加強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策略的研究,對于提高小學生的相關數學知識認知和彌補認知障礙上的缺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育的現狀
1.1教師對問題解決教學內容脫離了學生生活實踐
教師在問題解決教學過程中,往往單純停留在數學知識點的灌輸,僅僅滿足于學生的熟練掌握,對于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作用沒有充分了解,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踐,導致數學教學沒有生活化,小學生只是掌握了課堂知識點,沒有做到生活中的有效應用。例如:甲乙兩輛火車相對而行,甲車每小時100公里,乙車每小時80公里,經過三小時,兩車相遇,請問此段路程一共多少公里?這樣的應用問題就不切合實際,兩輛火車不會在同一鐵軌上相遇,這樣就相撞了,學生只能是機械地掌握數學公式,對于解決問題教學沒有任何幫助。
1.2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規劃無助于學生的能力發展
數學學習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歸納總結的過程,學生只有充分掌握數學規律和解題思路,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課堂上、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才能保證數學邏輯思維的正常發展。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規劃中,往往局限于教材知識的詮釋,首先考慮的是數學知識的普及性、基礎性,其次才是能力的培養。這種數學問題解決教學導致教學目標只能是教學知識點的重復,很難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教師對于教學目標的泛泛而談,只能是導致學生的思維空間有限,學生學起來昏昏欲睡。
1.3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解析違背了教學大綱的要求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內容大多標榜著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但是具體到問題解決教學的具體教學過程,則大多遵循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大部分老師是采用現場板書,根據課堂教學制定教學問題,教師羅列解題方法,引導學生學習鞏固,這種教學模式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也沒有課堂的交流互動,違背了教學大綱對于教師教學主導地位的要求,課堂教學成為了教師的一言堂。從教學實踐可以得出,教師數學問題解決教學解決的并不是“實際教學問題”,它僅僅是課堂教學的空洞知識點,更談不是對于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
二、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育的策略
2.1加強基礎概念知識教學
在小學數學課堂,學生充分掌握基礎概念知識,是提高自身學習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前提條件。在問題解決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探索教學情境、探尋問題答案的思維活動。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基礎概念知識教學,指導學生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識架構,從而實現數學解題思路的日漸清晰和完善,而通過扎實的基礎概念知識,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提高數學問題解決的成果。
2.2加強應用題學習策略
應用題的學習和解題,是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它需要教師根據一定的數學思想,采用有效的數學公式,所采用的綜合性的解題策略,需要教師充分結合問題解決教學的具體方案、方法和手段,采用諸如:觀察與比較、分析與實驗、類比與對比,歸納與總結等不同邏輯思維策略,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體驗,分析應用題的數學規律,采取對應的數學思維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形成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2.3加強幾何圖形學習策略
小學生還處于生長期,他們對待事物的認知和理解都很不完善,反映到小學的數學學習,他們往往運用形象思維進行習題理解和解答,對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思維理解還處于過度階段。因此,在幾何圖形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運用問題解決教學應該充分利用畫圖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策略,加強平面圖、立體圖、線段圖等不同幾何圖形的學習和運用,保證課堂教學立體生動,具有非常鮮明的專業特點。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解決策略是重要的知識點,教師通過組織大家深入學習問題解決的策略,規劃課堂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可以引導學生對問題解決策略的積極性和有效性,激發學生的數學積極性和創新能力。
參 考 文 獻
[1]高敏.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與問題解決教學有效結合的研究[J].新課程學習(上).2014(11)
[2]劉利利.基于建構主義視角的研究——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案例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0)
[3]鄭嘉樓.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與問題解決教學有效結合的研究[J].好家長.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