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寧
摘要:本文從“雙師型”教師概念出發,分析了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并提出了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策略,旨在促進我國職業院校教師執教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職業院校;雙師型人才;培養思路
中圖分類號:G71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5-0115-02
一、“雙師型”教師概念界定
近年來,“雙師型”教師被教育界提到的次數普遍增多,它作為職業院校一股新型的力量,正在改變著職業教育的面貌。“雙師型”教師是1998年由國家教育部提出,并在多次教育改革意見中提到加強職業技術師范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重要性。目前,學術界對“雙師型”教師的概念并未有統一的答案,“雙師型”可以被認定為“雙職稱” “雙證書”“雙素質”“雙能力”等。事實證明,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及各行業的高速運轉,企業對高新技術型人才的需求量在逐年遞增,在這種背景下,它對職業院校的師資隊伍和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
總體來說,教育管理部門針對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內容和標準,將“雙師型”教師做出以下界定:
?劊?由國家教育部硬性規定,凡是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員必須持有《教師資格證》上崗;
?劊?作為職業院校的教師,必須具有兩年以上相關專業的實踐經驗,并取得中級以上的專業資格證書;
?劊?教師不僅能夠將教學理論融入到專業技能實踐中,也可以帶領學生在試驗中形成新的理論成果,并在相關技術領域刊物中發表論文。由此可見,“雙師型”教師的任務重,它將可能改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整體看法,教育部對“雙師型”教師的高要求,也看出了教育部對“雙師型”教師的重視。
二、 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建設的觀念有待更新
國內高等院校主要分以下幾類:綜合性院校、理工類院校、農林院校、文史師范類院校、職業技術院校等。以上幾類院校,社會上對職業院校的重視程度最低,很多人對職業院校存在偏見,導致職業院校的生源較少、素質偏低。前四類院校大多有碩士學位授權點,而職業院校多以專科或本科技術教育為主,因此在職業院校教師的配備上遠不如前幾類高等院校。職業技術院校以培養應用型技術性人才為主,以市場為導向,定向為企業輸入人才,推行的是“2+1”或“3+1”人才培養模式,即根據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要在學校完成理論知識和技術基礎的學習,并掌握一定的實戰技能;“1”表示根據專業培養方向,學生定向在企業實習或鍛煉,并完成論文設計與答辯。
正式因為社會上一些人員對高等職業院校的認識存在偏差,畢業生就業時一般從一線技術工開始做起,因此社會對職業教育這塊的重視程度遠低于綜合性或其他類院校。職業院校很多教師年齡比較大,對計算機或多媒體教學不熟悉,對學生的職業前景不清晰等,很多原因導致職業院校教師的思想觀念也比較落后。不少教師把教學當作一種任務,并未付出太多的精力和心思,這些都是導致職業院校教學質量偏低的主要原因。
(二)師資建設的結構有待優化
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結構有待優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劊?生師比例不協調。據調查表明:2015年我國共有高職院校1334所,招生規模達到3349000人,比2014年增加2萬人,由此可見高職教育已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影響力量不容忽視。我國現階段的生師比例達到20:1,“雙師型”教師的數量遠低于教育部的要求,生師比例問題亟待解決。
?劊?年齡偏大,學歷偏低。當前許多高等職業院校聘請退休老教授代課,本校的教師骨干大多偏40-55歲,以本科學歷居多(占74.12%),研究生學歷以上的教師僅占21.41%.由此可見,高職職業院校應該注入新的血液,高新聘請年輕的、高學歷、高技術人才任教,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
?劊?職稱結構失衡。據調查,高等職業院校滿足“雙職稱”教師具備中級以上職稱的僅占19.44%,初級或無職稱教師占50.35%,職稱結構失衡使職業院校的執教水平難以保證。
(三)師資建設的培養有待加強
我國“雙師型”教師培養計劃實施的比較晚,時至今日仍有很多地方有待完善和加強的地方。
?劊?職前培養機制未設立。很多教師畢業于師范院校,針對學科學生在校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及專業知識,但職業院校教師的培養暫且無一個明確的計劃和解決方案。
?劊?繼續教育機會不充分。當前不少職業院校的教師以本科居多,執教能力有限,但由于工作的繁忙,課下仍要照顧家庭生活,不少教師認為高職院校教師本科學歷足以,對繼續接受教育的欲望不是那么強烈。
?劊?教師培養資源缺乏。技術性人才的培養是以市場為導向,當市場需求有所改變時,職業院校的培養計劃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但教材的更新速度肯定不會那么快。另外,職業院校因經費缺乏,很多院校是無暇顧及高額的“雙師型”教師培訓的,這些資源的緊缺使“雙師型”教師培養計劃進展并不是那么順利。
三、影響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因素
(一)社會因素
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父母最大的愿望是子女能夠考上名牌大學,即使成績不是很理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父母仍希望子女考入一個普通大學,在校進修。因此,社會上很多家長對高職教育是存在偏見的,家長對高職教育的認同度不高,認為子女雖然有了一技之長,但就業反向仍然是一線技術工人,所以很多家長是不希望子女就讀高職院校的。近年來,隨著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的運用,企業對高新技術人才的需求逐年遞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優勢被凸顯出來,大家對高職院校的認知也在提高。
(二)教育因素
社會對高職院校的認識存在偏差,因此不少學生是在高考成績不理想的情況下被迫選擇了高職院校。換句話來說,若以筆試成績論高低,那么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相較于其他本科院校來說,整體生源質量較差,自我約束能力低。針對這些學生學習基礎差、無心學習的職業院校,很多高學歷、高技能的教師內心不是很想選擇這樣的院校開始執教生涯的。相對于其他本科院校來說,高等職業院校的師資水平要低于其他本科院校,在教師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高職院校的競聘要求遠低于其他院校。因此,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困難重重,必須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三)個人因素
人才的培養需要以高質量的執教水平為支撐,教師的執教水準決定著學生接受知識的水平。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計劃重點在教師本身,以下通過三方面說明職業院校教師有哪些需要改善:
?劊?教育理念需要深化。很多教師學歷和知識水平很高,但思想卻頑固不化,他認為教學只是一份工作或教學任務,首先沒必要為了提升學生的知識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進修,不進修同樣可以執教;其次,不少教師認為能力是與薪資成正比的,進修拿證后學校必須支付更高的工資。
?劊?從業動機有待商榷。很多教師并不從內心熱愛教育事業,迫于生活和現實的壓力,選擇到職業院校任教。這類教師中很少有中級以上職稱證書的,實踐能力遭受質疑。
?劊?一些高職院校的老教師,年齡偏大,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弱,將更多的精力用于學生生活管理和輔導,對繼續深造的興趣不大,執教水平較低。
四、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策略
(一)更新教學觀念
事實證明,2015年高職院校招生規模達到3349000人,已占據高考招生比例的半壁江山。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企業需要不斷輸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各行各業對高新技術型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因此,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本身,對目前的社會形式要有一定的認知,如今的職業院校隨著中國現代化的發展,將迎來自己的春天。當大家對職業院校的認知發生改變,那么會間接的提升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教師在執教時也更加有精力,學院在聘請新教師時也會更有底氣。
高職院校的優勢主要有兩點:
?劊?在校期間學生通過努力,可以取得自己期望的學歷證書,如自考本科。
?劊?在校期間可以掌握一門技術,到社會上具有真正的用武之地。成功是給予每一位有思想和有準備的人,只要是你對自己有信心,能夠靜下心來去學習,那么職業院校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并不比其他院校的學生差。當觀念有改變時,說明職業院校教師的執教水平和學校學習風氣也會發生改變,“雙師型”教師培養也能夠落到實處。
(二)優化教師結構
職業院校以培養技術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為核心目的,因此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本文建議從三個方面入手:
?劊?一些年齡偏大且學歷不高的老教師,適當地將其調整到其他輔助教學的崗位,如班級輔導員、學院黨政工作、招生就業輔導中心等,優化高職院校教師結構,是提升高職院校執教水平必須走的一步。
?劊?對一些理論知識較強,計算機技術或實踐能力較差的教師,學院應定期地組織各種培訓,從內部先培養出一部分優秀的教師,再逐漸向其他領域擴展。
?劊?鼓勵一些年輕的教師接受繼續教育,本升碩及碩升博,當教師的知識水平逐年上升時,那么才有可能將其轉化成生產力,傳授給自己的學生。總而言之,優化職業院校的教師結構,完善職業院校的教學方法和內容,能夠全面的提升“雙師型”教師的執教水平。
(三)理論聯系實際
職業院校以市場需求和學生就業為導向,因此在專業技能訓練上具有很大的優勢。而很多職業院校的教師重理論、輕實踐,采用大班教學,使整個教學質量下降。當前很多職業院校配備了多媒體教室或計算機房,建議教師通過互聯網對其開展教學,實現圖片、文字、視頻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清晰、更直觀、更準確地領略到學習的要領和專業知識。然后在實驗室在通過試驗檢測自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水平,這種理論結合實踐的方法更能夠突出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優勢。除此以外,職業院校應該制定科學的、合理的師資隊伍戰略發展規劃,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雙流動方式提升教學質量。采用將選聘的教師派往企業參觀、實習、鍛煉,或請企業技術專家到職業技術師范本科院校講學或授課的方式,豐富教師實踐經驗,為培養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提供了可能。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職業院校生源的增多,對“雙師型”教師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但目前我國在“雙師型”教師培養上仍存在一定的欠缺,應通過更新教學觀念、優化教師結構、采用“請進來,走出去”雙流式的方式,提升職業院校的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徐元俊. 關于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5(08):28-29.
[2]李夢卿,楊妍旻. 基于“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職教師資培養工作的回顧與思考[J]. 職教論壇, 2013(07):61-66.
[3]劉紅海. 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的思考——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 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 2013, 23(01):52-54.
[4]馮帆. 關于職業院校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思考[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2011(05):164-165.
[5]宋凡金,趙斌. 對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的思考[J].重慶高教研究, 2013, 1(01):81-83.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