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彬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變得越來越高,現在大部分家庭幾乎都擁有私家車,這導致空氣污染變得越發嚴重,有悖于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因此,近年來,我國開始倡導“綠色出行”,以公交車、自行車或步行來代替私家車出門,這將大大地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量。目前,我國一些城市已經建立了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這不僅保護了環境,而且,還有效地緩解了交通的擁堵。可知,做好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規劃將推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因此,本文將通過研究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現狀,針對目前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不足之處指出改進方法。
關鍵詞:公共自行車系統;規劃;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U4912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5-0029-02
目前,我國許多城市都出現“霧霾”等空氣污染的現象,這與汽車的尾氣排放量息息相關,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出門往往都喜歡開私家車,常常造成交通堵塞的現象,為此,國家曾規定單雙號出行,但并沒有很好地改善交通堵塞的問題。因此,城市建立公共自行車系統對于我國的交通系統以及環境問題十分重要。
一、研究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目的及意義
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最早出現在1968年,當時,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的部分居民將一些刷成白色的自行車放在街上供人們免費使用,但由于當時并沒有系統的實施方式,導致其中大部分自行車遭竊,雖然這次的“白色自行車計劃并沒有成功,但是這次計劃讓人們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有了初步的概念,經過這么多年,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已經小有成就,它大大地緩解了城市的交通擁擠的問題。雖然目前我國有許多城市都建立了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但其中大部分城市都是依照最初試點的城市的經驗來建立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然而,試點城市的理論與經驗并不是每一個城市都適用,因此,在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時,應系統地規劃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為每一個城市找到適合自身城市的方法,使城市自行車系統能夠真正地在城市中發揮效用。由此可見,研究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規劃有利于促進我國低碳城市的建設,使我國的經濟建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現狀
2008年5月,杭州建立了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同時這也是我國第一個城市建立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當杭州的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初見成效后,我國的一些大城市也相繼建立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我國普遍使用的是第三代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第三代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巧妙地使用了無線通訊以及互聯網等相關技術來保護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中的公共自行車的安全,人們可以通過相關的電子系統掌握公共自行車的去向并且人們需要使用身份證才能使用公共自行車,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自行車不會遭竊。《北京市交通治堵方案》中有先這么一句話:“強化現代交通意識,鼓勵自行車出行,優化公共交通布局,構建多種交通方式協調運轉的綠色出行體系”。這個方案大大地推行了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然而目前我國的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公共自行車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生磨損,甚至,車輛出現漏氣的現象,這將給借車的人造成很大的不便,因此,對城市公共自行車開展系統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相關理論
(一)低碳交通理論
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緩解交通堵塞以及空氣污染的問題,隨著我國私家車數量的不斷增加,我國的交通問題日益嚴重,在上下班高峰時,往往會出現嚴重的堵車現象,甚至導致交通癱瘓,這不僅影響人們的出行,同時也嚴重污染了空氣。我國城市汽車尾氣排放量逐年遞增,導致目前我國許多城市出現霧霾,并且,過多的私家車也加大我國的能源的消耗。因此,綠色出行、低碳交通理論對于城市的建設至關重要。現在大部分城市都在大力推行公交車來減少私家車的數量,由于公交車的容納量較大,因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堵塞的問題,然而,公交車不能將人直接送到目的地,因此,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在這時將派上很大的用場。在公交車站設置公共自行車換乘與歸還站可以幫助人們更快地到達目的地,設立多模式平衡交通發展體系才能夠真正解決交通堵塞的問題,在多模式平衡交通發展體系的基礎上,城市需要加強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除此之外,建立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還應注重安寧交通理論,安寧交通理論主張將道路作為城市生活空間來建設,由“安寧”這兩個字可以看出城市應對汽車進行限速,這不僅可以減少噪音污染,而且還將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的幾率。
(二)集約城市理論
集約城市理論主張將城市建立地更加緊湊,這樣可以大大地節約城市的能源。當城市的空間布局變得更加緊湊時,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城市的土地資源,并且由于城市各部分間的聯系較為緊密,使城市的交通道路大大地縮短了,這樣無疑減少私家車的使用,人們甚至可以步行去工作或上學,這無疑將大大地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量,在集約型城市中主要將以中短距離的交通為主,這為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建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短距離交通中,相較于私家車,自行車出行更加的便利,此時,自行車將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集約型城市中的長距離交通主要以地鐵、BRT等容納量較大的交通工具,這類交通工具也將大量減少私家車的數量,通過這種短距離使用自行車與長距離使用大運量的公共交通工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量。
四、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構成
(一)智能化的管理
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服務點是無人看管的,因此,若沒有有效的管理方式很有可能出現公共自行車失竊的現象。我國目前的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采用智能化的管理方式,這不僅減少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而且更加高效。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智能管理系統中有一個租用模塊,租用模塊主要負責查詢以及租還自行車等服務,當市民需要租用自行車時,需要驗證身份證才可以租用自行車,這樣,若自行車失竊,通過公共自行車的租還記錄就能夠迅速地知道是誰租用了這輛自行車。與此同時,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智能化管理系統還擁有監控模塊,監控模塊主要是負責服務點的自行車的安全,通過在服務點安裝監控來阻止小偷來偷自行車,同時,若有人試圖強行帶走自行車的話,智能管理系統能夠自動報警來保障自行車的安全。運用智能化的管理,使自行車遭竊的概率大大地減低了,而且能夠讓市民們養成有租有還的習慣。
(二)服務方式
每個國家對于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租賃方式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例如,倫敦通過短信驗證的方式來租還自行車,由于事先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已經綁定了市民的銀行卡,因此,相關工作人員能夠根據用戶租還自行車之間的時間來計算費用;柏林則使用了電話租賃的形式,市民在租還車時只需要撥打服務電話就能得知公共自行車的密碼,與倫敦一樣根據時間進行收費;而我國市民則需要使用公共自行車服務卡來租還自行車,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公共自行車服務卡分為市民卡和臨時人員租用卡,人們只需要持身份證到相關單位辦理證明就可以使用公共自行車服務卡了。對于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來說,設置服務點的位置需要慎重地考慮,不合理設置服務點將會導致使用公共自行車的人數較少,這就違背了設置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目的,因此,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服務點通常設置在校園、公交車站以及居住小區等人群較可能使用自行車的位置。
五、對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規劃
(一)營造安全的自行車出行環境
雖然目前我國在大力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但我國并沒有設置獨立的自行車專用通道,這給使用自行車出行的人群帶來極大的不便,自行車在機動車道行駛式時極易出交通事故,使用者的生命安全無法得到很好的保障,這無疑會使人們不愿使用自行車出行。因此,我國應考慮設立自行車專用道來供人們出行,在設立獨立的自行車專用通道時應結合公共交通道路,使人們得以實現不同交通方式的零距離換乘,同時,自行車專用通道應避免與機動車道相遇,使人們可以真正實現安全出行,讓人們能夠放心地使用自行車出行,這無疑將使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更加深入人心,從而真正達到緩解交通擁擠的目的。
(二)使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更加規模化與網絡化
雖然我國已經在大力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但仍然有一部分城市未設立公共自行車服務點,而一些建立了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城市的公共自行車服務點并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導致受益的人數較少,同時,我國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雖然已經采用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但網絡化程度較低,無法切實地幫助到市民。因此,我國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應將自行車服務點設置得更加密集,使更多人能夠享受到這項服務,同時,也應注意提高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網絡化程度,使人們能夠24小時都能租還自行車且租還的手續應變得更加簡單,相關工作人員也能夠根據網絡了解租用的自行車的各種信息,使維修人員能夠及時修理自行車,而租用了自行車的市民能夠根據相關網絡找出最方便的出行路線,這無疑將大大地提高公共自行車的使用效率,使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得以進一步推廣。
(三)加大宣傳力度
對于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宣傳,只有讓更多人知道自行車出行的優勢,人們才會更加愿意去租用自行車,也才能使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真正地發揮作用。然而,我國在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時對自行車出行的優勢及消費人群并沒有明確的定位,且僅僅在安裝自行車服務點的時候,媒體才簡單地宣傳了自行車服務點,導致有很多市民并不知道有自行車共享這件事,導致很少有人會去使用公共自行車。因此,加大宣傳力度是必不可少的,我國可以通過媒體大力宣傳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這件事,或將自行車出行與當地的活動結合起來,使更多人關注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例如,杭州就將自行車涂成鮮艷的紅色來吸引人們的眼球,并在車身上寫著宣傳標語,同時,通過網絡平臺將這件事宣傳給更多人,使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更好地發揮作用。
六、結論
綜上所述,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能夠很好地解決城市的交通及空氣污染的問題,但由于公共自行車對于我國一部分人群來說是較為陌生的,因此,為了更好地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在做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規劃時應針對目前公共自行車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措施,使人們能夠養成自行車出行的習慣,這將為我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做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在濤. 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管理模式分析[J]. 城市發展研究,2013(09):93-97.
[2]蔣天文,刁勝歡,曾潤喜. 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模式研究——基于低碳視域下的實踐與比較[J]. 經濟與管理,2012(06):88-92.
[3]周揚軍. 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規劃研究[J]. 城市交通,2012(05):50-54.
[4]何博. 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