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南
摘要:教師反饋是過程寫作法的核心,因為它對學生的寫作認知有極大的影響,在學生整個文章寫作的過程中發揮著評判作用。教師反饋是師生之間的交流活動,是指出學生寫作錯誤的關鍵環節,因此在反饋過程中需要注意反饋的角度、方式和深度等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修改文章,提高語言的掌握能力。
關鍵詞:過程寫作;教師反饋;機制;應用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5-0129-02
語言和教學的關系一直是國內外教學研究的重點,其中如何通過科學的教學反饋來提高寫作的質量在過程寫作法的推廣后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在寫作課程中,教師反饋表現出明顯的作用,它能夠提高學生主動進行仔細檢查和反復修改文章的積極性,對文章質量的提高非常有益。教師反饋是過程寫作法的核心,因為它對學生的寫作認知有極大的影響,在學生整個文章寫作的過程中發揮著評判作用。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通過教師反饋可以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增強學生作為作者同時亦是讀者的能動意識,幫助他們及時地發現和糾正文章中的語言錯誤。除了提高文章的語言質量外,在寫作過程中做好教師反饋工作還可以幫助學生深入構思文章的主題思想,同時理清文章的邏輯順序。因此,合理地運用教師反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寫作課程的成效。
一、教師反饋在過程寫作法中的必要性
在過程寫作法應用之前語言寫作教學課程的普遍方法是成品寫作法。這一較為傳統的寫作方法重點關注學生寫作之中,而忽視了寫作之前與后的階段,也就是說在這一方法中教師出題,學生寫作然后評分。學生沒有進行寫作前的準備和寫作后的檢查,整個寫作過程教師也沒有反饋,只關注文章成品的質量。這一寫作方法具有較大的弊端,它忽視了寫作前后兩個階段學生能動性的發揮,讓學生機械式的進行寫作而不通過反饋來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寫作。與之相反的是過程寫作法,它把學生所有的寫作階段都納入到教學反饋當中,并且更加重視評價與反饋。[1]在過程教學法中之所以更加強調寫作的整個階段是其更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它將寫作看作是過程而不是單獨的產品,并且這一過程具有循環交互的特性,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這一循環的過程中螺旋式地發展和提升。在過程教學法視野下的寫作課程中,教師由主導地位下降為從屬地位,扮演著組織教學的角色,學生成為了課堂寫作語言能動的操作者。交流是過程寫作法的重要屬性,它分為學生之間和學生與老師之間兩種交流模式,通過交流學生能夠更加輕松地完成文章寫作,而且更加主動和積極地參與到寫作過程的所有階段,提高寫作的質量。[2]
二、過程寫作法的反饋機制分析
與成品寫作法具有明顯差異的是過程寫作法不僅關注寫作中的階段,也強調寫作前與寫作后的階段。教師反饋主要體現在寫作后的反饋修改階段。在過程寫作法的理念下,學生寫作并不是瞬時動作,而是延續性的活動,是一個具有持續性和互動性的過程。因此,在過程寫作法的視野中教師的反饋始終存在,學生寫作的各個環節都需要教師的指導,構成循環往復的鏈條。從過程教學法的本質屬性來看,它是集合現代教育學、認知心理學和語言學等學科思想而綜合形成的具有很強實踐性的教學方法,主要目標是提高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能動性,進而增強寫作的質量。過程寫作方法的基礎是交際理論,不把寫作當作是產品的輸出,而是一個動態的群體內部和群體之間的交際活動,學生通過寫作來實現互相之間的交流,從而進一步發現語言的技巧和規律。
教師反饋是過程寫作法的核心,它基于學生寫作過程的評改階段。由于過程寫作法認為學生的寫作是一個寫作與修改互相循環的動態過程,所以教師反饋在這一過程中就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是推動這一鏈條循環向上的關鍵。教師的反饋存在于學生寫作的每一個階段,重點放在寫作之后這一階段。從過程教學法的功能機制角度來看,教師反饋是師生之間的交流活動,相較于學生之間的同級反饋更有深度,是指出學生寫作錯誤的關鍵環節,因此在反饋過程中需要注意反饋的角度、方式和深度等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修改文章,提高語言的掌握能力。[3]
三、寫作過程中教師反饋的應用
隨著現代教育觀的發展與創新,在教學實踐中過程教學法得到了充分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寫作課程的教學質量。具體來看,過程教學法具有獨特的反饋機制,它包含了三種模式,一是學生之間的反饋模式即同級反饋。這種反饋模式強調學生之間的交互,通過交流來探討寫作中語言的使用;二是會談式的反饋模式,通過小組的形式來實現交互式寫作;三是以教師為主導的評改式反饋,教師在寫作之后的階段進行文章的評改。通過這些反饋機制可以實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學生能動性的提高。[4]它的優勢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在寫作的每個階段都具備反饋的要素,能夠優化寫作環境,使學生能夠在輕松的語言氛圍中進行寫作,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其次是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糾錯,及時修改寫作過程中的各種語言錯誤。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在寫作階段的交流程度和主觀寫作意識,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學生的反思能力,從而大大增強了寫作課程的教學質量。
從我國目前寫作課程的教學實踐來看,三種反饋機制對學生寫作水平和能力的影響并不是一致的,其中教師反饋的效果最為明顯,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幫助最大。教學實踐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因此教師反饋的機制也需要隨著教學實踐的變化而變化,從而保證教師反饋能夠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如果在應用教師反饋機制時效果并不明顯,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幫助不大,此時需要考慮教師反饋機制應用環境的問題。教師反饋的應用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息息相關,同時也和教學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需要考慮的問題一是寫作課程的目標設置是否科學合理,學生進行寫作的目標是以考試為目標還是以寫作能力的提高為提高,從而在應用教師反饋機制時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反饋手段。二是教師反饋的標準是否科學,對學生文章的評改是否以學生寫作的客觀因素為準繩。
在教師反饋的應用當中,保持寫作過程的反復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的寫作認知建立在循環的基礎上,尤其是寫作后的評改階段,需要學生反復進行才能提高他們對寫作語言和技巧的認知,因此教師反饋的應用需要堅持反復性的原則。[5]同時,教師反饋的應用需要正確的方式,要保證反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很多反饋實踐失敗或成效不大的原因就在于時機把握不準確,在學生寫作過程一開始就應用教師反饋,干預了學生寫作主動性的發揮。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在學生寫作的開始階段配合其他反饋機制,如成立寫作小組的形式,來激發他們的寫作動力,教師為他們提供指導性的建議。在進行第一次的評改后即可應用教師反饋來幫助學生發現他們寫作中的語言錯誤。
四、總結
過程教學法中強調寫作的每個階段,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認知能力的發展,而教師反饋是該寫作教學方法的核心,它對于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與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更好地應用教師反饋,需要關注課程目標和反饋標準的設置,在堅持反復性的原則下根據寫作實踐來調整教師反饋的方式和手段,幫助學生及時改正寫作語言的錯誤,提高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付蓉.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教師反饋和同伴反饋的利與弊[J].神州,2013(25).
[2]周爽,呂娜.大學英語課堂互動中教師反饋語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05).
[3]潘瑞峰.教師反饋對學習者英語寫作語言形式的影響[J].知音勵志,2016(05).
[4]朱秋娟.教師反饋機制的應用研究——應用于寫作教學[J].長沙大學學報,2010(04).
[5]金彩娥,婁一峰.EFL寫作中教師反饋和同伴反饋結合實踐探析[J].高教學刊,2016(1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