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
【內容摘要】語文課堂上,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需要傾聽,在傾聽中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才能豐富學生的情感,才能重新捕捉到課堂的語文味,語文本色也才能真正回歸。
【關鍵詞】傾聽 語文課堂 本色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學說:“沒有學會傾聽的教師,就沒有學會傾聽的學生;哪個教室里有不會傾聽的學生,一定有不會傾聽的教師。要想讓學生學會傾聽,教師首先要懂得傾聽學生,除此之外!再也無法找到其它更好的辦法了。”又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學會傾聽”。
幾年來,初中語文課堂模式化操作演繹得色彩紛呈、熱鬧至極。吸納模式教學初衷是它的便捷與高效。可是日子久了,由于模式中的一些弊病導致有人將這種模式評價為“解剖”,按部就班,一板一眼;于是有人認為數學教師也能在語文課堂里駕輕就熟了。這種教學模式的課堂似乎成了“快餐廳”,學生獲得的知識似乎成了“速成食品”。
一、傾聽在語文課堂中的現狀
1.模式化讓課堂節奏變快
模式化往往會在課前要求學生做好預習作業,比如導學案、學案、預習案等等。這些“案”里的內容往往設計成練習題的形式,量多題雜質量不高,這將會讓教師不由自主地加快上課的節奏。課堂便被“案”里的內容牽制著,若想有所發揮和延伸,就很難。
2.模式化讓教師緘口
模式化最大的亮點就是生生合作,教師參與過多自然就被認為剝奪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權,但一旦教師三緘其口,課堂里的傾聽環節自然削弱了預設、引導、訓練的功能。師生會忽視傾聽能力的鍛煉,減少對傾聽習慣的培養。
3.模式化讓學生習慣尋找“終南捷徑”
模式化為了激活課堂,運用“競爭”機制,最大限度地讓學生融入課堂。于是,其副作用是部分學生利用資料來收集對課文的解讀,學生的腦海里呈現出知識的大雜燴,部分學生的知識是“大躍進”式的收購。不僅自己生產知識的能力降低,而且無暇顧及判別其真假優劣,這直接導致課堂傾聽教學的弱化與漠視。
4.模式化讓部分學生無法享受被傾聽的權利
傾聽不是僅僅為了機械地汲取信息,而是要將汲取的信息進行思維加工后再判斷、評價、拓展、提升自己知識和能力。但是模式化使得課堂里經常是“一問激起千層浪”。教師一個問題布置下去便開始了小組討論。每一個小組成員的分配是有講究的,成員的能力是有好有差的。細細觀察,每每討論了,總是那么幾個“受寵的”在“高談闊論”。人聲鼎沸中,還有A等生指導不常舉手發言的C等生背誦答案的焦急,在這個交流學習過程中學生幾乎是不被傾聽的。
5.模式化讓教師心態有了巨大的變化
模式化語文教學里的部分教師內心迷茫,容易走極端,把傾聽任務擱置一邊,于是課堂會診就會喪失其功能。學生的展示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展示,缺失了知識評價與內化的重要過程。時間久了,一味地強調課堂的生生合作,教師心理又會產生設計學案忽略教師的教,忽略師生合作的重要教學措施的弊病。于是學生學會傾聽的習慣和能力得不到更好地培養和訓練,學生就無法在傾聽這種訓練中得到實惠。
二、傾聽教學的必要性
1.傾聽體現了合作學習的理念
聽,可以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獲得大量的知識和經驗。傾聽是師生、生生相互了解的第一步,也是在課堂上獲取信息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學過程讓師生、生生通過說與聽去思、去悟,實現彼此精神的相遇與相通,最終共同獲致生命意義。這就體現了新課程標準里合作學習的理念:民主的、平等的教學,溝通的、合作的教學,互動的、交往的教學,創造的、生成的教學,以人為目的的教學。
2.傾聽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有人認為:“所謂的對話教學,就是以對話為原則的教學方式。更進一步講,對話教學就是追求人性化和創造性質的新式教學思維和理念。”那么對話產生、延續的前提是什么呢?怎樣的對話才是我們課堂真正的對話呢?“人性化”“創造性質”不就明確要求我們的對話要建立在真正的傾聽上。同時也賦予“傾聽”一條重要的功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傾聽能深化初中語文的多維教學
人的思維是認識過程中的高級階段,是人腦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與內部規律性的心理過程。思維多維性的一般特征,是對同一問題能從多角度、多因素、多渠道整體考慮。思維多維性本質特征是創造性的思考問題。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多維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學。
語文課堂如果失去傾聽,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就缺少了富有個性的、深層的、多角度的信息交流、融匯、內化。正因為課堂有了多種的傾聽,我們的多維教學也就相應有了更多更有價值的操作渠道。
4.傾聽能豐富初中語文情感教學
日本教育家佐藤學說:讓教室里的學習成為每個學生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得到關注的學習。不是聽學生發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
我們的課堂不僅要要求教師尊重每個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教育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只要是在同一個課堂里,師生、生生都要心心相印。很好的傾聽培養了學生彼此之間良好的情感;有了良好的情感,學生的傾聽又會越來越好良好。
語文課堂上,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要用一顆寧靜的心沉浸于其中。在平靜的思維和心態里,語文味才能被重新捕捉到,語文本色才能真正回歸。
(作者單位: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安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