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忠孝
【內容摘要】初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是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為宗旨,要求教師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并反復總結與反思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教學。有效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提出的相比傳統教學理念較先進的一個新興理念。這種理念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并順應社會發展趨勢與時代潮流。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目的是讓中學生重視語文,讓中學生在語文這一科目打好基礎,讓教師不斷提高教學素養,為培養優秀的人才做好準備。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變更,“有效教學”正在漸漸的興起,這是一種走在時代前列的教育理念。“有效”一詞分解來看就是效果,效益和效率。“有效”一詞體現的是對教學質量的改進,要求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教育理念,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益達到最大化,使教學效率達到最高。教學效果好不好,教學效益與效率怎么樣,主導作用都在教師身上,那么如何在課堂上有效教學呢?當然還得從學生們的興趣入手。
一、運用教學活動有效教學
如果教師的教學活動吸引了學生,那么學生會主動參與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動機被激發,教學效率是最高的。回想一下傳統的教學,大都是老師帶著學生讀字詞和課文,老師提問學生回答,老師講解學生聽。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學,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被調到起來,學生是在被動的學習,被動的參與教學。學生都不喜歡乏味枯燥的課堂,要使課堂活躍起來,教師就得花點小心思。比如在課堂上設計一個比賽或者游戲,這樣課堂就活躍起來了。舉個例子,教師在講解《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教師可以換成導演的角色,讓同學們競爭角色扮演者,讓學生身處其中,更加貼切的了解人物形象,有助于學生理解這個故事的寓意,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感受文章主旨。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調到出來,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鍛煉。又如,在《水調歌頭》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王菲的《明月幾時有》音頻,以此來引起學生的興趣,用唱歌的形式增強學生對這首詞的記憶與背誦,從而推進學生對詞的理解。有效教學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只注重教師的教,忽略了學生的學,有效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運用教學策略使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最大化,它是一種注重質量和效率的教學,對教師有著較高的要求。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有效教學
如今是一個信息科技時代,各方各面都能見到信息技術的存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主要以多媒體為主,在信息技術沒有普及到教學領域的時代,教師授課時使用的常規教具是黑板和粉筆。教師上課時需要一定的時間板書,如果板書量大的話,這段課堂時間等于是無效的,(比如文言文的翻譯板書)因為少了教師的主導,課堂的教學環節無法推進。而現代教育技術解決了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提前做好PPT,把課堂上需要板書的內容都整理好,課堂上直接展示。另一方面,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制作的PPT課件方便教師攜帶,比如課堂上教師需要給學生聽一段音頻,如果使用傳統的教學工具,那教師要帶一個錄音機去教室,如果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師只要插入PPT課件即可。
三、增強師生情感有效教學
經歷過應試教育的學生回憶起課堂,都是老師在講臺上上演一出獨角戲,學生的感受就是枯燥乏味無聊。這種教育模式下的教學只有教師單方面的輸出,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無從得知。這種教學形式缺乏情感上的交流,有效教學的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要求教師把課堂設計的活躍,吸引學生注意。有交流就有互動,這也是新課改下提出的合作學習,例如,教師在講授《楊修之死》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問楊修之死的原因有幾點,然后分小組討論,讓各小組派代表說出討論結果。之后教師在來總結得出:(1)楊修之死他有自身原因,他恃才放曠,而這正式曹操討厭的。(2)他的才能另曹操心生嫉妒。(3)他作為曹操的謀士,在許多事情上與曹操的想法和立場都不一樣。(4)他參與了曹操的兒子們的繼承斗爭。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活動,使得師生之間有了互動,交流的同時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總結反思,提高教學效率
很多事情,都是在一點點的反思和總結中慢慢提高的。教師需要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教學策略,這是一項長期艱巨而復雜的任務,需要時間與耐心。隨著時代的步伐,許多東西都在不斷地提升完善,教師對自身的反思與總結也是提升和完善的過程。在初中語文的有效教學中,教師需要定期的對自己反思,教師只有將總結與反思之后的東西再落實到實踐中,才能不斷地改進與完善,才能不被社會淘汰,才能更好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結語
總之,有效教學已成為一種趨勢,一種潮流,也將是教學發展中的必然。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語文在眾科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有效教學可以幫助初中生更好的發展語文,有效教學也要求教師自身提高教學素養,有效教學不僅追求質量,同時更注重效率。是一種讓學生學得更快更好,讓老師提升自我,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教學。所以,教師應注重自身的教學素養,跟上時代的步伐,將有效教學與課堂緊密結合,為我國的教育發展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 秦剛順、晏渝生. 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2] 陳旭遠. 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M].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潭縣回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