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頭市研訓中心 張 敏
傾心教育超越自我—記泊頭市長安路小學教師于冬莉

教師檔案:
于冬莉,泊頭市長安路小學教師。十六年前,懷著對教育事業無比崇尚的情感,走上了三尺講臺,而今嫩稚的童聲已成了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美妙樂章。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中自由地進行言語交流,在言語交流中有所學、有所思。語文教學成為她人生的一大享受,她先后獲得“書香園丁”“三育人先進個人”“教科研先進個人”等稱號,多次獲得市政府嘉獎。她執教的《窗前的紅氣球》一課在全國“一師一優課”活動中被評為部級優質課。
以情導學 言意共生——《窗前的紅氣球》教學思考
【教材分析】
《窗前的紅氣球》是冀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紅氣球是孩子平時喜愛的玩具,可在特殊時刻卻成了小伙伴們傳達內心感情的工具,孩子們天真的想象和行動中體現著孩子心靈的純潔、感情的純真。文章充滿童心童趣,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練習朗讀、體會真摯情感、拓展想象的好教材。
【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情感特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游戲導入、趣味識字、圖文對照等形式,激起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在聽、說、讀、創的言語實踐中,學會積累運用語言,并能感受到同學間真摯的友誼,實現語文教學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流程】
1.巧設情境,激趣導入。首先請出調皮的氣球朋友和同學們一起做游戲,并出示游戲規則:什么樣的氣球?在氣球前加動詞,邊說邊做(如拍氣球、吹氣球……)接著帶大家去看一個特別的氣球,一個飄在窗前的紅氣球,由此引出本課內容。【意圖:本環節在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使整個學習過程變得輕松而有趣,也為順利完成后面的研讀任務做了很好的鋪墊。】
2.趣味識字,提高效率。教師出示帶有生字的氣球,學生開動腦筋想出好辦法記住這些字,就能把氣球帶回家。學生的參與度特別高,有的根據字形編故事,有的編成字謎,還有的用身體做動作。在交流中說出自己的竅門兒,實現資源共享,在創造性識字的過程中體會識字成功的樂趣。【意圖:引導學生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適合自己的方法識字,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3.大膽想象,以讀悟情。通過觀察圖片再結合自己的想象說一說:病床上的戈里亞看不到___________,看不到________,看不到______,戈里亞______。這樣的說話訓練讓學生仿佛親眼看到一個原本活潑可愛的孩子,此刻卻只能呆呆地躺在病床上,看不到爸爸媽媽,看不到老師同學,看不到外面的一切。仿佛整個世界都與他隔離,所有的人都離他而去,從而體會到戈里亞每天面對的只有痛苦、孤單、寂寞。此時再進行配樂朗讀訓練,學生的真情伴隨著瑯瑯的讀書聲自然而然地流出。【意圖:此環節為突破難點做鋪墊,只有把學生與主人公融為一體,搭建文本與學生心靈之間的橋梁,使他們心與心相通,情與情碰撞,才能讓學生真情流露。】

4.圖文對照,突破難點。幻燈片演示戈里亞表情變化的兩張圖片,讓學生合作探究戈里亞心情變化的原因,通過這個帶著笑臉的紅氣球背后,想象此時站在窗下的同學一定也帶來了問候和祝福。隨著對文本更進一步地深入理解,讓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歷試著送出自己的祝福。接著拋出問題:紅氣球代表著什么?此時學生的話匣子就自然而然打開了。【意圖:這樣層層深入的問題設計,使學生樂于敞開心扉,吐露真情,既鍛煉了說的能力,同時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課文表達的感情相融合,從而打動、感染學生,讓學生在強烈感情的推動下學習,也深深地體會到同學之間應相互關心、相互幫助,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5.拓展升華,課外延伸。以問題“同學們你喜歡這窗前的紅氣球嗎?為什么?”作為本課的終結,也一定會留給學生深深的思考,讓他們懂得身邊出現有病或者有困難的同學時也應該像文中的孩子一樣,為朋友、為他人送去溫暖,送去關愛,使學生從文本走入真實的生活。【意圖:教語文也是教做人,抓住文本的人文價值,拓展延伸,深化主題,讓學生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
引領言語表達
實現言意兼得
不經意間我這位“瘋丫頭”徜徉在語文教學之途已有十余載,每每站在講臺上就會有釋放不完的“瘋”勁。課堂上我用真誠、唯美、豐富的語言著力營造一種意蘊和情景,以大姐姐和好朋友的身份,與學生們一起去感受語言的精彩,去體味字里行間的喜怒哀樂,去領悟作者的文外之音。動情時,我會和學生一起笑、一起哭。于是,在我的課堂里,孩子們個性飛揚、暢所欲言,那種聆聽、感悟和敘述是入情的、真情的。
1.生活的引領,給孩子“自己說話”的自由。課堂中,我緊緊抓住語文與生活這根鏈條,積極調動學生生活儲備,有效地溝通語文和生活的聯系,學生由于具有熟悉的生活空間,思維就顯得比較活躍,語言的表達也就呼之欲出。在不知不覺中,教材融進了學生的生活,學習活動成了學生生活所需,學生雖然身處有限的空間,心靈卻在高遠地飛翔,這自然淡化了學生意識、學習意識,強化了主體意識、生活意識,從而激發學生聽、說、讀、寫的強烈愿望。本課教學的激趣導入和識記字詞兩個環節,高漲的學習熱情有力地支撐著學習活動,學生激情泛起的才智與探索生成的快樂不斷噴涌。
2.想象的促發,給孩子“說自己話”的權利。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從一個個問題開始的。因此,我常常挖掘教材中的一些想象力的觸發點、生長點,引導學生適時想象、說話、寫話,使想象有文本可依,使想象與閱讀聯手,使想象與語言訓練結合,使想象起到促進閱讀與表達交融的橋梁作用。本課教學中,我引領學生披文入境,說說躺在病床上的戈里亞,除了看不到爸爸媽媽還可能看不到什么呢?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經驗表象,進入了個體豐富的想象空間,使學生與作者的心靈一同震撼。
3.人文的孕育,給孩子“話說自己”的策略。語文凝聚著情感的認識,語文的背后是人,是獨白的情感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充滿了人文的魅力和人文的價值。因此,我用語文課堂洋溢著的人文色彩,引導學生去發現、去體驗,調動學生自身的情感儲備與作者的情感世界共振、共鳴,品嘗語言文字所蘊涵著的生命意識的律動,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在本課教學中我抓住課題,啟發學生反復咀嚼,讓他們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從而了解關愛他人的重要。在此基礎上,訓練學生進行語言表達,使人文精神的培育有了依附,并滲透到學生的心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同時,人文精神也孕育了表達的沃土,使學生的語言表達隨情感的迸發一吐為快。
一路走來,我清醒地認識到,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課堂是不是學生生長的地方。我愿把整個心靈、精神都投射到教育之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倒映出每一個學生活潑的生命成長的風景。
讓言語活動在課堂中綻放精彩
○泊頭市研訓中心 張 敏

于老師在《窗前的紅氣球》這堂課中注重以人本為基礎,根據語境和形象,運用真誠、豐富的語言著力營造一種情趣盎然的氛圍,向學生提供了一個活躍、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學生在豐富的言語活動中快樂成長。
1.識記字詞,積累語言。于老師根據學段特點,把字詞教學作為本節課教學重點之一。上課伊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氣球導入,指導書寫,添加動作,激發了學習興趣。復習詞語中,以詞帶字,以字代詞,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由字形或字意出發,說方法,演動作,拓展了識字方法。識記字詞的教學過程看似簡單,卻把學生帶入了具體可感的言語世界,在說、演、做等多種形式中感受語言,原本靜態的字詞變得鮮活起來。
2.展開想象,運用語言。課堂上于老師圖文結合,圍繞“真沒意思、高興地笑了”這兩個重點詞語展開教學,引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展開想象,一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說說躺在病床上的戈里亞,除了看不到爸爸媽媽還可能看不到什么呢?戈里亞望著那張逗人的笑臉高興地會怎樣?二是轉換角色,如果你是戈里亞,每天躺在病床上會有什么感受?如果我們也來到戈里亞的病床前,你想對戈里亞說什么?學生在富有情趣的語文活動中,放飛想象,入情入境,真正進入了戈里亞的內心世界,集中全部心智與文本對話,在感受體驗戈里亞的無奈和高興時,也初步品嘗到言語表達的樂趣。
3.感情朗讀,體味語言。言語是個人活動,如何把作者的言語轉化為學生的言語呢?課堂中,于老師并沒有在朗讀技巧上下功夫,而是讓學生進行情感體驗,或讓學生抓住關鍵詞,或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就是在這種種的不經意間,老師悄無聲息地教會了學生怎么把自己的情感融到朗讀中去。朗讀指導就這樣無痕地進行著,她把朗讀指導與語言的感知、理解、運用、積累等有機融合為一體,達到了令人信服的境地。
4.拓展延伸,遷移語言。最后一個教學環節說說你從中懂得了什么?是從課內走向課外,從“窗前的紅氣球”遷移到了“生活中的友情”,無疑讓學生獲得一個全新的思考視角,獲得一個富有趣味的成長體驗。學生所得,不是教師的直接說理與教育,而是滲透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達到了言意法兼得的效果。
縱觀于老師的四個教學板塊,最終指向言語的理解、積累與運用,無疑達成語文課程首要而核心的目標——“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有效促進了學生言語智能的生長。
有趣有情有味——我眼中的于冬莉老師
○泊頭市長安路小學 孫榮喜
生活中的她像一朵潔白的茉莉,玲瓏秀美而不招搖,卻總能讓人臨花而悅,沐香而獲;講臺上的她像一只白鴿,帶領著孩子們在興味盎然、情味氤氳的世界里一起飛翔。她被大家親切地稱為“三有”老師。
有趣。走近于冬莉老師你會發現她的陽光活潑、多才多藝,會感受到她的生活充滿生趣。她的課堂是孩子們的最愛,他們表演、演講、觀美圖、賞音樂……注意力總是被牢牢吸引住,學習變得輕松而快樂。
有情。她對工作充滿熱情,她癡迷于語文,醉心于教學研究。她執教的《窗前的紅氣球》在全國“一師一優課”活動中入選部級優質課。課間她喜歡同孩子們談心,發現孩子們進步她總是第一個為孩子豎起大拇指,孩子們細微的情緒變化也逃不過她的眼睛,她總能找到根源,讓問題迎刃而解。孩子們都喜歡她,敬慕她。
有味。走近冬莉老師你會感受到她身上的書卷氣,走進她們班你會感受到濃濃的書香味。她組織本班學生開展“好書換著看”,并且通過評選“書香少年”來提高孩子們的讀書熱情。“好書推薦會”“讀書交流會”“書中人物漫談”等讀書活動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享受書香是孩子們最快樂的。
這就是她——“三有”老師于冬莉。我們相信,有了汗水的澆灌,真情的滋潤,這朵優雅的茉莉,定會臨風沐雨越開越美麗;這只美麗的白鴿,也一定會帶領孩子們朝著夢想執著地飛翔、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