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代平

【摘要】 目的 探討結腸癌患者血清miR-21水平手術前后的變化。方法 80例已確診為結腸癌患者作為結腸癌組, 檢測其手術前后血清miR-21水平, 30例健康體檢志愿者作為對照組, 檢測其miR-21水平作對照。結果 術前結腸癌組血清miR-21相對表達量為(25.123±29.822), 明顯高于術后結腸癌組的(0.901±1.232)和對照組的(1.102±0.735),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清miR-21檢測侵入性小, 靜脈取血簡便易行, 是較理想的結腸癌分子標志物, 但由于樣本量較小, 因此本試驗所取得的結果在應用的同時, 尚需更多臨床研究驗證。
【關鍵詞】 血清miR-21;結腸癌;預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023
結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 近年來由于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蛋白低纖維飲食增加, 體力勞動減少, 導致結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2012年統計數據顯示, 結腸癌死亡率在西方國家居第二位, 在中國僅次于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 居第五位[1, 2], 且發病率以每年4.2%速度增長[3]。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 認識到microRNAs (miRNAs)是一類長度約 18~25 nt 的非編碼小RNAs, 主要調節細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一系列生理過程, 且血清miR-21的表達與多項惡性腫瘤密切相關[4], 尤其是在結腸癌的診斷及預后方面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高于常用的結腸癌篩查手段和血清分子標記物[5]。本研究通過檢測結腸癌患者術前、術后血清miR-21, 并與正常人血清miR-21表達水平對比, 探討其對結腸癌患者預后的意義,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2月收治已確診為結腸癌的患者80例作為結腸癌組, 其中男51例, 女29例, 年齡39~75歲, 平均年齡(52.3±11.4)歲。同時選取30例健康體檢志愿者作為對照組, 男23例, 女17例, 年齡37~73歲, 平均年齡(49.7±10.2)歲。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入選本研究, 均符合倫理委員會基本要求, 研究對象均可主動配合完成調查, 并取得研究對象知情同意。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經影像及血液檢查診斷為可手術結腸癌;②接受結腸癌根治術, 經術后病理確診為結腸癌;③術前未接受過任何放、化療等輔助治療;④術后預計生存期>3個月;⑥能夠自愿配合完成本研究并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患者。
1. 2. 2 排除標準 ①不能經影像學確診的病灶;②復發或轉移的結腸癌患者;③有其他腫瘤病史及免疫性大腸疾病、家族性腺瘤息肉、遺傳性非腺瘤性結腸癌患者以及術前行化療或放療等輔助治療的患者;④有心、肝、腦、腎及合并嚴重術后并發癥如嚴重感染等。
1. 3 檢測方法 分別在結腸癌患者行根治性手術前和術后3周采集全血;體檢健康者于腸鏡檢查后1周內采集全血。均采集空腹肘靜脈血2~3 ml于真空無抗凝劑管, 置于溫室下1500 r/min離心5 min去除血細胞, 收集血清置于4℃條件下, 12000 r/min離心血清5 min, 進一步去除殘留的血細胞后置于-80℃冰箱。Trizol法提取總RNA, Takara cDNA合成試劑盒合成cDNA, 使用廣州銳博生物公司miR-21和U6引物, SYBR green法熒光定量PCR檢測miRNA-21相對表達水平。記錄熒光信號到達反應前所設定的值時, 每個反應管中所經歷的循環數, 即Ct值, 采用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中的相對定量法, 計算公式:△△Ct=(CtmiR-21-CtU6)腫瘤-(CtmiR-21-CtU6)對照。F=2-△△Ct表示腫瘤組織miR-21表達量相對于正常組織表達量變化的倍數。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術前結腸癌組血清miR-21相對表達量為(25.123± 29.822), 明顯高于術后結腸癌組的(0.901±1.232)和對照組的(1.102±0.735),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腫瘤之一, 其發病率占所有腫瘤的10%~20%, 其發病率逐年上升, 其疾病負擔十分巨大[6]。由于缺乏特異性強的早期診斷手段, 侵入性操作技術和病理分析是目前唯一可依賴的確診手段, 導致該病確診時大多已處晚期, 錯過根治的最佳機會。有報道顯示, 腸癌Ⅰ期患者和Ⅳ期患者 5年生存率分別90%和6%[7], 但大部分患者在診斷時已經屬中晚期, 因此尋找一種敏感性和特異性強的非侵入性篩查工具, 早期確診是降低結腸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血清miRNA與腫瘤組織miRNA的相關性也已經得到印證[8]。若能明確血清miRNAs與結腸癌及其預后之間的聯系, 將大大提高結腸癌早期診斷率, 早期更換經miRNA篩選得出的預后差的患者的治療策略, 降低其死亡率。
miRNA即microRNA自1933年被發現以來, 一直是腫瘤領域研究的熱點。有研究表明, miR-21在結腸癌、乳腺癌、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宮頸癌等腫瘤血清中表達上調[9], 提示miR-21的高水表達與腫瘤的關系密切, 因此miR-21的血清檢測有望成為腫瘤早期診斷的有效指標。目前對于結腸癌患者腫瘤組織及血清中miR-21的報道較為少見, 且報道不一, 但以上調者居多。這一結論與本研究結果結腸癌組織中miR-21相對表達量為(25.123±29.822)明顯高于對照組組2-△△Ct值(1.102±0.735)相符。
綜上所述, miR-21有望成為早期診斷和預測結腸癌預后的檢測指標, 且侵入性小, 靜脈取血簡便易行, 是較理想的分子標志物。同時分析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有試驗時間有限, 符合納入標準的病例樣本偏少, 因此本試驗所取得的結果在臨床推廣應用的同時, 尚需更多的臨床研究驗證。
參考文獻
[1] Tao, Suo.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for gastric and colorectal cancer in Mainland 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Wjg, 2011, 17(8):1071-1075.
[2] Nagahide M. Epigenetic regulation and colorectal cancer. 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 2012, 55(55):96-104.
[3] Gong W, Lv N, Wang B, et al. Risk of ulcerative 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 in China: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Digestive Diseases & Sciences, 2012, 57(2):503-507.
[4] Van KM, Kedde M, Agami R. MicroRNA regulation by RNA-binding protein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ancer.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11, 11(9):644-656.
[5] Hutchison J, Cohen Z, Onyeagucha BC, et al. How microRNAs influence both hereditary and inflammatory-mediated colon cancers. Cancer Genetics, 2013, 206(9-10):309-316.
[6] Siegel R, Ma J, Zou Z, et al.Cancer statistics, 2014.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4, 64(1):9-29.
[7] O'Connor SM, Young G P, Van HPNG, et al. Reduced accumulation of specific MicroRNAs in , colorectal neoplasia. Oncology & Carcinogenesis, 2003, 1(12):882-891.
[8] Svoboda M, Izakovicova HL, Sefr R, et al. Micro-RNAs miR125b and miR137 are frequently upregulated in response to capecitabine chemoradiotherapy of rectal canc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 2008, 33(3):541-547.
[9] Lui WO, Pourmand N, Patterson BK, et al. Patterns of known and novel small RNAs in human cervical cancer. Cancer Research, 2007, 67(13):6031-6043.
[收稿日期:201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