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蘭 冀雅杰 劉香杰
【摘要】 目的 闡述神經外科護理工作實施信息化管理的做法和成效。方法 選取60例實施信息化管理前患者作為對照組, 另取實施信息化管理后患者60例作為觀察組。觀察比較兩組治療滿意度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8.33%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8.33%(P<0.05)。結論 科室實施信息化管理, 不但能提升護理效率, 提高護理質量, 還能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信息化管理;神經外科;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214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 人們對醫療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 醫院信息化成為當今醫院成長的必然趨勢。本院在信息化建設和管理中比較超前也比較科學, 首先建立了部分信息系統, 如財務收費管理系統、患者費用查詢系統等;然后是臨床信息化管理系統, 如電子病歷系統、護理工作站系統、OA辦公系統、醫學影像系統等, 并在各個部門達到了資源共享。醫院信息化建設在護理管理工作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如大量、多種類護理信息的采集、存儲、訪問, 各種護理評估單、護理診斷標準的應用, 都需要借助大容量、高效率的信息處理系統。因此信息化系統的應用不僅大大提高了護理工作的速度及準確性, 而且節約了資源, 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本科自2015年11月開始全面使用“聯眾”和“好智”護士站系統后, 取得了滿意效果, 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實施信息化管理前(2015年11月之前)患者60例作為對照組, 其中頭外傷15例, 腦出血手術30例, 動脈瘤10例, 其他疾病5例;其中男28例, 女32例, 年齡32~56歲, 平均年齡45歲。抽取實施信息化管理后(2015年
11月之后)患者60例作為觀察組, 其中頭外傷15例, 腦出血手術30例, 動脈瘤10例, 其他疾病5例;其中男33例, 女27例, 年齡31~59歲, 平均年齡4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護士進行信息化知識全面培訓 一一了解護士站工作系統全面功能, 包括:來院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療信息、護理記錄、醫囑處理、臨床用藥、患者費用查詢等等, 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電腦操作能力, 對護理工作應用中的一些基本常識、常用功能做到熟練操作。由于科室護理工作量大, 除了參加院里集中培訓之外, 科室內部進行集中交流, 并輪流操作演練, 使全科護理人員在最短時間內都熟練掌握了“護士站系統”各項功能。提升了護理效率, 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1. 2. 2 引導患者或家屬使用信息化系統 指導患者或家屬應用信息化系統搜索信息資源, 如預約掛號、出診專家、科室簡介、費用查詢、用藥查詢等, 利用醫院公眾平臺了解自己的病情、與自身疾病相關的生活小常識、發病原因、發病后的自我護理以及相關的專家建議, 瀏覽自己感興趣的電子圖書, 轉移對疾病注意力等。住院期間的費用問題是患者及家屬密切關注的問題, 本科專門設立了患者費用查詢時間段, 為每天下午15:00~16:00, 并派一名護士專門負責, 指導患者或家屬自己查詢方法, 解答患者對費用方面的疑問, 滿足了患者需求。同時負責護士利用下午健康宣教時間對患者信息化使用方面進行關注、指導, 使患者或家屬掌握醫院為患者提供的信息化平臺內容, 并告知科室QQ群號和微信平臺號, 大大方便了患者和家屬, 提升了患者和家屬對醫院信息化管理的使用能力, 增加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
1. 2. 3 保障患者疾病信息安全 保護患者的隱私是醫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國內眾多醫院都在積極研究如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建立醫療質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數據庫。作者所在科室也非常重視患者的信息保護, 設專人對科室電腦進行管理, 嚴防非醫務人員操作工作電腦, 并對科室工作電腦都設置了密碼保護, 保證了患者個人信息儲存在數據庫中的安全性。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滿意度情況, 滿意度評定標準參照文獻[1]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 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8.33%, 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8.33% (P<0.05)。見表1。
3 討論
傳統的護理管理工作在科室應用中的缺點[2, 3]:傳統臨床護理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使用紙質板, 出誤差的幾率較大, 如:醫囑查對、補液巡視卡、各種護理評估記錄單、患者健康教育記錄單、患者出院評估及指導記錄單等, 都是紙質記錄形式, 工作量大, 涉及人多, 有時忙起來時護士記錄字跡出現凌亂、模糊現象, 因此很容易出現差錯。
護理工作應用信息化系統后, 使醫囑執行情況更加準確, 應用腕帶掃描, 專人專號, 保證了護理安全;使護理病歷書寫更加規范, 更加詳實[4, 5]。如:護士對于患者體溫的記錄要進行手工繪制出來, 應用信息系統后只需將患者的體溫數據輸入電腦, 系統自動會生成體溫曲線, 使護理工作方便、快捷、準確;使科室床位管理更加便捷, 每天的值班護士可以在電腦上直接觀察到科室床位的使用情況, 有利于新入院患者的床位安排;使護士長在護士站信息系統內了解護士工作情況、各種護理文件完成情況等, 還可通過信息系統及時了解醫院護理工作動態, 進行網上請領、報修、網上辦公等, 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使患者和家屬提高了對醫院的認知度和滿意度, 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成效。
參考文獻
[1] 王春安.醫院信息化管理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體會.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1, 8(14):97.
[2] 何坤, 高新云, 羅曉明, 等.醫院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的思考. 現代醫院, 2011, 11(1):140-141.
[3] 白思敏, 修燕, 郭宇. 醫院信息化建設綜合效益分析與評價. 衛生經濟研究, 2013(5):52-57.
[4] 孫洋洋, 劉凌昕, 張桂, 等.信息化建設在臨床護理程序中的應用.中國護理管理, 2012, 12(2):65-67.
[5] 李剛, 陶紅兵, 王延昭, 等. 醫療質量與安全信息化監管系統架構研究.中國醫院管理, 2015, 35(1):17-18.
[收稿日期:2016-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