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春來
【摘要】 目的 對比胸腔鏡及其輔助手術與常規手術治療老年自發性氣胸療效。方法 114例老年自發性氣胸患者, 其中52例采用電視胸腔鏡下手術作為胸腔鏡組, 31例采用電視胸腔鏡輔助腋下小切口手術作為輔助組, 21例采用開胸手術治療作為開胸組, 對比相關指標。結果 所有手術均獲得成功, 輔助組、開胸組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5 d內疼痛峰值、術后住院時間高于胸腔鏡組, 開胸組高于輔助組, 開胸組手術時間、引流量、胸腔閉式引流管放置時間高于胸腔鏡組、輔助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胸腔鏡組并發2例, 復發2例, 輔助組并發4例、復發1例, 開胸組并發2例, 未見復發, 三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完全胸腔鏡手術治療老年自發性氣胸療效較好, 康復速度快, 且不會增加復發風險。
【關鍵詞】 自發性氣胸;胸腔鏡;胸腔鏡輔助手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030
自發性氣胸是指無外傷及人為因素影響下, 肺組織及其臟層胸膜破裂, 或胸膜下微小泡或肺大泡破裂, 肺或支氣管內空氣進入胸前膜的一種疾病。自發性氣胸是胸外科最常見疾病之一, 預后差、遠期死亡率高, 發病率約為4/10萬~ 9/10萬, 近年來因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身上, 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手術是治療自發性氣胸的重要方法, 主要包括電視胸腔鏡手術、胸腔鏡輔助手術、傳統開胸等, 各有優劣。本次研究試對比胸腔鏡及其輔助手術與常規手術治療老年自發性氣胸療效, 總結手術經驗。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2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14例手術治療自發性氣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臨床確診;②符合手術治療標準, 氣胸肺壓縮>30%;③原發性氣胸;④知情同意;⑤年齡>60歲, 男女不限。排除標準:①不符合納入標準;②失去隨訪;③繼發性氣胸患者。其中男89例、女25例, 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6.3±3.2)歲。
左側發病43例, 右側69例。胸腔穿刺、胸腔閉式引流術1~7次, 平均(2.6±1.1)次。雙側氣胸發病史, 氣胸壓縮比30%~84%。有吸煙史73例。首發53例。其中52例采用電視胸腔鏡下手術作為胸腔鏡組, 31例采用電視胸腔鏡輔助腋下小切口手術作為輔助組, 21例采用開胸手術治療作為開胸組。
1. 2 方法
1. 2. 1 胸腔鏡下手術 ①靜脈復合麻醉, 雙腔氣管內插管, 健側位, 折刀位或墊高對策胸部增大肋間隙;②腋中線第6~7肋間1.2 cm切口作為置鏡孔, 腋前線第4肋間做1.5 cm切口, 置入操作套管, 探查胸腔病變, 若粘連嚴重可適度擴大切口;③對于直徑<1 cm肺大泡電凝處理, 否則直接縫合切除, 若無法承受高昂的價格, 一般采用絲線縫扎切除, 若為雙側所述, 先做較嚴重1次, 而后換側切除;④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 擴張被壓縮肺部, 檢查無漏氣, 止血, 沖洗胸腔。
1. 2. 2 胸腔鏡下輔助手術 麻醉與胸腔鏡、觀察孔同上, 在第3~4肋間胸大肌外側緣至背闊肌前緣做5 cm左右切口, 在不損傷胸大肌前提經肋間如兄, 胸腔鏡輔助下探查肺葉情況, 處理與胸腔鏡基本相同。
1. 2. 3 開胸手術 麻醉與前兩者相同, 第4~5肋間做6~10 cm切口入路, 逐步探查患側肺、臟, 處理與前兩者基本相同。
術后常規吸氧、抗炎、化痰治療, 落實肺功能訓練, 做好引流管理。
1. 3 觀察指標 觀察三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引流量、胸腔閉式引流管放置時間、5 d內疼痛分值、術后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復發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所有手術均獲得成功。腹腔鏡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引流量分別為(80.6±24.3)min、(69.2±41.0)ml、
(5.2±1.2)cm、(258.4±143.2)ml, 輔助組分別為(72.4±21.5)min、
(91.0±38.4)ml、(6.7±1.6)cm、(289.5±192.0)ml, 開胸組則為(125.5±2.1)min、(195.3±73.4)ml、(8.9±1.2)cm、(573.4± 164.3)ml。腹腔鏡組胸腔閉式引流管放置時間、5 d內疼痛分值、術后住院時間分別為(2.1±0.7)d、(1.9±0.6)分、(8.9±3.4)d, 輔助組為(2.4±0.7)d、(3.3±0.8)分、(10.3±4.4)d, 開胸組(3.5±0.7)d、
(4.9±1.0)分、(15.4±3.6)d。開胸組、輔助組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5 d內疼痛峰值、術后住院時間高于胸腔鏡組, 開胸組高于輔助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開胸組手術時間、引流量、胸腔閉式引流管放置時間高于胸腔鏡組、輔助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胸腔鏡組并發2例, 復發2例, 輔助組并發4例、復發1例, 開胸組并發2例, 未見復發, 三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復發病例均在術后1個月后。
3 討論
本次研究未考慮雙側病變, 均為單側。從手術效果來看, 三者都可有效預防肺不張、復發, 療效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從手術、康復情況來看, 胸腔鏡手術具有比較優勢, 出血量少、切口少、疼痛輕、住院時間短, 對于老年自發性氣胸患者而言, 病情相對較重, 耐受差, 采用胸腔鏡手術有助于降低應激, 避免內循環紊亂, 及早恢復肺功能, 降低感染、內科急癥發生等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手術時間的縮短, 降低了機械通氣所致肺損傷發生風險, 減輕組織炎癥損傷, 對于心律失常等心源性不良事件具有一定的預防效果[2, 3]。
參考文獻
[1] 劉軍.電視胸腔鏡外科的爭議與現狀.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2008年年會.南京:第二屆全國普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8(6):221-222.
[2] 張凌波, 李育東, 郭寰. 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分析.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 24(8):72-74.
[3] 吳正國, 農文貴, 陶宏發, 等.單孔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術的學習曲線研究.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14, 21(4):511-514.
[收稿日期: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