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拜都如拉艾尼吐+陳存存+周旭東+葉軍

【摘要】 目的 探究電視胸腔鏡手術(VATS)在肺結核球手術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67例肺結核球患者, 根據外科手術治療方案不同分為治療組(37例)和對照組(30例), 分別行VATS和常規開放手術治療, 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 治療組的平均手術時間(50.5±15.2)min、
術中出血量(62.5±10.5)ml、術后帶管時間(2.5±0.5)d, 均少于對照組的(75.6±18.5)min、(98.5±11.8)ml、(4.6±0.8)d, 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并發癥發生率(5.4%)低于對照組(20.0%),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VATS用于肺結核球療效顯著, 其在結核病外科手術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肯定, 推薦推廣。
【關鍵詞】 肺結核球;電視胸腔鏡;并發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035
近年來, 結核病在我國已經得到很好的控制, 但隨著居民健康意識增強、胸部CT檢查的普及, 肺部結核球檢出率明顯提高, 采用內科方法治療該類結核病, 效果并不理想, 臨床更傾向于選擇外科手術治療方法, 在微創理念深入的背景下, 電視胸腔鏡手術現已成為首選治療方案[1]。本研究選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7例經外科手術治療的肺結核球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旨在探討VATS治療該類結核病的臨床應用價值,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肺結核球患者67例作為研究對象, 經胸部CT、纖維支氣管鏡及細胞學檢查并確診, 均行外科手術治療, 符合手術切除指征, 對于患有嚴重肝腎功能疾病以及其他肺部疾病患者予以排除。根據手術方式不同, 將患者分為治療組(37例)和對照組(30例)。治療組中男27例, 女10例, 年齡20~59歲, 平均年齡(35.2±8.3)歲, 其中左側22例, 右側15例;對照組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齡21~60歲, 平均年齡(35.4±8.5)歲, 其中左側20例, 右側1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術前行血常規、生化、胸部CT等常規檢查, 肺結核球多表現為肺外周高密度球形影, 部分患者病灶鈣化。根據CT定位及術中手觸探查, 明確手術切除部位, 其中對照組常規開放手術治療, 治療組行VATS治療, 均在全身靜脈復合麻醉下進行, 治療組操作過程為:采用雙腔插管, 患者取健側臥位, 按照定位位置選取操作孔。以單孔法為主, 多位于腋前線第4或5肋間, 直徑2~3 cm;部分采用2孔法, 主操作孔位于腋前線第4或5肋間, 直徑2~3 cm, 觀察孔位于腋中線第7肋間, 直徑1~2 cm;找到結核球, 卵圓鉗提起, 距結核球1 cm處肺組織, 用1~3把腔鏡切割閉合器閉合, 完成結核球處肺組織楔形切除。對照組采用腋中線5肋間或6肋間切口, 長約8~12 cm, 開胸后找到結核球, 同前方法楔形切除結核球處肺組織。將28~32 F胸管置入患者胸腔內, 術后根據引流液數量、性質及漏氣情況, 適時拔出胸管。術后病理診斷為肺結核球, 持續規范化給予抗結核藥6~9個月。
1. 3 觀察指標 術后進行跟蹤隨訪6個月以上, 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帶管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其中并發癥包括感染、漏氣和胸腔出血。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兩組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 其中治療組的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帶管時間均少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均順利拔管, 治療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隨訪期間未見復發病例。
3 討論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發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 具有非特異性的特點, 給臨床診療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肺結核球是成人繼發性肺結核常見類型之一, 通常癥狀表現并不明顯, 在機體抵抗力低下時會形成空洞或發展成播散型肺結核, 對于該類結核病, 外科手術切除治療效果較為顯著[2]。近年來, 隨著胸腔鏡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相關手術的日益成熟, 電視胸腔鏡手術開始成為臨床治療結核病的常用外科術式, 該術式適用于所有肺結核球, 切除肺結核球后不僅可以進行鑒別診斷, 還有助于減少后續抗結核化療的用藥劑量, 縮短療程[3, 4]。各項觀察指標均優于行開胸手術治療的患者, 證實該類術式對孤立性肺結核的診療具有可行性和準確性, 其臨床應用價值得到肯定。本組研究中, 采用VATS治療的治療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帶管時間分別為(50.5±15.2)min、(62.5±10.5)ml、(2.5±0.5)d, 采用常規開放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各項指標分別為(75.6±18.5)min、
(98.5±11.8)ml、(4.6±0.8)d,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VATS治療治療肺結核球的有效性高于常規開放手術;其中治療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5.4%)明顯低于對照組(20.0%), VATS治療治療肺結核球的安全性也得到證實。
綜上所述, VATS在該類結核病臨床診療中具有可行性, 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能得到很好的保證, 推薦在臨床上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梁冰, 趙輝, 車建波, 等. 電視胸腔鏡手術在孤立性肺結節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 8(1):103-104.
[2] 趙剛. 電視胸腔鏡(VATS)手術治療開放性銳器損傷的臨床價值分析. 當代醫學, 2014, 32(7):101-102.
[3] 車國衛, 梅龍勇, 梅建東, 等. 單操作孔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肺部疾病158例臨床分析.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12, 11(2):117-119.
[4] 楊志, 段勇, 王子彤. 胸腔鏡在肺結核球手術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臨床肺科雜志, 2014, 10(1):63-66.
[收稿日期: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