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毓濤
【摘要】 目的 觀察應用綜合療法治療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OA)的療效。方法 將210例60歲以上老年KOA患者采用痛點封閉, 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和下肢肌肉功能鍛煉進行綜合治療。參照膝關節疼痛指數(Lequesne)評分評估法制定觀察表, 在患者治療前、1個療程結束后分別評分, 再參照尼莫地平法計算療效指數, 評價綜合療效。結果 本組患者全部隨訪, 隨訪時間2~6個月, 平均隨訪2.2個月。其中:優76例, 良93例, 可30例, 差11例, 優良率為80.48%。結論 痛點封閉、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和下肢肌肉功能鍛煉綜合治療老年KOA患者, 具有簡單易行, 療效肯定的優點, 是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 值得應用探討。
【關鍵詞】 綜合療法;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067
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 老年疾病日漸增多, 其中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為骨科最常見的老年疾病[1]。本院2013~2015年對210例60歲以上老年KOA患者采用痛點封閉、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和下肢肌肉功能鍛煉治療,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2015年對210例60歲以上老年KOA患者, 診斷標準:美國風濕病學院(ACR)推薦的KOA診斷標準:①1個月來大多數日子膝關節疼痛。②關節活動時彈響。③膝關節晨僵≤30 min。 ④年齡≥38歲。⑤膝關節骨肥大伴彈響。⑥骨肥大不伴彈響。當患者存在第1條即疼痛, 同時伴有2、3、4或伴有2、3、5或伴有6均可診斷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同時排除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痛風和假性痛風等疾病。本組210例, 男32例, 女178例, 年齡60~89歲, 平均年齡74.6歲, 60~69歲74例, 70~79歲97例, >80歲39例。右側114例, 左側96例;其中雙側69例。所有患者均拍攝患膝正側位X光片。
1. 2 治療方法 ①痛點封閉:KOA患者關節內外側常存在明顯壓痛點, 以內側為多, 可在痛點行封閉治療。取2%利多卡因2.5 ml、曲炎奈德25 mg和生理鹽水5 ml混勻后行痛點封閉。如雙側均有痛點, 可行雙側注射[2]。每2周1次, 一般不超過2次。②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在髕骨下緣內側或外側膝眼處行膝關節腔穿刺, 以患者感疼痛側為主, 緩慢注入注射用玻璃酸鈉2 ml(20 mg/支), 1次/周, 5次為1個療程[3]。③下肢肌肉功能鍛煉:a.下肢伸肌懸空訓練法:患者取仰臥位, 兩腿伸直抬高上舉, 至離床20 cm停止, 維持此狀態。動作堅持15 s~10 min/次;b.膝關節屈伸功能練習:患者取仰臥位, 在床上模仿蹬自行車動作, 300~500次/d;c.膝關節下壓伸直鍛煉:6次/d[4], 膝關節盡量下壓, 直到膝關節可以完全伸直;d.步行鍛煉:待患者關節無癥狀后, 可逐漸由少到多行步行鍛煉, 以平地為佳。整個療程以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為基礎, 5周為1個療程, 下肢肌肉功能鍛煉可長期堅持進行。
1. 3 療效評定標準 按照Lequesne評分表:①關節休息痛:正常為0分、輕度為1分、較重為2分、重為3分。②行走能力:沒有限制為0分;步行>1 km, 但受限制為1分;步行大約1 km或15 min為2分;步行500~900 m或8~15 min為
3分;步行300~500 m為4分;步行100~300 m為5分;步行<100 m為6分;使用單拐加1分;使用雙拐加2分。在患者治療前、1個療程結束后, 分別評分。參照尼莫地平法評價綜合療效, 療效指數=(治療前癥狀積分-治療后癥狀積分)/治療前癥狀積分×100%, 療效指數>80%為優, 50%~80%為良, 25%~49%為可, <25%為差。優良率(%)=(優+ 良)/總例數×100%。
2 結果
本組患者全部隨訪, 隨訪時間最短2個月, 最長6個月, 平均2.2個月。其中:優76例(占36.19%), 良93例(占44.29%), 可30例(占14.29%), 差11例(占5.24%), 優良率為80.48%。
3 討論
KOA是一種慢性關節炎疾病, 早期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和活動不靈活, 病變晚期關節軟骨受到廣泛破壞, 關節功能明顯受限, 甚至關節畸形、脫位, 喪失活動能力[5]。目前治療方法主要有:非手術治療(包括理療、藥物口服等)和手術治療(如膝關節鏡下探查并清理術等)。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入, 許多新的治療方法不斷被應用于臨床, 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痛點封閉主要為曲安奈德發揮作用, 其為長效糖皮質激素, 具有強而持久的抗炎作用[6], 可消除關節囊及周圍韌帶、滑膜炎癥, 有效的緩解疼痛的癥狀, 且無明顯副作用。由于炎癥過程中產生的氧自由基對透明質酸鈉的降解和滑膜炎性滲出對滑液的稀釋, KOA患者關節液中透明質酸的明顯降低, 可致軟骨被降解和破壞, 導致關節生理功能障礙。玻璃酸鈉具有潤滑性和粘彈性, 可降低軟組織及軟骨間的摩擦, 有保護軟骨作用, 同時, 還可作用于神經細胞膜上的疼痛受體降低疼痛感。研究表明, 患膝屈伸肌力的改變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病程中有重要意義。能夠有效阻斷或減輕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惡性循環, 并且最大限度地減少關節的進一步損傷及有效增強關節穩定度, 改善關節的本體感覺、提高關節周圍的疼痛閡值[7]。
綜上所述, 采用痛點封閉, 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和下肢肌肉功能鍛煉綜合治療, 可以及時有效的緩解老年KOA患者的疼痛癥狀, 改善關節的營養, 值得應用探討。
參考文獻
[1] 蔡耀輝.綜合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75例療效觀察.醫藥前沿, 2013(26):187.
[2] 吳洲紅, 周志華, 王永平, 等.中醫綜合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中國中醫藥科技, 2013, 20(2):186-187.
[3] 呂厚山. 髖、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研究現狀和進展. 實用老年醫學, 2001, 15(5):229-233.
[4] 胥少汀, 葛寶豐, 徐印坎.實用骨科學.第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5:1337.
[5] 張志峰, 葉偉洪, 蔡立民.綜合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新中醫, 2006, 38(16):40-41.
[6] 丁喜瑞, 古永明.三聯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120例臨床觀察.河南中醫, 2010, 30 (9) :892-893.
[7] 趙建強, 王琛霓.三聯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30例療效觀察.國醫論壇, 2013, 28(1):33-34.
[收稿日期:201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