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鈞

【摘要】 目的 探討羥苯磺酸鈣治療早期糖尿病腎?。―N)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5例。所有患者均進行飲食控制、降糖等基礎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羥苯磺酸鈣, 連續治療12周。觀察兩組治療前、治療12周時的24 h尿白蛋白排出量(UAE)、血清內皮素(ET)、一氧化氮(NO)、糖化血紅蛋白(HbA1c)、谷丙轉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的變化。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UAE為(27.1±13.4)mg/24 h,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3.5±20.6)mg/24 h(P<0.05);治療后, 觀察組NO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ET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羥苯磺酸鈣對Ⅲ期DN具有良好的效果, 該藥可能通過降低血ET, 增加血NO來發揮對腎臟的保護作用,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羥苯磺酸鈣;糖尿病腎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098
糖尿病腎?。―N)Ⅲ期為微量白蛋白尿期, 蛋白尿可引起腎小球硬化、腎小球基底膜增厚, 是加速DN進展為尿毒癥的獨立危險因素。羥苯磺酸鈣作為血管保護劑, 可延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進展。DN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均為糖尿病的微血管并發癥, 兩者有共同的發病機理。作者對25例2型糖尿?。═2DM)采用羥苯磺酸鈣治療預防早期DN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4月~2015年8月在本院門診就診的T2DM患者50例, 診斷均符合WHO糖尿病的診斷標準[1]?;颊呒韧鶡o高血壓病史, 血壓均正常;無發熱、感染、糖酮癥酸中毒等癥狀;臨床上沒有明顯蛋白尿, 但近3個月內有≥2次UAE在30~300 mg;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腎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5例。對照組男12例, 女13例;年齡31~67歲, 平均年齡(53.7±7.8)歲;糖尿病病程3~10年, 平均病程(4.1±2.0)年。觀察組男11例, 女14例;年齡32~68歲, 平均年齡(54.0±7.6)歲;糖尿病病程2~10年, 平均病程(4.0±2.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飲食控制、降糖等基礎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羥苯磺酸鈣, 500 mg/次, 3次/d。連續治療12周。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治療12周時的UAE、ET、NO、HbA1c、ALT、BUN、Cr的變化。UAE、ET用放射免疫法測定, NO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 , HbA1c、ALT、BUN、Cr均采用生化法測定, 用美國BE CKM EN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前后UAE比較 兩組治療前UAE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UAE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 2 兩組治療前后HbA1c、ALT、BUN 、Cr 、NO、 ET比較 兩組治療前后HbA1c、ALT、BUN 、Cr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NO、E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NO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ET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DN可分為五期, 微量白蛋白尿是DN進入Ⅲ期的主要依據。羥苯磺酸鈣是一種血管保護劑, 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血小板的高聚集性和微血管壁通透性, 改善微循環[2]。過去一直用于預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由于DN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相同的病理基礎, 均以高血壓引起的微血管病變為病理基礎。故羥苯磺酸鈣也可用于DN的防治。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在治療后的UAE較對照組明顯降低, 同時發現肝腎功能指標均無明顯變化, 說明羥苯磺酸鈣能有效改善DN的病情, 降低患者的UAE, 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研究還發現, 羥苯磺酸鈣既可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還可降低早期DN患者的UAE。
DN為微血管病變, 據報道內皮功能異常是其發生的重要促進因素[3]。在DN早期即存在腎小球內皮細胞功能異常。ET主要由血管內皮細胞產生, 是一種強力的血管活性多肽。據報道, 糖尿病會使患者血ET與尿ET明顯增高而致DN的發生, 其機制可能是ET促進腎小球入球、出球小動脈收縮, 使小球內壓增高;另外還會增加炎癥介質和胞外基質的釋放, 加速腎小球硬化及腎損害。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后血清ET水平明顯降低, 而對照組并無明顯改變, 說明該藥可能通過降低血ET水平來改善腎血流動力學的異常改變, 進而減輕腎的損傷。其作用機理可能是:①清除氧自由基;②減少血栓素A2生成;③降低血液粘稠度, 增加血管應變能力, 促進組織血流灌注, 減少ET的誘導合成。
NO在生理條件下具有抑制細胞外基質蛋白積聚, 增加金屬蛋白酶的活性, 加速細胞外基質的分解, 從而起到抗纖維化作用[4]。研究表明, 糖尿病大鼠血及腎組織NO水平降低明顯, 可能與內皮細胞損傷引起NO合成酶活性減弱有關[5]。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經羥苯磺酸鈣治療后, 血NO水平較對照組明顯升高, 表明該藥可能通過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合成或釋放NO來發揮對腎臟的保護作用。其原因可能是該藥通過減輕血管內皮損傷, 抑制細胞凋亡和清除自由基極易降低血ET水平所致。
綜上所述, 羥苯磺酸鈣對Ⅲ期DN具有良好的效果, 該藥可能通過降低血ET, 增加血NO來發揮對腎臟的保護作用,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從繼妍, 邢秋玲, 趙岳. 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確定感與自護行為的相關性研究. 中華護理雜志, 2011, 46(7):704-706.
[2] 李浪波, 秦愛平, 趙新蘭, 等. 羥苯磺酸鈣治療早期老年2型糖尿病的腎病的療效觀察.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3, 29(12): 900-902.
[3] 吳維英. 百令膠囊聯合羥苯磺酸鈣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療效觀察. 中國醫藥導報, 2011, 8(1):73-74.
[4] 余昳, 李曙平, 鐘雷, 等. 羥苯磺酸鈣治療老年男性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療效及用藥安全性研究.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2007, 6(6):425-426.
[5] 羅素紅, 陶禮. 羥苯磺酸鈣聯合替米沙坦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療效觀察.浙江醫學, 2014, 36(19):1629-1631.
[收稿日期: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