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菊 靳海英

【摘要】 目的 探討肝動脈介入熱化療治療轉移性肝癌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46例轉移性肝癌患者, 采用肝動脈介入熱化療治療,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肝臟腫瘤大小變化及肝功能指標和卡氏(Karnofsky)評分變化。結果 術前患者肝臟腫瘤最大直徑為(20.5±4.8)mm, 術后為(11.4±3.5)mm, 術后肝內轉移瘤灶最大直徑較治療前明顯縮小(P<0.05)。血清白蛋白、總膽紅素、谷草轉氨酸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颊咴谥委熐昂蟮腒arnofsky評分分別為(52.4±5.6)、(68.3±5.3)分, 治療后患者的Karnofsky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P<0.05)。 結論 對已錯過最佳手術治療時機轉移性肝癌患者, 采用肝動脈熱灌注治療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且安全可靠,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肝動脈介入熱化療;轉移性肝癌;腫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112
近10年來, 轉移性肝癌的發病率逐年增高, 已成為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因肝臟血管網豐富, 解剖結構特殊, 是惡性腫瘤最易轉移的器官。肝轉移癌目前主要采用手術治療, 但臨床上, 大部分轉移性肝癌確診時已進入晚期, 已錯過最佳手術時機, 而且手術切除肝內轉移的瘤灶, 術后復發率約達50%~70%[1]。故對于錯過最佳手術時機的轉移性肝癌患者, 尋找一種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是目前肝腫瘤治療領域研究的熱點。為此, 本研究對46例轉移性肝癌采用肝動脈介入熱化療治療, 效果滿意, 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3月~2014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46例轉移性肝癌患者, 均經手術病理證實, 其中男28例, 女18例;年齡31~67歲, 平均年齡(47.9±6.4)歲;原發癌:乳腺癌3例、肺癌6例、食管癌10例、胃癌11例、結腸癌7例、直腸4例、降結腸3例, 乙狀結腸2例;原發癌切除時間為(3.3±0.9)年;肝轉移位置:左葉20例, 右葉15例, 雙側肝葉11例;合并肺、腎等部位轉移5例。
1. 2 治療方法 采用肝動脈介入熱化療進行治療, 設備選用南昌高騰科技有限公司提供HG-2000腫瘤介入熱療機, 藥物選用大連金港制藥廠生產的欖香烯乳注射液。注射方法:經右股動脈穿刺置入Seldinger導管, 再置入5-FRH導管, 送抵肝動脈, 造影觀察轉移灶的血供情況, 在選擇性置入肝動脈、肝固有動脈進行熱灌注化療, 吸取80 ml預熱好的欖香烯乳注射液(60℃)加入0.9%氯化鈉溶液1.5 L進行稀釋混勻, 通過80 cm長的肝管灌注至靶區動脈, 注射速度為0.8 ml/s, 1次/d, 連續治療4周為1個周期, 治療4個周期進行療效評價。熱灌注治療前, 靜脈注射鹽酸格拉司瓊3 mg以預防嘔吐, 所有患者術后進行保肝治療。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后患者肝臟腫瘤變化、肝功能指標(谷草轉氨酸、總膽紅素、白蛋白)和Karnofsky評分的變化。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治療前后患者肝臟腫瘤大小變化情況 術前患者肝臟腫瘤最大直徑為(20.5±4.8)mm, 術后為(11.4±3.5)mm, 術后肝內轉移瘤灶最大直徑明顯縮小(P<0.05)。
2. 2 治療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標變化情況 治療后, 患者血清白蛋白、總膽紅素、谷草轉氨酸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治療前后患者Karnofsky評分變化情況 治療前后的Karnofsky評分分別為(52.4±5.6)、(68.3±5.3)分, 治療后患者的Karnofsky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研究表明, 正常情況下人體肝臟由肝動脈和門靜脈雙重供血, 另外肝臟具有特殊的解剖結構特征, 這些特點使得肝臟是各種惡性腫瘤極易累及的器官[2]。過去, 轉移性肝癌主要由手術切除治療, 但因多種因素的影響, 及術后復發率高, 使得手術切除的療效不佳。目前熱灌注化療為轉移性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種較好的治療手段, 其療效已得到許多研究證實。
熱灌注化療是將抗腫瘤藥物預熱至一定溫度, 并灌注至腫瘤部位, 使腫瘤灶溫度升高至有效治療溫度, 從而使得化療藥物藥效盡可能發揮并維持一定時間, 因正常組織對溫度耐受能力強于腫瘤細胞, 從而使腫瘤細胞較快凋亡, 而正常組織細胞并未收到損傷[3];腫瘤新生血管與正常血管在結構和來源上有較大不同, 因此對熱損傷較為敏感, 使用肝動脈熱灌裝化療, 可使盡可能多的藥物進入腫瘤供血血管內, 加速腫瘤細胞凋亡, 因此較好的控制腫瘤的增值、生長[4]。本研究采用欖香烯乳注射液作為化療藥物, 其主要成分為β-欖香烯, 同時含有少量的γ、δ-一欖香烯, 可有效降低腫瘤細胞的有絲分裂能力, 誘導腫瘤細胞凋亡。藥理研究證實, 腹腔注射該藥可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DNA、RNA和蛋白質合成;它看直接作用于細胞膜, 促進腫瘤細胞破裂, 同時可影響腫瘤細胞的免疫原性, 增強機體對腫瘤細胞的免疫反應。另外該藥毒副作用小, 具有較高的安全性[5]。
本組46例患者采用肝動脈熱灌注化療, 肝內轉移瘤灶明顯縮小, 且肝功能并未受到明顯影響, 而患者的Karnofsky評分得到有效改善, 且未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 對已錯過最佳手術治療時機轉移性肝癌患者, 采用肝動脈熱灌注治療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春澤, 呂維富, 張行明, 等.選擇性門靜脈栓塞術聯合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肝轉移癌的對照研究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12, 21(5):91-92.
[2] 盧桂龍, 任慶云.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與化療灌注術治療肝轉移癌的療效比較 .醫學臨床研究, 2015, 32(9):51-52.
[3] 廖國清, 曲怡梅, 王紅梅.循環熱灌注化療治療晚期胃癌合并腹腔積液的臨床研究 .中國腫瘤臨床, 2012, 39(8):22-23.
[4] 周文.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和熱灌注化療治療肝癌的效果比較. 中國醫藥導報, 2015, 12(14):61-62.
[5] 張木根, 陳鵬, 祝成亮. 經皮肝動脈熱化療灌注聯合栓塞治療原發性肝癌的應用研究.臨床軍醫雜志 , 2013, 41(2):43-44.
[收稿日期: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