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巖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診治方法和效果。方法 100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 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對照組給予紅霉素治療, 觀察組給予阿奇霉素治療,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2%,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 6%(3/50), 對照組為36%(18/50),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診治中, 需要對患兒的臨床癥狀和血清肺炎支原體抗體(MP-IgM)的檢測充分結合, 并采取阿奇霉素進行治療, 才能取得準確而安全的診治效果。
【關鍵詞】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診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127
肺炎支原體肺炎多是由飛沫傳染所引起的, 并在嬰幼兒、學齡兒童和青少年中比較常見, 常伴有發熱、頭痛、咳嗽、畏寒等癥狀, 病程雖短, 但具有易復發的特征。受社會環境的影響, 小兒肺炎支氣管肺炎的發生率呈現著逐年升高的跡象, 并發癥的發生率也逐漸升高, 這對患兒病癥的診斷和治療都是非常不利的[1, 2]。基于此, 醫院選取2013年8月~
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 對臨床診治方法和效果進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醫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兒經診斷結果顯示均符合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其中男48例, 女52例, 年齡1~10歲, 病程2~30周。臨床病癥主要表現為:100例患兒均伴有發熱癥狀(稽留熱40例、不規則熱32例、弛張熱28例), 持續時間在7 d天左右;90例患兒出現咳嗽, 其中32例伴有氣喘;48例有血液系統癥狀(20例出血斑點、10例貧血、18例黃疸);40例有神經系統障礙, 23例伴有嘔吐癥狀;45例患兒泌尿系統出現癥狀(血尿15例, 尿蛋白30例)。將患兒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
1. 2 方法 兩組患兒均于治療前行血常規檢查、胸部X線檢查、心肌酶譜檢查、血清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查, 檢查完畢后對確診的病例采取抗感染、抗病毒, 并根據患兒的臨床實際情況進行對癥治療, 一旦患兒出現發熱, 必須進行退熱處理, 如果出現咳嗽進行止咳以及平喘治療[1]。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患兒給予紅霉素治療, 將20~25 mg/(kg·d)紅霉素溶于50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 靜脈滴注, 1次/d, 7~14 d為1個療程。觀察組患兒采取阿奇霉素治療, 將10 mg/(kg·d)溶于250 ml生理鹽水, 或5%葡萄糖溶液中, 靜脈滴注, 1次/d, 3~5 d為1個療程。并觀察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 3 療效判定標準[3] 顯效:治療3 d后, 患兒體溫逐步恢復, 咳嗽癥狀有顯著改良, 病情顯著改善;有效:治療3 d后, 患兒體溫出現一定下降以及恢復正常, 咳嗽癥狀有一定改良, 病情出現稍微的好轉但并不顯著;無效:治療3 d后, 患兒依然出現發熱以及咳嗽癥狀, 其他臨床癥狀沒有出現顯著的改良以及加重現象。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顯效32例, 有效16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顯效20例, 有效16例, 無效14例, 總有效率為72%,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不良反應發生率上, 觀察組出現3例(1例嘔吐、2例惡心), 均為一過性, 治療結束后均自行恢復;對照組18例患兒出現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反應, 并有2例患兒出現丙谷轉氨酶升高的現象, 經對癥治療后恢復正常,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受社會環境的影響, 嬰幼兒因身體機能和病癥抵抗力較為薄弱, 支原體肺炎的發生率正在逐漸增加, 而MP逐步開始成為了小兒肺炎的關鍵病原。針對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 臨床目前主要是以MP-IgM呈陽性為診斷標準, 但血清MP-IgM抗體的檢測則需要在感染1周后才能查出, 因此, 在診斷中, 為了避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期, 臨床多從患兒的癥狀表現展開綜合判斷, 面對高度懷疑的患兒則行2~3次血清MP-IgM抗體檢測[4]。
在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治療中, 采用紅霉素進行治療的傳統方法雖具備了相當的臨床實踐效果, 不過其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阿奇霉素屬于全新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融入到患兒的體內的血液以及其他組織中, 因此其可以對患兒體內的炎癥產生相當的機體調整以及改良效果,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白細胞以及吞噬細胞較快的向炎癥周圍進行延展, 進而達到強化炎癥組織部位濃度的作用, 短時間內給藥就能實現長久的抗菌作用, 對人體的肝腎也無明顯損害[5]。在本次對100例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治研究中, 觀察組患兒經阿奇霉素治療, 總有效率為96%,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對照組患兒經紅霉素治療, 總有效率為72%,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6%,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治需充分結合患兒的臨床癥狀和血清MP-IgM的檢測結果, 并采取阿奇霉素進行治療, 才能取得準確而安全的診治效果。
參考文獻
[1] 何兆坤, 張云, 張曉, 等.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診治分析. 當代醫學, 2012, 18(13):46-47.
[2] 齊俊民.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診治分析.中國社區醫師, 2015, 3(9):64-65.
[3] 侯先華.對于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診治分析.醫藥與保健, 2015, 2(2):46-47.
[4] 董雪萍. 45例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診治分析.醫學信息, 2014, 17(38):277-278.
[5] 錢慶輝.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和診治分析.中國醫藥導刊, 2012, 14(7):1107-1109.
[收稿日期:2016-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