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征英 馬燕 廖秀華

【摘要】 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中運用的效果。方法 90例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45例。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對兩組患者采用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健康知識掌握調查表進行測評, 并統計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4.4%(P<0.05)。觀察組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為97.8%,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2%(P<0.05)。觀察組滿意度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82.2%(P<0.05)。
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為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護理服務, 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和健康知識掌握程度, 有助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肝硬化;失代償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148
Observation of application effect by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decompensated hepatic cirrhosis patients HE Zheng-ying, MA Yan, LIAO Xiu-hua. Guangdong Huizhou City Sixth Peoples Hospital, Huizhou 5162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 by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decompensated hepatic cirrhosis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90 decompensated hepatic cirrhos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Both groups received evaluation by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and health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and their complication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4.4% than 24.4%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had much higher health knowledge rate as 97.8% than 82.2%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Satisfaction degree was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s 100.0% than 82.2%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provides much effective nursing service for decompensated hepatic cirrhosis patients. This method improves satisfaction and health knowledge in patients, and it is helpful to reduc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Hepatic cirrhosis; Decompensated period
近年來糖尿病已成為一種慢性流行性疾病, 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胰島B細胞功能衰退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礎, 胰島素分泌不足及胰島素抵抗是其主要發病機制[1]。西格列汀為二基肽酶4抑制劑, 是一類新的降糖藥物, 可保護胰島細胞功能, 平穩降糖, 減少血糖漂移。觀察了西格列汀聯合格列喹酮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 進行了相關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5月~2015年5本院門診及住院初診為2型糖尿病患者80例, 其中男52例, 女38例;年齡45~65歲, 平均年齡53歲。診斷標準參照WHO1999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基礎疾病以及心、腦血管并發癥, 血壓和肝、腎功能均在正常范圍。
1. 2 方法 所有患者經控制飲食及適度運動鍛煉。A組口服西格列汀100 mg、1次/d;B組口服西格列汀100 mg、1次/d, 格列喹酮30 mg、3次/d。共治療隨訪3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 記錄治療前及治療后, 兩組檢測FPG、2 h PG、HbA1c等, 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治療期間每周復查血糖, 并記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A組治療后, 患者FPG為(7.6±2.2)mmol/l、2 h PG為(8.0±1.7)mmol/l、HbA1c為(7.5±1.6)%;B組患者FPG為(6.5±2.6)mmol/l、2 h PG為(7.3±1.4)mmol/l、HbA1c為(6.2± 1.5)%;兩組治療后比較,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患者未見低血糖發生。見表1。
3 討論
格列喹酮為第二代磺脲類口服降血糖藥, 早期治療中以促進內源性胰島素分泌為主, 治療一段時間后其主要作用在于改善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它是目前磺脲類口服降血糖藥中唯一不受腎功能影響的藥物, 所以可用于腎功能受損的糖尿病患者。其主要作用機制是①促進胰腺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 前提條件是胰島B細胞還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島素的功能;②通過增加門靜脈胰島素水平或對肝臟直接作用, 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異生作用, 肝生成和輸出葡萄糖減少;③也可能增加胰外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 這個功能可能主要通過受體作用來完成。
西格列汀是一種高效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 能改善胰島素分泌指數和胰島β細胞功能[2], 控制體質量、有效降低HbA1c、控制血糖, 還可以延遲胃的排空時間, 使服藥者長時間擁有飽腹感, 從而減少進食量, 服用過程中患者耐受良好并且不增加體重。西格列汀對緩解胰島素抵抗與傳統藥物作用途徑有所不同, 能有效改善肝臟、肌肉的胰島素抵抗;與磺酰脲類藥物相比, 雖都可增加胰島素分泌, 但西格列汀葡萄糖依賴性降糖作用機制在體內血糖濃度正常或者較低時, 不易導致低血糖的發生[3], 而磺脲類藥物在正常受試者身上也表現出較強的降糖作用。雖然西格列汀、格列喹酮對總體血糖水平的降低作用基本相同, 但在FPG、2 h PG降低方面作用不同, 可能與兩藥作用機制不同有關。由于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獨特的降糖機制, 其幾乎可與包括磺脲類在內的其他降糖藥物聯合應用。有研究表明, 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與磺脲類藥物聯合治療2型糖尿病的研究中, 兩類藥物聯合應用大大提高了對2型糖尿病的臨床治療效果, 通過應用西格列汀聯合格列喹酮治療2型糖尿病進行了跟蹤調查, 發現能有效地控制了空腹及餐后血糖。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治療后FPG、2 h PG、HbA1c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患者未見低血糖發生。
綜上所述, 西格列汀聯合格列喹酮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安全性較高, 為治療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案;由于降糖機制的不同, 西格列汀聯合格列喹酮通過優勢互補對降低餐后血糖作用更為明顯。
參考文獻
[1] 劉建民. 糖尿病發病機制和治療的新觀念:胰升糖素中心論.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13, 29(6):446-447.
[2] 周鵬, 金曉霞, 王雪花, 等. 西格列汀及西格列汀與二甲雙胍聯合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分析.臨床內科雜志, 2012, 29(10): 676-678.
[3] Mu J, Petrov A, Eiermann G J, et al. Inhibition of DPP-4 with sitagliptin improves glycemic control and restores islet cell mass and function in a rodent model of type 2 diabetes.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09, 623(1-3):148-154.
[收稿日期: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