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貴峰 王明月
【摘要】 目的 探討骨礦化蛋白LMP-3促進骨形成及骨修復重建的分子機制。方法 通過腺病毒LMP-3表達載體轉染骨髓間充質干細胞, RT-PCR法檢測LMP-3、BMP-2、OSX表達變化, 檢測相關因子表達情況。結果 腺病毒LMP-3表達載體轉染骨髓基質干細胞, 發現BMP-2 mRNA、OSX mRNA的表達增高, 促進骨形成。結論 LMP-3作用機制是通過上調BMP、OSX等骨誘導因子的基因表達, 促進成骨細胞分化成熟, 從而促進骨形成, LMP在骨形成研究方面具有一定潛力。
【關鍵詞】 LMP-3, 骨髓基質干細胞;表達情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207
LMP作為一種新發現的骨礦化蛋白, 為骨組織工程及骨科重建提供新的途徑。研究者應用腺病毒LMP-3表達載體轉染骨髓基質干細胞, 檢測BMP-2 mRNA、OSX mRNA的表達情況, 探討骨礦化蛋白LMP-3促進骨形成的可能機制。現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 1 材料 主要試劑:PCR引物(上海生物);兔抗大鼠LMP-3抗體(Santa Cruz) ;二抗羊抗鼠FITC標記IgG(中杉金橋);胰酶(GIBCO);RT-PCR試劑盒(Takara);胎牛血清(HYCLONE);DMEM(HYCLONE);引物(上海生工);質粒抽提試劑;MSC 誘導藥物(Sigma);腺病毒LMP-3表達載體前期自行構建。主要儀器:超凈工作臺(蘇凈);恒溫CO2孵箱(Hera Cell );倒置顯微鏡(日本 Olympus);熒光顯微鏡(Olympus);PCR儀(Bio-Rad);垂直電泳儀(Bio-Rad);轉印電泳儀(Amersham);可調溫搖床(哈爾濱東聯);臺式低溫離心機(Eppendorf公司);酶標儀(芬蘭雷勃)。
1. 2 實驗方法
1. 2. 1 骨髓基質干細胞培養 取3周齡SD大鼠, 處死, 取股骨和脛骨, 注入PBS, 離心管收集, 250×g, 離心10 min, 加入100 g/L 高糖DMEM 10 ml。接種于2 個25 cm2 培養瓶中, 培養箱中培養;48 h換液, 10 d 后細胞80%匯合, 胰蛋白酶消化傳代, 繼續培養, 培養箱中培養。
1. 2. 2 實驗組感染復數(MOI=100);對照組:未加病毒轉染作為陰性對照組, LacZ 轉染組作為陽性對照。
1. 2. 3 轉染過程 將第3 代MSC 傳代與12 個6 孔板中(5×104 cells /孔), 加入病毒液, 輕搖1 min, 繼續培養, 12 h 后換液, 2 d后更換新鮮培養基, 5 d后更換新鮮培養基, 換液并留取檢測。8 d后更換培養液, 12 d后再次換液并留取檢測。
1. 2. 4 RT-PCR檢測LMP-3、BMP-2、OSX在MSC 中的表達情況 總RNA的提取, 實驗分組A Ad-LMP-3組B Ad-LacZ組C陰性對照組。細胞裂解, 離心并棄上清液, 溶解RNA后進行RNA的定量及保存, 測量光密度值并計算濃度。首先合成第一鏈cDNA, 并以第一鏈cDNA為模版繼續PCR擴增, 反轉錄操作按照試劑盒的說明書進行操作, 30個循環;以β-actin為內參照;LMP-3引物序列如下:Forward: 5-GCCTCGAGGAAGATG CAC CCATGT CCTC-3;Reverse: 5-GCGAATTCCTACATC CTGTAGTTCTTGTTTC -3。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 取實驗組及對照組PCR產物進行電泳檢測, 電泳結束后取反應產物進行染色并進行灰度掃描, 檢測信號強度依據電泳條帶面積及灰度強度進行比較, 檢測LMP-3、BMP-2、OSX和β-actin灰度比值表示LMP-3、BMP-2 mRNA、OSX mRNA表達水平。
2 結果
腺病毒LMP-3載體轉染骨髓基質干細胞后, 可見長多角形細胞生長, 增殖旺盛。進一步應用RT-PCR法檢測LMP-3 mRNA、BMP-2 mRNA、OSX mRNA的表達RT-PCR結果顯示, 序貫轉染Ad-LMP-3組存在特異性條帶, 大小1200 bp, 表達的濃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序貫轉染Ad-LMP-3組在456 bp
的位置存在特異性條帶, 表明BMP-2 mRNA表達增高, 表達的濃度高于對照組。Ad-LMP-3組特異性條帶, 大小488 bp, 顯示 OSX mRNA表達較高, 對照組未見特異性條帶, 表明無OSX mRNA表達。研究結果表明腺病毒LMP-3載體轉染骨髓基質干細胞, LMP-3表達增高, 表明轉染成功, 轉染組BMP-2 mRNA、OSX mRNA的表達增高表明LMP-3促進了骨髓基質干細胞中BMP-2、OSX表達, 從而促進了骨形成。
3 討論
LIM礦化蛋白是新發現的一種細胞內非分泌蛋白, 具有骨生成誘導的作用, 能夠正性調節骨形成誘導, 在骨礦化過程中促進骨結節的形成。LIM礦化蛋白LIM礦化蛋白已經發現3種亞型, 具有成骨作用包括LIM礦化蛋白-1和LIM礦化蛋白-3 [1]。LIM礦化蛋白能夠促進骨形成的作用, 可能是再骨形成細胞內傳導通路實現的, 并通過下游細胞調節因子發揮骨形成作用, 但其確切促進骨形成分子機制仍需要進一步研究證明 [2]。
研究者成功應用腺病毒LMP-3表達載體轉染骨髓基質干細胞, 并檢測LMP-3轉染后各組骨髓基質干細胞中相關目的基因mRNA表達情況, 研究發現BMP-2 mRNA、OSX mRNA的表達增高。骨礦化蛋白LMP-3是通過上調BMP、OSX骨誘導因子的基因表達而實現LMP-3的促進骨形成作用, 促進骨鈣化結節形成, 在骨形成及骨礦化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結果表明 LMP-3是OSX的上游調節因子, 通過上調BMP-2、OSX表達, 通過細胞內信號傳導促進成骨細胞分化成熟, 促進骨鈣化結節形成。LMP-3通過細胞內調控及信號傳導, 不受成骨前體細胞表面受體數量和活性的限制, 不受細胞外因子作用濃度及數量限制, 在促進骨形成作用更強, 可能同時促進BMP-4, BMP-6等其他細胞因子分泌, 激聯促進骨形成, 作用時間更加持久, 作用強度更強, 受細胞外因子影響更小。通過對LIM礦化蛋白的促進骨形成進一步分子機制研究, 以及進一步進行基因敲除及實驗動物的體內成骨研究, 對進一步探索其在骨形成、骨缺損及脊柱融合等方面的作用奠定基礎, 對骨礦化蛋白LMP-3促進骨形成的作用研究及進一步臨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表明, LMP通過作用骨誘導因子BMP-2、OSX共同通過細胞信號傳導通路促進成骨, 促進骨鈣化結節形成, 在骨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促進骨形成的作用更強, 但仍需要進一步體內實驗研究來闡明確切生物學機制。
參考文獻
[1] Minamide A, Boden SD, Viggeswarapu M, et al. Mechanism of bone formation with gene transfer of the cDNA encoding for the intracellular protein LMP-1.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3, 85-A(6):1030-1039.
[2] Pola E, Gao W, Zhou Y, et al. Efficient bone formation by gene transfer of human LIM mineralization protein-3. Gene Ther, 2004, 11(8):683.
[收稿日期: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