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益鈞
(江蘇省東臺市教育局教研室 224200)
整體性教學是指基于整體論進行教學設計,注重教學內容和思維的完整性,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教學過程。整體性教學遵循從整體到部分的原則,關注的是一個相對完整的話題,指向于學生思維品質和學科素養的提升,有利于避免過度碎片化的教學。本文結合高中生物學教學實例探討整體性教學的途徑。
三維教學目標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因此教師在落實教學目標時要進行整體謀劃,讓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依托在合適的知識目標上實現,在引導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的同時,通過深度思維和實踐活動積淀能力,通過情感體驗形成正確價值取向,自然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認同科學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避免機械、勉強的說教,在“潤物細無聲”中整體落實三維目標。
以“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課為例,基于艾弗里的實驗分別研究了S型菌的DNA、蛋白質、莢膜多糖作為遺傳物質的可能性,教師借機引發學生質疑:組成S型菌的化學成分紛繁復雜,你認為艾弗里只選取這三種物質作為研究對象全面嗎?如果是你會怎么辦?引導學生對此展開討論,并主動表達自己的疑問:艾弗里為什么沒有考慮RNA作為遺傳物質的可能性呢?為什么沒有考慮脂質等也有可能?順此提出學習要求:繼續完善實驗并驗證RNA是否為S型菌的遺傳物質。該教學設計借助于簡單的知識情境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與質疑、問題解決與反思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嚴謹、求真的治學態度,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促進三維目標的整體落實。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自主建構知識體系需借助一定的情境完成。但零散的資料、圖片、視頻堆積,又會在“學習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應用”時,教師可以圍繞大棚蔬菜的田間管理這個主題設置圖片與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從光合與呼吸的原理來看,從哪些方面可以促進大棚蔬菜的增產?實踐上如何操作?遇連續陰雨天氣應如何管理大棚?同一個大棚可以連續多年種植同樣的蔬菜品種嗎?在主題化情境的統領之下,引導學生主動回顧并思考光照、溫度、空氣、水分、礦質元素等對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由于素材集中、情境指向明確,便于明晰所學內容的價值與意義,有利于充分調動相關知識儲備、自主建構知識體系,促進學生進行整體學習并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表2 互動教學系統輔助下的課堂交互模式
高中生物學知識相對零散,需要歸納與整合,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整體性自主建構。教學片段之間一般存在明確的邏輯關系,把這種關系厘清就會形成教學主線,教師可依托主線有序教學,能促使課堂教學資源一體化、序列化,有利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1]。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板書與概念圖有機結合,進而厘清各個教學環節之間的邏輯關系,引導學生整體性把握學習內容,使零散的知識系統化、機械的記憶理解化。
以“植物生長素的發現”一課為例,教者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板書,從中可以看出植物生長素的科學發現史是教學主線,而每一個實驗的過程、推斷和結論則是教學副線,由此通過問題串不斷激發學生思考、討論:達爾文的實驗得出了什么結論?達爾文針對此結論進行了什么推斷?在達爾文的研究基礎之上,詹森提出了什么問題……在學生逐步探究的過程中,教者相機導學:每個實驗研究的目的和基本步驟是什么?這些實驗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進而總結出,科學探究就是不斷地解決問題又不斷地產生新的問題,要做的事情就是“探究、探究、再探究!”。依托主線展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厘清實驗之間邏輯關系的同時完整建構知識體系。
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能引發學生積極思維,但要避免碎片化的問題設計影響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完整性。
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適度減少層級,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概要提出問題,讓學生圍繞任務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并設計出相對完整的方案。
例如,在進行“基因工程的原理”教學時,教師不立即介紹基因工程概念及其操作工具,也不急于講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驟,而是從整體建構的角度讓學生思考:①將目的基因導入生物體有何意義?②如果要把目的基因插入一段DNA中,請發揮想象談談簡要的操作思路;③如同剪裁衣服一樣,在基因剪接過程中可能會用到哪些工具,其所起的作用是什么?這樣的問題設計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概括性強,引導學生首先弄清基因工程的意義,進而自主思考操作思路及根據需要確定工具酶,有助于學生自主構建基因工程的概念。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通過語言或文字對結果進行描述。為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如果把自認為最重要的結論交由學生回答,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只關注主要步驟,忽視問題的全貌和結論的完整性。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相對完整地說清、說透一個問題。在學生嘗試完整展示學習結果的過程中,要保持足夠的耐心與“信任”,也可相機點撥,關注學生思維的整體性和全面性。
以驗證酶特異性的實驗設計教學為例,教師在簡介實驗目的和基本原理后讓學生思考:完成該實驗需要從哪些方面進行設計?討論初期,多數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變量控制和主要實驗步驟上。隨著思考的深入,學生會逐步開始考慮試劑選擇、溫度控制、藥品劑量以及器材選擇等操作細節。當學生對實驗的整體設計和具體操作均有較為全面的思考后,教師可要求學生以表格形式完整呈現各自的實驗設計,并通過投影展示結果,依次對學生表達過程中的全面性、準確性進行適度點評。由此使學生在經過具體思考和完整展示后,自主學習和整體建構知識體系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