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剛
?
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吳剛
中等職業學校承擔著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職業人才的社會責任,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各崗位都對中職畢業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針對當前中等職業學校在計算機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質量提升的相關策略。
中職學校要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和綜合素質,適應社會和崗位的需求,就必須對現有的計算機教學進行一定的改進。當前的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落后的教學模式。計算機學科對于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計算機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牢固的理論知識基礎,并且通過大量的實踐來提升自身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當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教學中存在著理論脫離實踐的問題,過于單一的教學模式沒有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體現出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大部分的中等職業學校仍然在采取傳統的授課方法進行計算機教學,為學生提供的實踐機會不多,理論教學的內容過于陳舊,盡管教師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但學生的實際計算機水平卻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軟硬件設施更新不及時。與中等職業學校中其他專業不同的是,計算機專業對于軟硬件設施的更新速度具有較高的要求。這是由于計算機行業本身具有極快的發展速度,各種計算機及相關產品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大部分的中等職業學校都沒有條件,對計算機教學設備進行及時的更新,也沒有對計算機教材進行更新。這樣一來學生難以接觸到前沿的計算機知識。
教學難度大。受到高等院校擴招的影響,中職學校往往面臨著較大的生源壓力。這也導致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具有較低的學習興趣,很多中職學生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確定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職業規劃。這也給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然而當前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本身的計算機水平也存在一些欠缺,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教學的質量。
改革教學理念,體現計算機教學的實用性。中職教育的教學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也應該體現出中職教學的實用性特點,而不應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按照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學生以通過考試為目標進行學習,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因此計算機教師應該對教學理念進行更新,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中職學校也要盡量對教學軟硬件設施和教材進行及時的更新,或者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計算機教學資源。教師應該主動考慮企業的用人需求,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進行培養。中職計算機教師應該對計算機理論部分進行進一步的精簡,同時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的結合起來,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操作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對理論知識進行鞏固。
例如為了使學生掌握excel表格,教師可以先對excel表格的基本功能進行簡要的介紹,然后再讓學生立即進行操作訓練。教師講解一條功能和操作方法,就讓學生進行相應的練習。當學生能夠自如的操作時,教師再進行下一條功能和操作方法的講解。在后續的教學中教師也要給學生更多的機會來應用excel表格的操作方法。
提升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教師本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要提高中職計算機教學的質量,就應該對當前中職計算機教師本身的素質進行提高。中職計算機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計算機專業知識、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較高的道德修養。由于中職學生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為了保證計算機教學的質量,計算機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自我調控、組織管理和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對課堂進行有效的組織,及時收集學生對教學的反饋,根據學生的需要來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計算機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及時了解計算機科學發展的前沿動態,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幫助學生確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規劃,不斷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親其師,尊其道”。
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和綜合能力。為了適應社會信息現代化發展的需求,使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獲得良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在計算機教學中必須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和綜合能力。在開展計算機教學時既要對傳統的授課內容和授課方法的精華進行吸收,同時又應該著力培養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和應用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創造性和創新能力。例如在進行計算機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中職學校不僅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上機實踐操作的機會,而且要引導學生學會對信息進行獲取和處理。教師可以采取任務教學的方式,先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然后布置學習任務,并為學生提供素材庫。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必須在素材庫中尋找所需的材料,然后再通過文字、動畫、圖片、表格等不同的方式來對材料進行處理。任務型教學方法有利于減輕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4]。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設置不同難度的任務,通過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來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任務驅動教學方式的流程如圖1。

圖1 任務驅動教學方式的步驟流程圖
教師在設置學習任務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特點,提高任務的質量和吸引力。例如在POWER POINT制作動態效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一個半開放型的任務——《最喜歡的××》,讓各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和喜好對題目進行擴充,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題目,比如我最喜歡的運動、我最喜歡的明星、我最喜歡的影視劇等。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鼓勵學生大膽求新求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做好教學評價與反饋。傳統的教學評價與反饋以作業和考試為主,大部分學生都將通過考試、順利畢業作為學習的目的,這也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敷衍應付的心態。還有一些中職學生由于本身的基礎薄弱不能在作業和考試中獲得較好的分數。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下降。在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批閱學生的平時練習,給予學生更多的反饋。教師也可以使用達標式評價、激勵性評價這兩種評價方法。
①達標式評價。達標式評價屬于終結性評價,教師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對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和操作能力進行終結性評價。通過計算機學習,中職學生必須通過計算機技能鑒定,才能獲得等級證書。因此在計算機教學的全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每一個操作項目進行分解,為學生設置階梯型的操作任務,學生每完成一個任務,就可以進行一次達標,以便于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展,進行查漏補缺。例如計算機技能鑒定考試中包括,計算機網絡及internet應用、PowerPoint操作、excel操作、word的操作、文件管理操作等內容。教師在講解完一個模塊的內容之后就要要求學生進行達標,并對學生的達標情況進行反饋。
②激勵性評價,激勵性評價是一種正面評價,教師應該對中職學生的個性和興趣與尊重,肯定學生為學習付出的努力,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和鼓勵,幫助中職學生建立學習信心。一部分中職學生缺乏學習進取心,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旦遇到困難就容易放棄。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每個成功操作進行鼓勵,并找到每個學生的興趣點和閃光點,實現因材施教。中職學生的個性潛能不同,對計算機的興趣領域也有所不同,一些學生對于程序編寫充滿興趣,一些學生喜愛網頁設計,一些學生喜愛硬件配置,教師可以為每個學生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對學生取得的成績進行激勵性評價和反饋,使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進步。
我國的職業教育蓬勃發展,中等職業學校已經為社會輸送了大批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各企業對于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中職學校應該對計算機教學,進行進一步的改進,采取更加靈活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提高中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信息素質,使其成為社會和企業需要的計算機人才。
(江西省九江市機械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