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東
民營經濟的貢獻和民營企業家的作用
單東
關于如何評價中國經濟發展中民營經濟的貢獻和民營企業家的作用這個問題,也算是老生常談了。表面上看起來這是兩個問題,其實,差不多就是同一個問題,因為民營經濟的貢獻與民營企業家發揮的作用是緊密相連的。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發揮著越來越大的貢獻,可以說,民營企業家、民營經濟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過,對于“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這兩個概念,官方從不提及到接受承認,卻經歷了一個緩慢的過程。以前,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的說法都僅限于民間,中央和國務院的文件中幾乎從來沒有這種提法,當涉及到這一類經濟形態時,中央和國務院的文件一般都采用非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說法。隨著近年來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在經濟社會生活各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社會對這種說法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上述情況已經起了變化,比如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這種在使用“非公有制經濟”一詞的同時,也正式使用了“民營企業”的表述。
不僅如此,前段時間出版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輔導讀本里提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經濟發展迅速,目前,非公經濟已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60%,稅收比重超過50%,新增就業比重超過90%,在支撐增長、增加稅收、擴大就業、促進創新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個輔導讀本也是由十八屆五中全會文件起草組撰寫的,應該是對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增長、增加稅收和擴大就業等經濟數據上比較官方的表述了。可見,民營企業、民營經濟近些年來的發展是絕對不容小覷的,也得到了官方進一步的認可。
經濟增長方面。根據全國工商聯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的時候,中國民營經濟貢獻的GDP總量已經超過60%。全國至少有19個省級行政區的貢獻超過50%,其中廣東省超過了80%。在浙江,民營企業為浙江經濟貢獻了70%的GDP。全國工商聯的數據還表明,2013年,中國民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累計增速為12.4%,連續第四年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國有工業企業的6.9%。
在民間投資領域,2013年,中國民營經濟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共計27萬億元,同比增長22.8%,占全部投資比重達到62%;其中私營企業完成12.1萬億元,同比增長30.8%。在電商領域,由于民營企業的加入和投資,2013年中國電商交易規模達到了9.9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了21.3%,其中網絡購物市場達到1.85萬億元,同比增長了42%。2013年,中國民營企業出口額9167.7億美元,增長19.1%;進口5764.8億美元,增長27.8%,分別高于整體增幅11.2和20.5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足以表明民營經濟在經濟增長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增加稅收。對于民營經濟為國家到底貢獻了多少稅收這個問題,社會各方曾經有過爭論,以前國家統計部門也沒有對民營經濟在稅收上的總體貢獻數據進行過專門的統計,更未正式公布過相關數據。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司副司長陳永杰在今年2月份說,為了進一步搞清楚民營經濟到底貢獻了多少稅收這個事實,國務院研究室從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相關具體數據中進行采集、分析與推算,分析得出的結果是:民營經濟、非公經濟和私營經濟對整個國家稅收的總體貢獻,不是小于而是明顯大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的“稅收比重超過50%”。國家稅務總局2015年12月稅收月度快報顯示,2015年國有及國有控股稅收占全國稅收的比重分別為31.7%。由此推算出,除國有及國有控股之外的廣義民營經濟占全國稅收的比重大約為68.3%,這是非常大的一個比重。當然,這是就廣義上的民營經濟而言,細分起來的話,廣義民營經濟占全國稅收68.3%,內資民營經濟占全國稅收的50.1%,狹義民營經濟占全國稅收的約51%,非公有經濟占全國稅收的約66%。全國工商聯編制的“201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數據顯示,2015年,民營企業500強共納稅5727.51億元,占全國稅收的比重為4.81%,其中,納稅總額第一的是華為(337億元),萬達和萬科納稅總額也均超過了270億元,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納稅額也達到了178億元。華為、萬達、萬科、阿里巴巴是大型民營企業的代表,但同時還有無數的中小民營企業作出稅收貢獻。所以,在關注大型民營企業的同時,也應該多扶持中小微民營企業的發展。

增加就業。民營企業是我國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這和民營企業的總量是分不開的。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袁亞非提出,到目前為止,我國各類民營企業已達4000萬家左右,是我國最大的企業群體,民營企業的總量已占了全國企業總量的99%,貢獻了超過80%的就業崗位。
自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來,全國各地掀起了創業熱潮。隨著支持大眾創業的各項優惠政策的貫徹落實,這股創業熱潮必將帶動一大批民營企業的創立和崛起,而這也將為社會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緩解現在普遍的就業難問題。以浙江而言,民營企業解決了多少就業崗位呢?2015年浙江民營企業提供了90%的就業崗位,對過去一個時期的發展和穩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貢獻是明顯的、多方面的,不僅局限在經濟增長、增加稅收、增加就業三個方面。那么該如何評價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貢獻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重申了“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鮮明地提出三個“沒有變”,即“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
習近平總書記還將非公有制經濟上升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辟出來的一條道路”的高度加以強調。這是關于非公有制經濟最全面最系統最集中的一次闡釋,充分彰顯了對非公有制經濟地位作用認識的深化,極大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對于在新常態下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凝聚合力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具有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
由此可見,黨和國家對于非公經濟、民營經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是持肯定、鼓勵和支持態度的。具體地說,民營經濟對于中國經濟社會各方面的發展,無論是帶動經濟發展、增加稅收、增加就業、穩定社會,都是十分重要的力量,民營經濟的地位和貢獻不容忽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會上還提到了一個說法。他說,要推動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許多民營企業家都是創業成功人士,是社會公眾人物,用一句土話講,大家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民營企業家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對社會有很強的示范效應,要十分珍視和維護好自身社會形象。他還提到,民營企業家要在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中譜寫人生事業的華彩篇章,廣大民營企業要積極投身光彩事業和公益慈善事業,致富思源,義利兼顧,自覺履行社會責任。這些都是民營企業家在當前所能發揮的作用,在新時期下,希望民營企業家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民營經濟能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博士生導師、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浙江省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浙江省現代民營經濟研究院院長、《浙江民營經濟年鑒》社社長兼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