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的產業定位

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員

特色小鎮的產業定位關系到其功能的選定以及為達成目標所制定實施的方針政策
所謂定位,就是主體依據外部客體的要求,科學合理地確立自身位置的行為與過程。由此推導,產業指向的特色小鎮定位,是指特色小鎮這個主體在建設發展過程中為適應、推動、引領產業這個外部客體的發展而科學合理確立其經濟命脈、對外形象、總體功能等的綜合行為與變遷過程。事實上,從這個基本內涵的界定就可以看出,產業指向的特色小鎮定位對其建設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有研究資料介紹了艾爾·列期和杰克·特羅在《廣告攻心戰略——品牌定位》一書中的有關闡述:一種是自身優勢特點定位法,即主要考慮自身的優勢和特點,把這種優勢和特點凸顯出來;第二種是社會需求定位法,即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強調迎合社會需求而不拘泥于自身現有的條件;第三種是自身優勢和社會需求綜合定位法。
用這三種定位法指導產業指向的特色小鎮定位法,筆者套用研究提出三種實現特色小鎮創建與產業發展雙贏的特色小鎮定位法。
一是特色小鎮自身稟賦特色優勢定位法,這是產業指向的特色小鎮定位的基礎與前提。展開就是,特色小鎮為培育發展產業而進行的定位,必須首先是建立在特色小鎮自身的資源稟賦之上的,這種資源既包括自然資源,也包括人文資源。離開特色小鎮自身資源稟賦的定位,從定位本身來說,可稱之為“空中樓閣”式定位法,沒有根基,難以牢固。從產業指向來分析,可稱之為“空降產業”,這種定位法下培育發展的產業,難以存活,更難以壯大。有人可能會反駁說,現代產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對每一個區域包括特色小鎮而言,難道不都是嶄新的嗎?照這樣的分析,豈不是任何一個高技術產業都發展不起來了嗎?問得好!但是別忘了,絕大多數地區已經為迎接現代產業包括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新興產業的到來做了好多年準備,至少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是必須時刻準備著的。而機遇從來都是屬于時刻準備著的人的,這個您懂的。
二就是基于社會需求、市場需求以及特色小鎮自身發展需求定位法,這是產業指向的特色小鎮定位的延伸與拓展。這一定位法正是對上一種定位法的補充與提升。如果說,產業指向的特色小鎮定位只能一直是基于自身資源稟賦而進行,說得直白點,這樣的產城融合的結果就是特色小鎮也好、產業也罷,都會“死得很難看”。原因很簡單,隨著各類需求特別是人的需求的不斷豐富,特色小鎮本身必須不斷發展提升。特色小鎮要發展、要提升,相應必然會對產業的更新換代提出要求。這就勢必決定了單純依靠自身資源稟賦而生長的產業是絕對滿足不了這一發展要求的。現實而合理的情形就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從而使得產鎮融合在更高層面上實現有機統一,相輔相成、交相輝映。當然,有人就又會問了,這不是和上面第一種定位法相沖突嗎?一點都不矛盾。因為特色小鎮形成發展本身有階段性,注定了產業培育發展也一定有階段性,基于資源稟賦還是發展需求實際上就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是互為依托、相互支撐的。
三是特色小鎮資源稟賦與各類發展需求相結合的定位法。有了上面較詳盡的闡述,兩種方法融合而成的定位法,其內容不必贅述了。這里倒是想與讀者們分享基于定位法劃分而對特色小鎮產業劃分的研究心得。從最簡化的角度,有這樣三種產業劃分,資源型產業、需求型產業、前瞻型產業。具體再可以分好多種,比如資源型可以分為礦產資源型、旅游資源型、人文資源型等,需求型可以分為餐飲需求、娛樂需求、服務需求等。我們的定位因而必須是綜合的,既考慮資源、又考慮需求,既考慮當下、又考慮長遠,既考慮經濟、又考慮生態的。如此產業指向的特色小鎮定位才是科學合理的,才可能是可持續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