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磊黑龍江省海員總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26
彌可保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治療作用的分析
馮磊
黑龍江省海員總醫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26
目的 探究彌可保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治療作用情況。方法 選擇2014年8月—2015年8月來該院就診的118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成兩組,對照組使用常規治療方式,以此為基礎,觀察組使用彌可保進行治療2個月后,觀察患者的治療前后感覺神經動作電位波幅變化情況和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有效率為93.22%,對照組為71.19%,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進行臨床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正中神經動作電位波幅變化和尺神經治療動作電位波幅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臨床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上述指標均呈現出了一定變化,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從變化復幅度上來看,觀察組患者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于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病變者,使用彌可保進行治療,能夠取得滿意成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周圍神經受損情況,對疾病轉歸有著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存在,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彌可保;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治療效果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0.025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疾病,該疾病的最主要并發癥當屬周圍神經病變。相關統計指出[1],該并發癥的發生率為80%~90%,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為II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致殘因素之一。迄今為止,醫學界對與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依舊存在爭議,目前比較推崇的說法為:血管受損和代謝障礙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發揮非常重要作用。有實驗指出,彌可保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糖尿病者的神經功能和感覺傳感速度加以改善。為了在根本上證實該理論公允性,結合實際情況,該文選擇2014年8月—2015年8月來該院就診的118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對部分患者使用了彌可保進行治療,取得滿意成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 2014年8月—2015年8月來該院就診的118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經臨床診斷和病理實驗檢查,患者確診,符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中關于周圍神經病變的界定標準。在此其中男患者71例,女患者47例。年齡42.9~82.3歲,平均年齡為(58.9±4.7)歲。患者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對稱性針刺樣疼痛,撕裂痛,體感異常,鈍痛等體征。肌電圖檢查獲知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下降。患者病程為0.5~15.3年,平均病程為(5.2±0.7)年。
排除標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肝腎功能不全者,其他器官器質性病變,血液病者,妊娠高血壓以及間歇性精神分裂癥者。該實驗通過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同意執行,患者及其家屬自愿參加實驗調查,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現依照患者就診順序,將其隨機平均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9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行科學飲食計劃,即口服降糖藥物與胰島素進行治療,同時使用舒血寧(國藥準字Z13020 795)進行治療,具體方式為:20 mL舒血寧+500 mLNS注射液,方式為靜滴,1次/d,14 d為1療程;以此為基礎,觀察組患者加用彌可保(甲鈷胺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5382)進行治療,計量為0.5 mg,1次/d,肌肉注射,連續治療2個月。
1.3療效判定
該實驗依照衛生部最新頒發的關于周圍神經性病變臨床標準,對患者進行治療效果判定,詳細為:①臨床顯效:患者原有臨床癥狀消失,腱反射程度顯著改善,達到正常標準。②臨床有效:患者原有臨床癥狀大幅度改善,腱反射程度有所好轉,但并未達到正常標準。③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跡象,腱反射情況和治療前無明顯差異。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感覺神經動作電位波幅變化情況[(±s),μv]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感覺神經動作電位波幅變化情況[(±s),μv]
注:和對照組相比,*P<0.05。
?
1.4統計方法
實驗使用SPSS 20.0專業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使用t值檢驗的方式進行計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的方式計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效果對比情況
觀察組患者臨床有效率為 93.22%,對照組為71.19%,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情況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感覺神經動作電位波幅變化情況
在進行臨床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正中神經動作電位波幅變化和尺神經治療動作電位波幅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臨床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上述指標均呈現出了一定變化,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從變化復幅度上來看,觀察組患者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糖尿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慢性疾病,周圍神經病變為DM的主要并發癥之一。迄今為止,醫學界對與該癥狀的引致原因尚存在爭議,目前比較公允的看法為周圍神經病變的產生是多因素結果,主要包含:①蛋白質非酶促糖基化作用下生成最終產物對蛋白質正常功能和整體結構造成影響[2]。②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動力學和微血管血流發生變化,導致其周圍神經組織內血液供給量下降,造成神經內膜氧氣缺失。③高血糖環境會導致多元醇通路活性上升,山梨醇含量水平增加。在以上因素的影響下,神經纖維出現退行性病變和斑塊狀變性,進而引發周圍神經病變。彌可保(甲鈷胺)為維生素B12的衍生物。由于在中央鈷分子中結合了甲基團,其能夠參加物質甲基轉化和脂類,蛋白質以及核酸代謝中。藥物彌可保能夠轉運到神經細胞器內,推進蛋白質,核酸和卵磷脂合成,同時可對軸突加以刺激,進而修復受損神經[3]。在糖尿病早期,對患者使用彌可保,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髓鞘神經出現脫出和纖維變性現象,同時能夠全面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神經傳導速率。經彌可保治療之后,患者的原有臨床癥狀得到極大好轉。單純使用該藥物可以防止產生神經形態病變,另外對于糖尿病周圍感覺神經傷害也能起到一定臨床治療效果。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恢復良好有直接關系,但對于坐骨神經局部血流,則沒有顯著的改變作用[4]。在本次實驗的相關結果中能夠看出,從治療結局方面來講,對照組總改善率為71.19%,觀察組為93.22%,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這在根本上證實,以常規治療為基礎,對患者使用彌可保進行治療,可以取得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對于患者疾病轉歸來講,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存在。
在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感覺神經動作電位波幅變化不存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改善程度明顯,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使用該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神經傳導速度。
綜上所述,對于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病變者,使用彌可保進行治療,能夠取得滿意成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周圍神經受損情況,對疾病轉歸有著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存在,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1]呂翠巖.糖痹康干預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及作用機制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4.
[2]占福丹.脈絡寧聯合彌可保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17):13-14.
[3]冉秀榮,王曉東.丁咯地爾聯合彌可保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2(23):61-62.
[4]王煒,王曉湘,張汝,等.彌可保、凱時和金納多聯合治療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西部醫學,2012(9):1733-1734,1737.
R587
A
1672-4062(2016)05(b)-0025-02
馮磊(1978.9-),男,黑龍江哈爾濱人,本科,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內科學研究。
(2016-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