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穗麗
(廣東省深圳市人民醫院留醫部急診科 深圳518020)
急診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措施和效果
管穗麗
(廣東省深圳市人民醫院留醫部急診科深圳518020)
目的:探討在急診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方法:選擇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收的急診患者100例,根據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則給予護理風險管理。統計兩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護理缺陷情況以及護理質量評分情況,并將結果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為9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的護理缺陷率為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另外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診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降低了風險事件以及投訴情況的發生,提高了護理質量。
護理風險管理;急診科;護理效果
急診患者與普通患者不同,具有病情危重的特點,需要得到更加及時的救治[1]。而傳統的疾病處理方式往往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臨床研究發現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降低護理風險,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2]。本研究選擇2012年6月~2014 年6月我院接收的急診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在急診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接收的100例急診科患者,根據患者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35.93±4.36)歲;觀察組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35.27±4.8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應急搶救護理準備、治療護理和常規呼吸護理等。觀察組則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具體措施如下:(1)建立護理風險管理體系:制定詳細有效的制度,包括安全管理制度、處理風險事件制度、風險事件上報制度以及各項考核獎懲制度;(2)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首先護理人員要熟知風險管理的內涵并掌握其核心技能,其次要時刻保持應急狀態,能夠熟練解決急救中的突發問題,最后要經常接受培訓,提高應急水平,使專業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升,讓整個應急過程都更加的順利以及規范;(3)風險知識培訓: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對護理人員的風險知識進行培訓,增強醫護人員對風險事件的分析和解決能力,并且定期進行技能檢查,加強護理工作中的自覺性以及針對性;(4)增強醫患間的溝通:在護理過程中多與患者溝通,給予更加積極的暗示,并且適當的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排除心中的顧慮以及擔憂,以積極地心態面對治療,對于患者的需求以及問題及時進行解決,讓患者時刻保持放松的心情。
1.3療效觀察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情況、護理缺陷情況以及護理質量評分情況。護理滿意情況以及護理缺陷情況進行問卷調查,護理質量評分情況則由專業護理質量評定小組進行評分。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以及護理缺陷情況比較護理后,觀察組中護理滿意49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98%;對照組中護理滿意36例,不滿意14例,護理滿意度72%;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觀察組中出現3例護理缺陷,其中護理差錯2例,護理投訴1例,護理缺陷率為6%;對照組中出現11例護理缺陷,其中護理差錯4例,護理投訴7例,護理缺陷率為22%,觀察組的護理缺陷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的護理質量包括消毒隔離、護理文書書寫、基礎護理水平、護士違規操作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消毒隔離 護理文書書寫 基礎護理水平 護士違規操作對照組觀察組50 50 67.6±2.2 91.8±3.3*86.3±0.3 96.8±2.8*65.1±0.4 94.8±3.5*3.8±0.6 0.5±0.2*
急診科是所有科室中風險發生率最高的科室之一,積極做好臨床護理工作以及規避意外事件的發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3]。目前臨床上常規的治療方法存在著較多弊端,意外事件頻頻發生且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影響。臨床研究發現在急診科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具有較好的效果[4~5]。護理風險管理是指對于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進行分析和處理,有效降低甚至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護理風險管理體現了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治療理念[6]。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感以及專業素養,更加注重患者的感受,在治療過程中熟練掌握治療流程,積極配合臨床醫師的工作,同時多與患者交流,定期進行心理疏導并鼓勵患者積極主動地進行治療。這樣在急診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不僅降低了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而且增進了患者與護理人員的感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服務質量。
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觀察組的護理缺陷率為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急診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提高了護理滿意度,并且降低了護理缺陷率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醫患糾紛的發生,使護理過程更加人性化;觀察組的護理質量包括消毒隔離、護理文書書寫、基礎護理水平、護士違規操作等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急診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有明顯的成效,定期接受相關護理培訓可以提高醫護人員的護理質量,同時保證了護理的安全性。綜上所述,在急診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降低風險事件以及投訴情況的發生,提高了護理質量。
[1]鄭霞.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對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護理服務工作進行管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5):107-108
[2]章云霞,陳皓.護理風險管理用于小兒灌腸150例[J].中國藥業,2014,23(5):66
[3]李娟.護理風險管理識別與防范[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4(3): 407-408
[4]顧紅櫻.風險管理在急診護理中的相關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3):258-259
[5]尹海靜.強化細節管理在產房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鄉村醫藥,2014,21(18):73-74
[6]許金花.護理風險管理在防范外科護理缺陷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7):147-150
R47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5.046
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