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蓮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教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追求以人為本。而作為為社會輸送實用性人才,注重實踐和技術性教育的中職教育也受到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重視。然而如何才能在與實際聯系緊密的數學教學當中既提高學生的學識,又有效傳達社會正能量,從而為社會培養棟梁之才則已經成為了中職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在本文當中我將結合自己對于中職教學當中數學的特點,論述感悟教學的內涵、在中職數學中進行感悟教學的必要性以及具體的措施。
【關鍵詞】中職教育 數學 感悟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46-01
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當中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是因為它不僅需要完成普通高中教學當中基礎性知識的傳授,而且也需要針對不同的方向和專業向社會輸送實用性操作的人才。由于數學教育的特殊性,許多人對于數學有一種厭惡感,甚至有許多同學出現了一上數學課就犯困的情況。同時由于中職教育的學生基礎不同,他們對于學習的動力也有很大的區別,而且中職教育和初中知識還有一定的銜接度,這也給教師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在課堂中運用感悟教學的方式也有了一定的必要性。本文結合本人對于相關知識的了解對于這個問題進行了一些論述。
一、感悟教學的內涵
在近年來國家推出了一些有關教育方面的改革,已經逐步從對于學制和教科書的規定走向了對于人文的關注。感悟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而展開的,是在尊重學生個體之間差異的基礎之上,在教師適當引導的過程當中既傳授基本的教學知識,又可以促使學生自己感悟所學。這種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基本做人的道理和生存的技能。可以說感悟教學是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基點的,可以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中職數學中進行感悟教學的必要性
中職教育面向的學生參差不齊,他們有的是在中考失利之后進入中職教育的,有的是初中還沒有上完就進入了中職教育,他們許多人都有著一定的厭學情緒。況且由于數學本就是一門比較晦澀難懂的科目,對于中職教育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這種現狀導致了在課堂上有當眾頂撞老師的現象發生,而這已經不僅僅是進行知識傳授的問題,更是教會他們基本做人道理的問題。著名的教學家陶行知曾經有這么一句話: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由此可見教育的本質已經不是單純知識的傳遞,而是要從大方向上引領學生未來的發展,畢竟只有能做好一個大寫的人,才能夠做好真學問。
三、中職數學感悟教學的方式
(一)增強與學生交流
由于近年來國家對教育越來越重視,也使得許多中職學校擴大了招生的規模,而這也使得學生的種類和差距越來越大。有很多學生都是由于初中厭學、打架或者是其他因素而進入了中職學校。因而教師首先的任務便是了解不同學生的需求,在此基礎上給予不同的引導和開發。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或許有的人是天賦異稟,但我認為這樣的學生在中職學校當中存在的并不多,比如學習函數或者是求解方程不等式,這些并不是說誰可以天生就會,也是在不斷的練習和探索中逐步熟練的。況且在數學方面由于它的邏輯性比較強,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又很小,聰明和愚笨并沒有明確的界限,所以老師必須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抓住他們的興趣點并給以適當的鼓勵,這樣才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
(二)貼近生活,注重課堂氛圍
感悟教學不同于我們傳統那種死板僵化的教學模式,他是在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基礎之上,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并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應該以傳授知識的實用性為主。數學雖然艱澀難懂,但如果教師可以適當運用生活中的實例,也是可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的。此外由于數學的邏輯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所以教師應該對于相關知識和解題方法進行及時的總結和歸納,這樣可以增強知識的系統性。久而久之,也增強了數學學習的實用性,也就可以達到感悟教學以增強學生生存技能的目的。
(三)加強挫折教育,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如今由于獨生子女的增加和家長的溺愛使得學生已經習慣了唯我獨尊的狀況。從長遠來看這是不利于學生發展的,況且數學的學習過程當中也會遇到許多的挫折。我曾見到過許多學生因為不能解決一些數學問題而喪失了進取心,因為在他們的心目當中征服了數學就幾乎征服了學習。中職教育也不例外,因此教師必須在班級當中開展關于挫折的教育。對于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從基礎簡單的知識學起以提升他們的自信心。況且中職教育的學生以后走向社會一大半是需要自學來立足的,在這個過程當中難免會有挫折,因此必須培養他們的戰勝困難的意志和品質。
四、小結
本文是基于我對于中職數學教育和感悟教學的理解來展開的。在本文當中我主要是從感悟教學的內涵、在中職數學教育中進行感悟教學的必要性進行了基礎的闡述。而后又分別從增強與學生交流、進行貼近生活的數學教學以及加強挫折教育三個方面論述了中職數學當中感悟教學的基本方式。然而由于本文知識和能力有限,并未能進行全面詳盡的闡述,僅希望能夠起到一些借鑒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彭友江.淺談中職數學的有效性教學.新課程學習(下),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