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竹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形成、智力開發階段,創新能力培養對小學生至關重要。本文提出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對策,以期更好地促進小學素質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 數學 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57-02
新課程改革日漸深入,素質教育取締了以往的知識教育,在當前的小學教育中,創新能力、綜合素質、自主個性的培養被放在了重要位置。在新的教育觀下,學生的全面、個性發展才是主題,只有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挖掘其潛在能力、個性,才能使其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實現自我價值,成為一個有理想、有志向、有價值觀、有益于國家和人民的人。筆者結合自身經驗,介紹了幾種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對策,希望對小學數學教學有所啟發和幫助。
1.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創新實際上是一種發現、探究、創造的過程,只有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才能有效地培養其創新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學習水平等特點,采取針對性的創造性思維教學方法,對學生形成有效的思維刺激、創新感應,激發其學習數學、參與數學探究的興趣。只有讓學生保持探究精神,才能更好地發現和解決問題,閃現更多的智慧火花。諸如在教授“能被2. 3. 5整除的數的特征”的時候,教師先不忙灌輸規律、定式,而應該讓學生隨意報數,自己作答。教師對答如流,學生贊嘆不已,自然會形成一種活躍、開放的教學情境,學生的探究欲望、好奇心自然會被激發。在不斷深入研究、總結下,他們便能夠靠自己的能力掌握能被2. 3. 5整除的數的特征。這種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究的欲望不斷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益,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也有很好地啟發作用。
2.營造適于創新的氛圍
創新本身就是思想的深化、潛力的挖掘過程,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營造適于創新的教學氛圍。具體來說,要做到如下幾點:其一,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師生之間情感融洽,學生才能順應思維規律、事業發展規律,想心中所想、說心中所慮。良好的師生關系給學生很大的安全感,讓他們感覺到即便自己的回答、說法有問題,教師也能夠包容,且十分鼓勵自己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新穎的問題。在這里,師生關系是一種催化劑,其刺激學生大膽思維,不斷鍛煉著自己的創新思維,養成自己的創新模式和個性發展模式。其二,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利用好他們的好奇心,能夠促進他們智力發展,讓學生踴躍參與到探究、創造當中,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好奇心讓他們專注、放松,思維更加活躍,創新能力自然而然就會不斷提高。諸如教師在教授“有余數除法”的時候,教師可以分發學生一些寫有題目的卡片,如“9÷2=?”并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小組之間進行作答競賽與規律總結,哪組完成的好就獲得小紅花。在這個解題、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相互碰撞,取長補短,便能更好地把握“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等知識。
3.優化學生的學習方法
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形成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讓學生“會學”,掌握適合自己的、高校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只有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才能在探究知識、發現與解決問題中獲得更大的收獲,不斷刺激思維的成長和數學邏輯的養成。諸如,在教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采取實物與圖例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觀察中比較,在比較中思考,在思考中總結,不斷磨礪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針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弊端,采取有效地調整對策,讓學生的學習方法更為科學,使學習方法與思維成長規律相符合,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4.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
任何學問都是一門藝術,要想更好地掌握數學學科,就要以看待藝術的視角來看待它,并且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水平。只有培養了深厚的藝術感覺,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數學的規律、靈感、美感,置身于數學探究與學習之中,收獲滿足感。諸如,在教授“對稱圖形”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準備一些實物圖片,讓學生結合書本中的知識觀察對稱物體、無形,再將這些圖形、實物進行抽象、概括,讓學生將生活與課本聯系在一起,以獨特的藝術眼光去看待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通過這樣的教育,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藝術底蘊,讓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也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數學學習規律,感悟數學學科的深厚、活潑,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5.總結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思維、智力、個性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小學生處于思維、智力的快速成長期,有效地提高其創新能力,不但能夠顯著提高教學效果,還能讓學生獲得個性化發展,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提高綜合素質。本文提出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對策,以期更好地促進小學素質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月紅.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 學周刊,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