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勇
【摘要】這幾年來我國金融行業發展迅速,為適應社會專業人才的需求,高校應加大金融學科教學的投資與關注力度,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促進國家及社會對金融學專業人才的需求。創新是國家與民族發展的靈魂,是我國目前的教育與發展中,創新被作為重要培養目標應用于實際教學研究。本文結合目前金融行業的發展情況對高校關于金融學專業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了介紹,為高校培養高質量金融學專業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教育 金融學教學 能力培養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49-02
隨著我國目前教育制度改進而言,專業人才的培養基本由高校承擔;高校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著專業人才的素質。這些年,我國高校通過大力引進教學資源及設備來提高教學質量,并通過課程改革,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使得學生的學習質量明顯提升。
1.金融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外在表現
對于金融專業學生來講,一個具備創新能力的學生應該具備以下幾點:
其一,學生應該具有洞察經濟金融領域問題的能力,對部分問題應該具有洞察力和敏感度,這是金融學專業創新能力體現的前提。
其二,學生應該具有原始性的創新能力。隨著金融領域的不斷進步和革新,不少原創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陸續出現,這也促進了金融部門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學生應該具備這種能力才能在金融市場中取得一定突破。
第三,學生應該具有集成的創新能力。由于目前市場競爭的逐步加大,原創性創造力較少,而集成創新相對較多。在金融領域,借鑒他人成果并融會貫通,也是學生創新力的重要體現。
2.高校金融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分析
創新是一門學問,在高校金融教學中提倡創新應主要從教學內容、方法、考核方式及教學實踐方面加以改進,以適應目前教學改革的需要,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2.1高校應從教學內容加以創新以提高金融學教學質量
目前高校教學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使得教學內容單一,如教師教學只注重教材內容的講述而忽略其他知識的補充。在這種情況下若選用的教材缺乏失效性以至于里面部分觀點與現行理論相沖突很容易使得對學生教學產生不利影響。并且由于部分教材過于陳舊使得內容缺乏新意,不能及時反映學科的最新動態,最終就導致學生知識掌握不能與時俱進,不利于其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為提高金融學教學質量,應首先從教學內容做起,加大教學內容的創新,如及時補充新的金融理念,引入新的實施案例等方式促進教學內容改革,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與成才。
2.2高校應從教學方法加以創新以提高金融學教學質量
這些年國家在大力推進課程改革,大力提倡教學創新,高校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搖籃更應加大這方面的創新力度,促進專業人才的培養。但由于目前部分高校教師教學觀念未能有效的改變使得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如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仍將自己處于高大上的地位,認為教師高學生一等的地位不可撼動,嚴重違背了目前提倡的自主式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應大力提倡教與學地位平等的觀念。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加大相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出師生之間的感情,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以實現更好的教學目的,達到專業化人才培養的目的。
2.3高校應從考核加以創新以提高金融學教學質量
高校教學中如何將學生學習的程度量化是教師一直思考的問題,以傳統的考試方式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考核雖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只能表現其理論知識的掌握水平而無法體現其實際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很好應用于實際教學中。目前大量教師在不斷地經驗積累中總結出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可以實現好的目的。這種方式提倡考核可以分為以下幾部分:平時學習程度考核及期末考試考核,其中平時成績又可包含課堂表現、出勤率及課堂作業等部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解決以考試成績一票否決的情況,有利于更好的評判學生的學習水平。
2.4高校應從加強實踐創新以提高金融學教學質量
傳統高校金融教學主要以理論教學的方式向學生灌輸金融學基本內容使得教學內容空洞,無法使學生真正領會教學意圖,達到教學效果。在國家大力提供素質教育的理念下,目前高校大多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可有效的將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用于實踐過程,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增加了學生的實踐經驗,提高了教學質量。
3.結語
金融業目前在我國經濟市場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作為高校應加大對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以適應社會市場要求。高校應提倡教學創新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馬宇,韓存,申亮.美國次級債危機影響為何如此之大—基于風險分擔視角的解釋[J].經濟學家.2008(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