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榮
作文教學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農村初中學生的作文水平更是不敢恭維。目前,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嚴重阻礙著學生的全面發展。多年來,我在探討如何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取得一點成績,愿與大家切磋。
一、激發初中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初中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有寫作的欲望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途徑之一。
(一)通過小練筆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課文學習,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某個段落、片段或寫作方法,進行口頭作文或小練筆,讓學生感到有東西寫,知道怎么寫,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習作的興趣。如學習《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我讓學生大膽想象,續寫故事。學生很興奮,寫作興致很高,構思出許多新奇的結尾。
(二)通過閱讀經典美文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當代的名家名作是現代文的典范,鼓勵學生多閱讀精品美文。選取一些篇幅較小、生動感人的精品美文在班上給學生朗讀,營造出一種令人向往的氛圍。挑選或者印發生活氣息濃厚的經典美文給學生自己閱讀,使他們從中得到熏陶和感染,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和創作的欲望。
(三)通過對作文的批改激發初中生寫作興趣
學生在寫作方面每取得一點進步,教師都要加以肯定,讓他們享受到進步的喜悅。善于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進步并給予鼓勵,能給學生增添寫作的信心和勇氣。得到老師的肯定,學生就會萌生寫作的欲望和沖動,樂于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想訴諸筆端。
筆者要求學生每學期都用同一本作文草稿本,每篇作文的草稿都寫在上面。鼓勵學生自己修改習作,哪怕每次修改只有一、兩處。筆者要求學生每次將習作謄上《作文本》之前,自己必須閱讀六遍,每次閱讀時都要對習作有所修改,修改之處要留有痕跡。讓學生通過草稿本,能看到自己寫作的進步,體會作文修改的樂趣。
二、重視作文素材的積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想提高寫作水平,就必須下工夫去積累寫作語言和寫作素材。
(一)從生活中積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缺乏生活,作文就空洞。讓學生平常留意身邊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時記錄下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鼓勵學生細心觀察身邊的變化,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參加讀書報告會、故事會、詩歌朗誦會、辯論會等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自己。
(二)閱讀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得多,才能寫得好。語文課堂教學中,選取與課文主題、寫作手法相關的文章,進行延伸閱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學習《鄉愁》一課后,推薦學生閱讀張清華的《暮雨鄉愁》和肖復興的《鄉愁的滋味》等。學習《背影》后,推薦學生閱讀孫道榮的《英雄背影》和張秀超的《最后的背影》。
課外閱讀是語文積累的重要的手段,是寫作積累不可或缺的。根據初中生的實際水平向他們推薦優秀的課外書目,鼓勵課外閱讀。要求學生閱讀后結合自己的思考寫下讀后感,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時進行適度的背誦。
(三)寫的積累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作文教學同樣要重視寫的積累。要求學生把讀到的、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等都及時地寫下來。讀了一篇文章,摘錄其精華,寫下讀書筆記。說了一句不太如意的話,做了一件不太滿意的事情,都要進行思考,再說類似的話如何表達,再做類似的事如何注意先后順序、把握分寸等。這些都記錄下來,不僅可以豐富積累,還能看出自己成長的進步。
三、充分發揮“下水文”的作用
教師的“下水文”把自己的真實情感與學生分享,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促進了師生的情感交流。學生愿意讓老師成為傾訴的對象,學生的作文就越來越真實,越來越貼近生活。
筆者經常將自己的“下水文”印發給學生,學生或多或少可以從中受到啟發,或者“下水文”的構思,或者“下水文”的段落安排,或者“下水文”的精彩語句,或者“下水文”的開頭與結尾等等。鼓勵學生在閱讀了“下水文”后,對自己的習作再進行一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