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批改作業是小學數學教師的一項常規工作,他對于指導學生學習、檢查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案,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學生作業的批改,它不僅僅局限于為學生的行為給出一個客觀的評定和為選拔學生提供依據,更主要的是通過學生的作業批改,將老師授課的效果和學生掌握及運用知識的情況反饋給授課老師,同時告知學生及學生家長。即“老師授課情況——學生作業批改情況——學生、學生家長”。好的評價方式不僅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愉快的心情下學習,而且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
評價方式是否藝術,直接影響評價后的效性。只有具有藝術性的評價才能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促使學生能夠自主發展。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慎在學生作業本上打“×”
對學生作業的批改慎在學生作業本上打“×”,特別是對于作業正確率較低的學生來說,如果錯題就打“×”,學生一打開本子,那一連串的“×”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心情大大下降,長此下去,學生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有的還會存在破罐子破摔的思想。為此,我們當老師的就應該對這樣的學生多付出一些,在批改他們的作業時,要根據他們所做每一道題的每一個步驟進行批改,做正確的部分,給予充分的肯定,對做錯的地方,用紅色的下劃線標示出來,讓學生有心情對做錯的部分進行思考,這樣的批改方式,也是對學生勞動的一種認可。
二、給予經過艱苦努力的學生以肯定的評價
我們常聽到一些老師抱怨,有的學生任憑你怎樣表揚、鼓勵也不起任何作用。若存在這樣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學生沒有經過任何努力,老師還一味地表揚他們如何努力學習,取得了很多成績。其實在學生心目中,壓根兒就不需要你的表揚,老師的鼓勵、表揚貶了值,所以學生在得到表揚后卻起不到任何作用。
如果學生確實經過了努力,他就需要老師對他的付出給予認可,這時老師對他進行表揚,肯定就會成為他繼續努力學習的動力。如我六年級教的學生張佳明同學,一開始,我發現他上課從不認真聽,經常不交作業,即便偶爾交一次作業,正確率也接近于零。后來,我就這一情況找他深刻地談了一次,他說以后一定要認真聽課、努力學習、按時完成作業。后來,他果真按自己說的做了,按時交了作業,但作業的正確率卻依舊不高,我仔細琢磨了他的作業,發現他在做“求圓面積”的題型時,公式都寫對了,算式也全對了,只是計算結果錯了。這時,我肯定了他的進步,在一個“√”也沒有的作業本上卻打了一顆紅色的五角星,并且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他。后來,他漸漸對數學產生了興趣,學習更加努力了,作業正確率也提高了。
三、賦予評價更多的褒獎成分
學生對于老師給予的獎勵,不是看重獎勵本身,而是看這份獎勵所包含的褒獎成分有多少。褒獎成分越多,獎勵作用越大,持久性越長,其后效性越強,也就更能促進學生形成自主努力學習的愿望。在這方面我是這樣做的:如果學生的作業全對、書寫也認真、格式也正確,我就獎一個笑臉蘋果;如果作業全對,但書寫一般,偶爾還有涂改的痕跡,我就獎一個普通蘋果;如果作業全對,有涂改而又沒有擦干凈,有墨疤,我就獎一個哭蘋果。每次作業本一發到學生手里,他們第一反應就是看今天老師獎給自己的是哪一種蘋果,自己為什么沒得到最好的蘋果。
四、定期、有規律的獎勵
多數學生的學習是沒有長遠計劃和學習目標的。如果定期設立一種獎項,這對學生來說就有很強的激勵功能。在這方面我是這樣做的:每周星期五將一周以來的作業進行評比,特別優秀的作業,我就在作業本上畫一個青蛙圖(因為學生都要求用青蛙——頂呱呱)。有時他們盡管沒有得到這樣的獎勵,但他們不氣餒,反而更加努力。因為他們知道,這次失敗了還有下一次,只要不斷努力,總會獲得成功。
數學作業批改的方法很多,是否更有效,取決于批改的藝術性,它需要我們機智地捕捉評價的機會,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