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用蘭
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藝術,它不是老師或者學生單一的個體活動,是需要老師對全班學生在課堂上整個的教學過程,如果在課堂這個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提問,就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因而需要我們不斷優化提問方法,通過老師合理的設計,利用科學的課堂提問,多角度、多層次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索精神,促進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有效提問,大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問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相關有效提問的策略。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現狀
在對小學教育課堂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種各樣的不足,對課堂提問的藝術和技巧不是特別的在意,最終影響著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1. 很多時候老師容易犯不求質量,只顧數量的問題。表面熱鬧,實際效果卻不佳,過多的出現“是不是”“對不對”等看似提問,卻常常沒有給學生獨自思考,分析的時間,忽視了對規律的揭示,也沒有體現教學中引導性的原則,讓學生處于較低的認知和思維水平。
2. 課堂中,老師獨占權利,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以自我答案為中心,在學生給予的答案不認可,以自己為標準,或者直接打斷,加入自己個人的意見,潛意識地左右了學生自己的想法。
3. 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很多時候學生需要給予的時間去醞釀思考,可是現實中就會出現時間太少,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被教師等不及需要立即回答。
4. 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中沒有有效傾聽學生的答案,或者不會有效傾聽。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提問策略
1. 對于老師來說,自己在課前準備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自己所提出的問題一定是有思考價值的。對于一些像“是”“對了”這種沒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要盡量少問,或者不問。這種答案,學生可能根本沒有聽到老師在講什么,只是聽到其他人在喊,所以就隨聲附和,渾水摸魚。并且對學生獨立思考的培養起不到有效的作用,沒有自己太多的想法。所以老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精心,讓其準備的問題有層次性,要突出課堂知識的重點和難點。
2. 我們都知道,數學是一門很嚴謹的課程,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要明確方向,我們知道數學中很多的名稱、術語是有很明確的規定的,該告知的要明確告知,不要讓學生去討論那些沒有必要,也沒有結果的問題,明確提問的指向性,充分采用情境的基礎上,要緊密聯系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到問題的指向性。
3. 在課堂中巧妙發問,合理安排候答時間。老師一定要善于抓住時機,清晰簡練地巧妙發問。抓住時機,讓教師的提問有意義,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一個合適的時機,恰當的問題讓學生學會了解決問題。
4. 老師在教學完成后,想要持續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需要對自己課堂設計進行反思。俗話說人無完人,課堂也不會十全十美,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育要及時地進行剖析和反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回答,最后對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況,課堂氣氛等方面進行總結,不斷反思學習,最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5. 對于課堂學生的回答,老師要擺好態度,無論提的問題是否有價值,老師都應先給予充分的肯定,然后針對問題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可以適當地使用一些中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評價。如這個想法不錯,我們還能補充點什么?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鼓勵,滿足學生的需要,鼓勵學生繼續學習,而對于一些好的提問,更加要表揚其問題的價值,引導學生去深層次地思考問題。讓學生在提問題中收獲,慢慢變得愛提問題,會提問題。
有效提問可以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教師在提出問題時,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分析,老師在這個過程中積極鼓勵,引導他們去尋找答案,分析質疑,最終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老師,在教育過程中也要結合實際,優化提問,講究提問技巧,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