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傳統日語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分析存在的問題出發,導入會話禮貌理論,重點闡述會話禮貌理論中“基本態”在日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及其優勢,從而達到彌補傳統聽力教學模式的不足,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日語聽力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日語聽力教學;會話禮貌理論;基本態
目前,各高校的日語聽力教學普遍采取的模式為教師利用語音設備進行語音播放,而后進行講解。這一教學模式強調的主要是有效地、大量的語音輸出,通過不斷地“刺激—反應”來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但這一傳統教學模式重點在于對單句、單個表述層面進行聽解訓練,而在提高整個會話的理解方面卻收效甚微。筆者對江西省九江學院日語專業部分師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九江學院日語聽力課程正是采取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即:“教師放音——學生做題——對答案——第二次放音——針對題目進行講解”,如此循環往復。整個課堂教學節奏單一乏味,學生毫無主動性可言,只能一味地被動接受。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聽力課課堂氣氛十分呆板枯燥,學生很容易進入疲倦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神游,無法達到好的聽力訓練效果,導致嚴重打擊學生對自我聽解能力的自信心,甚至對聽力訓練自暴自棄??梢姡瑐鹘y日語聽力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對提高聽力水平的需要。因此,本文探討導入會話禮貌理論對日語聽力教學的啟示,旨在彌補傳統日語聽力教學中的不足,尋求更加有效提高學生日語聽力水平的教學模式。
一、會話禮貌理論
日常生活中的“禮貌”是指一項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準則,是人們為了維護人際和諧所做出的種種努力。但“禮貌”最為一種語用學概念,卻是另一層含義。20世紀,Brown和Levinson指出“禮貌就是典型人(ModelPerson)為滿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種理性行為。他們的禮貌概念本質上是策略性的,即通過采取某種語言策略達到給交際各方都留點面子的目的?!痹诖嘶A上,日本著名語言學家宇佐美真有美(宇佐美まゆみ)提出了會話禮貌理論(Discourse Politeness Theory,以下略稱DP理論),即語言研究不能只局限在單句或單個表述本身,而應該縱觀整個會話表述過程,研究整個會話過程的“基本態”,即某類會話的連鎖模式(発話の連鎖のパターン)。以下,筆者以日語電話會話為例進行具體說明。
二、會話禮貌理論對日語聽力教學的啟示
了解了會話的“基本態”就相當于掌握了這段會話的基本脈絡或是基本走勢。這對我們日語聽力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同時也提供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
1.傳統日語聽力教學模式的弊端
目前外語聽力教學方式普遍存在兩個極端,一類是逐字逐句地聽寫或是聽力教師強調學生聽懂每句話,企圖通過不斷地“刺激—反應”模式來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此類教學方式有一個明顯的缺陷,就是這種教學法要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要完全跟上語音材料的難度和節奏。這勢必會造成兩種結果,對于聽解能力不足的學生猶如聽天書一般,即使能偶爾撲捉住一些相關詞匯,對會話的整體內容也茫然無知;而對于聽力水平不錯的學生這種訓練也不能持續長時間,往往幾段訓練后,學生注意力明顯下降,精神進入倦怠期,無法再跟上訓練速度和強度。目前各高校的聽力課時間一般為90分鐘左右,在這么長的時間段反復地做這種高強度訓練顯然并不合適,不但不能保證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反而容易打擊學生對自我聽力水平的信心,造成學生對聽力的畏懼或者厭惡心理,更不利于學生自身日語聽力水平的提高。
另一類教學方式是:教師播放大段聽力材料——學生做題——對答案——針對答案進行適當講解。此類教學模式雖然避免了上一類高強度的訓練方式,但從教學效果來看依然不理想。原因有二:第一、大段的語音材料播放時因為沒有適度的實時監督和刺激點,學生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很容易走神,幾番來回后對聽力內容的大意自然無從得知了。第二、教師講解不夠詳盡,往往講解內容只針對聽解問題進行細節上的核對,對于會話的整體脈絡并不涉及,學生只能核對細節,無法從宏觀上去理解語音材料,很難真正意義上地提高外語聽力水平。本來第二類教學法旨在突破讓學生逐字逐句聽解的局限性,把聽力重點放在對段落大意的理解上,但實際操作得到的教學效果卻很難達到本教學法的預期。
2.導入會話禮貌理論的教學模式的優勢及其應用
第一,導入會話禮貌理論的教學模式的優勢之一是明確了對語音材料內容的把握程度。導入會話禮貌原則是從“基本態”的層面去把握整個會話的結構和走向,既不會過份拘泥于細節,又不會對整個會話內容囫圇吞棗、模糊不清。因此,在對聽力材料內容的把握程度方面,導入會話禮貌理論的教學理念正好平衡了兩類傳統教學模式的極端,彌補了其不足之處。通過對“基本態”的把握,既可以把學生從單句或單個表述層面的語音訓練中解放出來,又不會像第二種教學法一樣對整個會話內容太過模糊不清。學生可以綜合自身聽解能力和猜測能力,從“基本態”的層面去理解整個會話,訓練自身的聽力水平。
第二,導入會話禮貌理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新的教學理念并不要求學生精神高度緊張地把每個句子或每段話完全聽出來,而是在了解會話“基本態”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主觀創造性,合理猜測整個會話的基本走勢,并在聽力的同時不斷去驗證自己的猜測,而每一次相關聽力訓練又是對理解這類會話“基本態”的調整與補充,通過對這種“基本態”的不斷積累,對會話走勢的把握會越來越準確,這才是從真正意義上提高了外語聽力水平。另外,這種不斷“猜測——印證”的循環會在整個會話過程中不斷形成小的刺激點,使得學生能在整個放音過程中保持適當的興奮度,從而達到持續集中注意力的良好效果。
總之,會話禮貌理論的導入突破了傳統日語聽力教學中單一乏味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有利于教師控制教學節奏,也有利于學生培養對日語聽力的自信心,真正意義上提高交流層面的聽力水平。
參考 文獻:
[1] 宇佐美あゆみ.『談話のポライトネス』.國立國語研究所,2001
[2] 宇佐美あゆみ.「対人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言語問題」.『國立國語研究書巻冊の報告書』.凡人社,2001
[3] 橫山紀子.『聞くことを教える』.國際交流基金,2011:15
[4] 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徐晶(1987.4~)女、九江、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日語語言學,從事日語聽力及日語精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