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黨恩
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定位是:了解兩次工業革命的基本事實,探討其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主要以一個虛擬的人物wilianm一家三代人的一天的活動為主線來講故事,通過對他的身份的介紹(姓名、生活的年代、身份)讓學生生臨其境,然后逐層設計問題,把學生帶進英國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中葉的歷史中去,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穿越歷史,探究問題、解疑釋惑,最后達到對歷史知識的內化和理解。
故事是這樣的:威廉是英國的一個棉紡織工廠主。生活在19世紀中期,它乘馬車、后.乘坐火車去他的工廠,他的所見所感,首先他在辦工廠時面臨的哪些問題?引出工業革命在英國首先進行的前提和條件。后引出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再引出這次工業革命的特點進而引出它的影響。在引出影響時,通過一個一個的問題設計讓學生去探究工業革命的影響。如對于工業革命的七點影響我是這樣一步步來設計的:首先是他乘坐馬車去他的工廠,他能看到哪些新的交通工具?來得出工業革命的第一點影響,即引起交通運輸的革命。他下了馬車坐火車看到火車上的情形,淑女與下賤之民同擠一車,同處一廂,得出第二點影響即,沖擊社會關系,促成社會的民主化;他看到大批農民涌進小火車站,結合P94頁的《英國各行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例(%)》餅狀圖說明工業革命引起城市人口結構和職業結構的變化,加速了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看到他的企業,他躊躇滿志,深感幸福,為什么?另外通過其他材料認識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化、變為工業社會、促進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其最重要的影響即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初步成熟,對于工業革命的這一中還要影響的設計是通過威廉的表兄來自法國的亨利來信,在信中他抱怨法國市場飽和,談及準備去亞洲的中國,他要到英國來考察,進口機器,3天后到達英國。問及威廉是否愿意與他合作?我把這些問題交給學生們去討論。亨利信中所述能是真實的嗎?他能從英國進口到機器碼?3天后他能到達英國嗎?他們倆有可能合作辦廠嗎?同學們經過認真思考,加上我的思路點撥,他們終于得到了答案。進口機器——1825年英國取消機器出口禁令,密切了國際交流;3天可到達——交通運輸革新促進國際間人口和資金的流動;準備向中國銷售產品——生產的擴大促使列強對外擴張;合資辦廠——自由主義經濟思想--國際經濟交流基本準則確立。
教師通過設問讓學生體會并挖掘教師所給材料中的信息,通過預習所學的知識,在創設的新情境下去遷移知識、解決新問題。這一問題的設計,打亂了教材的既定設置,對教材進行了新的調動與整合,把原來要講述的第三個問題順勢提前到此。在講述世界市場的孕育與成熟中加進了教材的素材,即課后練習題所使用的經典材料,英國經濟學家史丹萊.杰溫斯的材料并出示三個問題:①史丹萊。杰溫斯的描述體現了英國經濟生活中的什么特征?②材料一中所描述的局面是英國通過哪些手段實現的?③生產技術的改進提高了勞動效率,一方面工人隊伍擴大,新部門出現,就業機會增加;另一方面導致手工勞動力相對過剩,一部分工人就業。你認為生產技術進步、失業、再就業之間是什么關系?材料一和二的作答較為容易,只要根據材料就可得出。但對于第三問這一現實性很強的問題,學生回答就更有自信了。他們結合經濟常識中的觀點分析的有板有眼,我給予了大力表揚。我問同學們中國為什么要加入世貿組織,與狼共舞,同學們各抒己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一而足,還掀起了一個小小的高潮。再看,回到家中,威廉的孫子小威廉拿來老師布置的課題問他:英國為什么會成為世界工廠?英國為什么被稱為世界工廠?精巧構思引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最后拋出問題,畫龍點睛,前后呼應。最后我問:通過William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你感受到“蒸汽”的力量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最后以一道探究題作為課后練習題:工業革命對中國產生了哪些影響?對你有什么啟發?試以其中一個或幾個角度寫一篇歷史小論文。
在本節課的最后,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19世紀六七十年代,人類歷史發展經歷了一系列重大變化,回答:①資本主義世界在經濟上發生了哪些重大變化?②同一時期,中國在經濟方面有哪些重大變化?③中國社會的經濟變化與世界的發展有何內在聯系?對中國社會經濟產生什么影響?這道題可以看做是對前面一道題的再深入,也可以算是對本節課的一個整體小結。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用特定階段的歷史人物活動來貫穿全課,用問題設計統領知識,一氣呵成,對于課標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點的理解應該說是到位的。講故事,自然要在“講”字上下工夫!設計問題,自然要在設計上下功夫。教無定法,教貴有法。教學理念的創新、學生思維火花的撞擊、引爆新問題的“點”等都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對于課程標準也需要不斷地去理解、解讀、研究、把握,我相信:只有在課堂中的不斷生成,才有不懈的追求!把課堂交給學生,和學生一起成長,這應是教學的活水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