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國亮
人類社會是一個信息的社會,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使得現代教育的內涵更加豐富,手段也更加完善。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確實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對于教育的另一個重要的分支—— 特殊教育,在這方面的發展和研究顯然呈現明顯的不足!
特殊需求的人群是整個人類中不可忽視的部分,對這一人群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更能加快他們回歸主流社會的速度,體現出社會文明的進步與發展。我國目前的特殊教育學校主要包括對聽力障礙、智力障礙、視覺障礙等兒童進行教育。顯然聾生在除了聽之外的其他方面,比如智力和正常學生就沒有什么區別,甚至在視覺的敏銳程度上還要超過正常學生,這對于計算機技術的學習就顯得得心應手。通過一段時間對聾生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我就聾生信息技術教學提出幾點設想。
設想一:完成信息技術和其他學科教學之間的整合
CAI——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引用可以在教學中通過各種手段實現教師、計算機及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通過計算機直觀的了解教學內容,從而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下很好的掌握各門功課。CAI對于聾生教學的運用就更加顯得比普通教學方式有效。因為他們在聽力方面有所缺陷,而直觀的互動式教學顯然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當然CAI在聾生教學中的運用也呈現一定的規律——教師的參與度越高,其指導性越強,學生的依賴性相對較高;教師的參與度越低,其指導性越弱,學生的獨立性相對較高。根據CAI的這種特點,我們就可以在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學科配置不同的CAI教學手段。對于高年級的聾生,我們希望能設計出更加激發學生探索潛能的CAI,教師參與較少。而低年級,我們更多的是教師的指導,以及讓學生注重操作與練習。對于邏輯性不同的各門學科,對于CAI也必然就有不同的要求。
(1)硬件上,實現信息技術的互動教學,首先要有多媒體的教學環境,否則一切都將是空談。當然光靠建立一間或者幾間多媒體教室,顯然是不夠的。要使信息技術和多學科都實現整合的話,信息化的教室還應該都具備信息技術的各項功能,以適應變化。特別是對于特殊教育類型的多媒體教室,在設計的時候要考慮不同類型殘障兒童的不同需求。這就要求從資金上進行大量的投入,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項投資已經是必不可少!
(2)軟件上,整合從何而整?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特教教師的計算機水平。因為只有讓教師能熟練的使用計算機,真正把計算機當成自己備課、授課、組織學生活動的工具,整合才能成為可能。其次,CAI的應用需要各類教學軟件,目前我國教育軟件的種類還不多,聾校教育方面的軟件就更少,偶爾出現為數很少的幾個軟件,往往教學實用性還比較差。因為設計軟件的人員并不是工作在聾校教育的第一線,所以設計上的不足是在所難免的。因此,可以組織一部分年輕教師在教學之余,在軟件的應用方面多做研究,甚至也可以搞些教學軟件的開發。如今網絡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我們還可以利用網絡實現和外界的交流,在教學中也是可以利用的。
設想二:把培養聾生計算機職業技能教育引入聾校的教育機制中
計算機作為一門專業技能,對于視覺和思維能力要求是很高的,相比較而言,其他方面的要求就不是那么明顯。而這兩點,恰恰是聾生所具備的。所以計算機技能教育同樣適用于聾啞兒童。
而當今正值高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對于計算機人才的需求量也很高。當然普通教育培養了一大批的計算機人才,而特殊教育在計算機職業技能教育上是大大滯后于普通教育的。因此,如果把計算機職業技能教育引入聾校的教育中,那么在聾啞學生中也能培養出出色的計算機專業人才。而這點的意義在于,使聾生掌握一技之長,能用自己的技術為社會創造價值,讓他們真正回歸正常人的生活之中,也為社會減輕了就業負擔。
同樣的,計算機職業技能教育要真正深入聾校教育之中,這當中需要走的路雖然很長,但是前途是光明的,需要聾校有全新的發展理念。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學校要引進一批專業計算機教師。他們不但負責對學生的教學工作,而且也可以擔任本校其他學科教師計算機知識的培訓。其次可以在課程中設置計算機技能課,如應用軟件課程,硬件維護課程等等,讓對計算機感興趣的聾生同樣享有和正常兒童一樣的學習環境。不難想象,未來的一些軟件設計師,網絡分析師也能從這些殘疾孩子中脫穎而出。
從教學的進程來看,對于低年級的聾生,在計算機教學上更注重操作與練習,而對于高年級的聾生,教師主要起到啟發和指導的作用,要善于開拓聾生的創造思維,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通過計算機職業技能教育,可以延伸教師的能力,對學生智力的發展、創造力的培養是一個強有力的刺激,而這種刺激正是發揮聾生潛能的一個重要因素。
所以,對于計算機職業技能教育而言是目前聾校教育的一個盲區。對于我們工作在一線的教師來說這是一個挑戰但更是一個機遇!
設想三:在聾校建立全面的信息技術體系
現代聾校要想跟隨信息技術的發展,把握住信息技術的命脈,一個全面的信息技術體系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應建立學校信息資源管理中心和教學資源庫。校內局域網的建立可以遍及所有的教師辦公室,各類型多媒體教室和學校機房,這樣就可以實現校內資源的共享。二是要建立學校互聯網網站。隨著局域網的建成,校園網和互連網的連接也成必然。為了和外界有更多的交流和聯系,學校互聯網站就可以建成了。教師和學生都可以通過學校網站共享資源,和外界的進行交流。三是要建立學校教學課件制作和教學軟件開發中心。為了方便教師制作課件,學校將要建立課件制作中心,由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和學科教師組成,共同研究和開發聾校各科多媒體課件資源和教學軟件,并將此提供給教學一線的教師,避免了教師在課件制作過程中投入大量精力的弊端。學校還可以和社會上的專業計算機公司合作開發專門的適用聾生的教學軟件。因為只有在聾校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參與設計的軟件,才是真正實用和權威的。
總而言之,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的主流。對于聾校來說,要想實現教育真正的信息化,是不可以一蹴而就的。因為信息技術教學從發展到成熟必然要經歷一條充滿艱辛,坎坷之路。然而它的前景是光明的,它必將隨著科技的發展而逐步完善。這一切已經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我們必須勇敢地迎接它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