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林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59-01
《語文語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备鶕n標精神,口語交際的教學,必須力求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必須注重雙向互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大膽實踐、自主發展,讓口語交際體現于教學各環節中。那么,怎樣讓口語交際體現于教學各環節,我認為有以下策略:
課前預設——到學生那里去備課
不少教師認為,只要讓學生多讀、多發言,就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及交際能力。曾幾何時,教師為了讓學生“積極”發言而絞盡腦汁,設計了許多問題以使人人有發言的機會:減低思維難度讓每個學生有成功的可能:尤其是在公開教學時,為了所謂的課堂教學氛圍而“精心備課”,使學生時時有話講,處處可發言。殊不知,這樣的“精心設計”造成的結果是:學生的回答缺乏系統性,揣摩老師的意圖投機作答缺乏個性,以答案為中心缺乏想象力和創造性。
要改變口語交際教學現狀,必須轉變教師課前預設的觀念,到學生那里找教學出發點,找教學需求,找新課程改革突破口。我在備《“開卷有益”還是“開卷未必有益”》辯論會時,從備課改革入手,開展了一個課前前測活動。首先,課前前測幫我了解了學生的真實起點。這種起點不僅僅是指知識起點,還包括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起點和預期情感起點。同時,課前前測幫我確定了適合學生現在狀況的學習方式。當了解到很多學生能根據自己的不同理解,搜集了不同的資料,用以佐證自己的觀點時,我在課堂中大膽采用了由學生當辯論會的主持人,自己融入學生討論、辯論行列之中,及時改變了常規的教學程序,為學生創設出一個和諧氛圍,提供了學生暢所欲言的平臺,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學生沒有壓抑感,學生怎么想就怎么說,能大膽闡明自己的觀點。學生平等對話,大大提高了口語交際水平。
課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讓大腦活起來,讓課堂動起來
在口語交際課中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強調在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激發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在說話中學會說話,在交際中學會交際。二是課堂教學中注重以學生思維活動為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讓大腦活起來,課堂動起來?,F在我結合《找春天》口語交際課談談我的做法。
1.為學生積極思維營造良好氛圍
在《找春天》這次口語交際課中,鼓勵學生說有創見的話,允許說錯了重說,說不完整允許自己或同學補充,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允許舉手提問,有不同意見的允許當堂進行爭論、自由發表意見,營造了一個民主和諧的口語交際氛圍,消除學生不敢說的心理障礙,使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狀態。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評、敢發表自己的建議。
2.創設說話情景,為學生積極思維創造條件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階段,兒童的注意經常帶有情緒色彩。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引起兒童興趣的因素,學生正會唱且喜歡唱的《嘀哩、嘀哩》這首歌曲,學生自己動手畫的多姿多彩的春天圖畫,集音樂、動態、顏色于一體的實景錄像,讓學生在歌曲中找春天,在圖畫中找春天,在大自然中找春天,在錄像中找春天,在書本中找春天。這樣組織緊湊,具有一定直觀性,方式方法多樣性的情景教學,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愉悅情感,激發了學生說話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長久保持,奇思妙想勃發,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3.豐富學生生活,為學生積極思維做好鋪墊
口語交際課應多聯系兒童的實際生活。在上課之前,我布置學生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讓學生去親自感受一下綠草如菌,鮮花盛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春天,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對大自然的熱愛,再回到課堂上,回到“找春天”這個口語交際主題上,學生就會使感知轉化為思維,積極動腦、積極動口,再現絢麗無比的春天。
4.加強語言積累,為學生積極思維準備磚瓦
語文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是靠積累,不僅應有生活材料的積累,還應有語言材料的積累。學生積累的材料多了就會發生相互的碰撞,相互碰撞就會產生新的語言合金,發生質的變化。在教學《找春天》一課前,我就讓學生在書本上找描寫春天的語句、詩歌,并把它背下來。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調動語言信息網絡,積極思考。避免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現象。
5.明確說話要求,為學生積極思維指明方向
“南轅北轍”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只有明確目標,向著目標指明的方向前進,才能快速實現目標。所以,在上口語交際時,每進行一步訓練,我都向學生提出一個明確的要求。如展開說、問、評、競賽時,我要求上來說的同學要大方,聲音響亮,把你找到的春天景色介紹清楚。聽的同學要認真,聽完后可問、可評、可提出好的建議。最后,老師將對學生表現提出者頒發“智慧小星星”。學生明確了要求,就會按著要求去做,積極思維就有了方向,口語交際就有可行目標。
6.開展合作學習,使學生積極思維得到鍛煉
自主合作學習的最大優點是:創設了一個語言溝通的環境,學生間相互啟發,相互交際,既鍛煉了學生積極思維的能力,又發展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因此,在教學《找春天》一課時,我多處運用自主合作學習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在人人練說的基礎上或同桌互說,或指名說,增加小組學習,大組交流等組織形式,以擴大口語交際的“面”與“量”提高訓練效益。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放手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實踐,不做過多的指點。課堂上,教師要全身心地投入,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注意觀察和傾聽,既要發現學生口語交際中的不足,及時予以點撥糾正,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更要善于發現學生充滿童趣富有創意的語言,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真正讓大腦活起來,讓課動起來,然后進行平等對話,提高口語交際課的效益。
課后——運用載體,營造口語交際大環境
課內情境教學有時可能受到客觀因素的局限,而課后更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交際空間,進行平等對話,適時地將課內向課外延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實踐中我摸索出較為有效的幾種做法:
1.小記者采訪活動,教師有意識地布置采訪任務,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從采訪爸爸媽媽到采訪老師同學;從校內采訪到校外采訪。內容由簡單到復雜,要求由低到高,促使學生從參與社會實踐,鍛煉人際交往能力,這是克服交際心理障礙有效方法。
2.小主持人活動。讓學生來主持每天的早間說話課,雖然時間很短,話也不多,但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學生都能精心準備,同時,勇于面對全班同學,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也很有幫助。
3.小劇團演出活動。教師提供一定的材料,學生按興趣組成“臨時劇組”,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排練,嘗試把課本片段搬上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