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增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最主要途徑。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廣大教師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針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高耗低效的現象,提出了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試從幾個方面探討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 有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38-02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最少的投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限度的教學效果。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要通過教師有效的教學行為來實現,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組合,積極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有效性得以提高。但是在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味的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理論教學,學生一直處在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使本應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變的枯燥乏味,嚴重制約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逐漸喪失了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針對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筆者提出了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在教學中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筆者結合在教學中的實際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重要作用,還能促進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一個人會因為喜歡一項事物而去喜歡和它相關的,對于學生也是如此,學生會因為喜歡一個教師而愛上一門學科,相反,如果學生不喜歡一個教師,甚至會連同教師所任教的學科一起厭惡。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權利,注重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里師道尊嚴的現象。教師要主動走近學生,和學生交朋友,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來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創設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只有改善了語文教學中師生不和諧的關系,才能打開學生情感的閥門,形成良好心理氛圍,調動其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也才能營造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氣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二、重視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的開始的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得以成功的重要條件。有效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探究的積極性,還能使教師有效的引導學生復習舊知識,從而開始新知識的學習。另外,在課堂教學開始的幾分鐘內,學生很難進入學習狀態,也無法有效的接受教師所講內容。這時就需要教師設計有效的課堂導入環節,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盡快的進入學習狀態。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為切入點,設計有效的導入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轉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當前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不能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仍然在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學,甚至有些教師還沉浸在應試教學所總結的教學經驗中,完全背離了新課改對現代教學的要求。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觀念嚴重制約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成為阻礙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最大障礙。因此,教師要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趨勢,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認真研究和分析新課改所提倡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如在教學《愛蓮說》一課時,筆者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筆者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給每個小組分配任務:蓮和君子分別有什么特點?蓮和君子有什么關系?學生紛紛投入到小組討論中。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參與到了課堂教學活動中,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對教學內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課堂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視評價,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教學項目,既是對于學生某個階段學習的一個總結,也是對于學生下個階段學習的一個指導,同時更是教師對于學生的一個整體認知與綜合考評。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不僅能夠激勵學生積極探索新知識,還能促進學生發現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從而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另外,評價不能片面的注重結果,更要重點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獨立思考的過程、積極探索的過程。學生可以通過建立自己的學習過程記錄,反思與調整自己的學習,尋求使自己更快成長的規律與方法。
總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有效性,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左雙娥.初中語文教學之我見[J].語數外學習.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