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課程標準一再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究、主動參與。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十分的被動,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因此,教師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針對學生的思維特點,引導學生主動的學習。文章就重視問題意識培養、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分三點講了自己在教學中的探索和發現。
【關鍵詞】問題意識 思維 主動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139-02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科學、先進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每一位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可怎樣才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讓每一節數學課都擁有活力呢?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數學教學是思維活動的教學,而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沒有問題也就沒有思維活動。因此,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把問題作為主線貫穿于課堂教學中,是促使學生由被動式學習向主動式探索轉變的有效辦法。
一、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問題意識。
著名數學家哈爾莫斯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會有創新,才會有發展。可見,創設適合學生探究的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先導。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創設各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內心的需要,去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1.故事情境。在教學《倒數的認識》時,我給學生講了個小故事:乾隆皇帝十分喜愛游山玩水、美食美酒。有一次他來到一個叫“天然居”的酒樓,吃飽喝足后寫下了對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學生對這種回文聯十分感興趣,然后我說:“文字這樣顛倒,產生了奇妙的藝術效果。而數學中也有這樣的顛倒!”學生心中就自然產生疑問:數學中的顛倒會出現什么?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
2.生活情境。我進行《回收廢電池》的教學時,從一幅幅優美的風景圖片引入,使學生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心中充滿美的感受。緊接著,又出示一幅骯臟的廢電池回收處的圖片,讓學生在截然相反的兩種生活情境中產生心靈的震撼,使學生對統一回收廢電池產生心理需要。這時,我再引導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就體會到數學知識十分有用,喚起了學生“我要學”的主體意識。
二、發現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
1.讓學生在嘗試中發現問題。
現代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嘗試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當時的認知水平,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讓學生自己在操作實踐活動中去探索、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2.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問題。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探索過程。杜威認為:“知識絕不是固定的、永恒不變的,它是作為另一個探究過程的一部分,即作為這個過程的結束,同時又是作為另一個探究過程的起點,它始終有待再考察、再檢查、再證實,如同人們始終會遇到新的、不明確的、困難的情境一樣。”可見探究賦予學習者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習者通過獨立的、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會從已經掌握的知識中發現新的問題,激勵自己進行下一輪的學習探究活動。
3.讓學生在合作中發現問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由于受年齡、思維水平的限制,在認識能力上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他們對自己行為的自我評價能力比較差,但是比較容易發現其他學生存在的問題。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提出問題、并探究問題,讓學生在溝通與討論之中解決問題。
三、創設良好的氛圍,讓學生能自主質疑、主動探究。
現代教學論認為:只有建立和諧、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學生才能“無拘無束”進行質疑、進行探究。
1.創設學生主動質疑、探究的和諧氣氛。
課堂上教學氣氛的和諧必須建立在師生互相信賴的感情基礎上。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情感,營造自由、平等的氛圍,增進民主教學。用眼神、語言、動作去鼓勵和肯定學生,使學生對老師產生親切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這樣學生就敢于提問、敢于回答、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從而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對新知識的質疑和探究中來,培養自己的問題意識和探究能力。
2.使學生真正的成為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者,能積極的質疑、探究。
荷蘭數學教育家佛萊登塔爾強調:“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可操作的活動,讓學生自主質疑、探索新知,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我就給學生發一些隊旗,讓學生來自主研究每面隊旗的用料,并鼓勵學生可以想出多種方法,與同學交流。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眼、動口的過程中自己探索出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把由教師“教數學”變成學生“探究數學”,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全過程。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時時刻刻關注學生學習問題意識的培養,努力創設一個自主發展、主動探索的課堂氛圍,讓我們的數學小課堂趣味盎然、生動活潑,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簡介:
張靜(1978年3月-),漢族,陜西西安人,在西北工業大學附小工作,從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學歷是大學本科,現為小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