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
【摘要】初中化學是化學教學的啟蒙階段,化學用語是初中化學教學中貫穿始終的重點。如何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化學用語、準確運用化學用語、深刻理解化學用語?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深入探討了化學用語教學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初中 化學用語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161-01 化學用語是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符號,它具有國際通用、簡明直觀、書寫簡便的特點。化學科學的各個領域都要使用化學用語,化學用語既是表述化學的語言,也是學習化學的基本工具,更有助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可以說,沒有化學用語就沒有初中化學教學。在教學實踐中,如何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化學用語,準確運用化學用語,深刻理解化學用語,是每一個初中化學老師必須思考的重點。下面是我和我的同事們在化學用語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教學基本思路
我們在把握教材知識結構,分析化學用語在全冊書中地位的基礎上,將化學用語的教學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識記階段:從“緒言”到第二單元課題三,是元素符號、化學式的識記階段。我們每節課結合教學內容介紹相關的元素符號,注明常見物質的化學式,讓學生經常見一見,不作其它要求,學生并不感到困難,也不會影響教與學,還有一定的趣味性。在教學進行到元素、元素符號這一節,學生已能熟練地讀、寫24種元素符號及很多物質的化學式,為下一節化學式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等到學習化學式時,實際上是使學生在認識上實現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
(二)理解階段:從第二單元課題三到第五單元課題二,是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理解階段。讓學生理解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意義。掌握用元素符號寫化學式,用化學式寫化學方程式的初步規律。化學方程式是化學用語教學的重點,從緒言部分接觸化學反應開始,掌握好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符號表達式,可使學生逐步形成化學方程式的雛形,到利用化學式書寫化學方程式。
(三)應用階段:從第五單元到下冊第十二單元,著重鞏固、擴大和應用化學用語。用化學方程式來表示酸堿鹽的性質與單質、氧化物的簡單關系,是化學用語的高級階段。
二、教學具體方法
(一)循序漸進,分散難點
化學用語的教學從緒言開始,就要根據教材內容,把握好教學的難度,循序漸進。例如:在緒言中,教材就安排了有關原子-分子論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識,讓學生從原子的角度了解化學變化,知道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在這里分子、原子、元素等雖然僅僅作為一個名詞出現,毫無疑問,它為我們化學用語的提前介入提供了契機,但在處理時,教師不能過分講解分子、原子、元素的內涵,以免增加學生負擔。
化學用語的教學要有計劃地化“整”為“零”,分散記憶,降低難點。比如,在學習化學方程式時,先學會文字表達式,明確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現象;再強調符號表達式,最后才是化學方程式。這樣,學生對化學方程式一直保持新鮮感,循序漸進逐步地掌握該化學用語。避免了大量集中學習,學生學得輕松,學習化學用語的興趣自然提高。
(二)將化學用語學習具體化、趣味化
1.由于化學用語抽象,離實際生活較遠,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也會比較多。為避免化學用語的學習枯燥無味,還可將部分化學用語知識編成順口溜、歌謠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獲得好的記憶效果。比如:化合價歌謠等。
2.直觀是化學用語最迷人的魅力,化學用語能直觀表示出物質的組成、結構,能直觀表示出化學變化中物質本身發生的變化。所以,在化學用語教學中,努力讓學生建立起化學用語與分子、原子、化學變化的聯系,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學習化學用語時,要善用多媒體,通過多媒體將抽象的微觀粒子具體化。利用多媒體展示微觀粒子示意圖、原子結構、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等,能讓學生建立起化學用語與分子和原子的聯系,幫助學生從微觀的角度理解化學反應。這樣,學生形成一種不自覺的習慣,看到化學用語,他們會聯想到分子、原子的模型,聯想到粒子的變化,看到具體的變化,又能用相應的化學用語簡潔地表達出來,使化學用語在他們的頭腦中“活”起來,動起來。
3.課堂是化學用語教學的主陣地。要注重教學環節的設計,要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在想一想、議一議、講一講、做一做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如在原子結構教學中,設計讓學生畫出想象的原子結構,通過電子的自白等環節幫助學生理解原子構成。如在化學式教學中設計游戲比賽、討論交流等環節,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在活動中強化理解,強化應用。
(三)重視化學用語的記憶,通過練習強化落實
有人說化學是理科中最簡單的一個學科,也有人說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要記憶的東西特別多,特別是初中化學用語中的元素符號、原子團、化合價、離子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所以,化學知識的落實首先是要落實化學用語的記憶。記憶是學習的基礎,記不住更談不上提高。對于每天所學的重要知識制成“化學成長記”卡片,讓學生先定時記憶,再過關檢查。其實過關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目的在于考之前的那段記憶時間,只是以考促記罷了。當然,在記憶的過程中一定要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和竅門,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深刻記憶。
如何讓每個學生落實記憶?我們解決的辦法是:發動群眾,利用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比如通過班上的互動合作小組或是學生結對子的形式來督促記憶,檢查落實、相互學習。老師只需要答疑解惑。這樣,老師得到解放,學生興趣高漲,知識得以落實,能力得到培養,可以說四全其美。
(四)改進復習的方式,提升化學用語的運用能力
化學用語既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也是今后化學學習的必備基礎。實踐證明,要掌握好化學用語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多練習。但如何練習,卻有必要認真加以研究。簡單重復的操練,不僅會在增加學生負擔,而且會使學生因反感而導致厭學,因此,必須重視練習方式的改進和復習的方法的改變。
例:化學方程式是初中化學最重要的化學用語,對于它的復習我們引導同學們可以采用“化學反應三問”自主復習模式法。在復習CaCO3+2HCl = CaCl2+H2O+CO2↑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自問自答并動手書寫:
1.該反應屬于那種基本類型?反應物的原子或原子團是怎樣重新組合的?
2.該反應在教材中有無實驗(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家庭小實驗和探究實驗)?如果沒有,進入下一問;如有,則反應藥品是什么模樣?實驗用到哪些儀器裝置?怎樣操作?實驗現象如何?產物是什么模樣?乃至除雜質、干燥、氣體收集、尾氣處理等一系列問題都在討論之列。
3.該反應是否在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現代科技、環境問題中涉及?如果不涉及,提問結束;如果涉及,該反應是如何應用的?可以解釋哪些現象?解決哪些問題?
采用“化學反應三問”的自主復習模式,圍繞化學反應的三個角度提問并解答,既復習了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識,又鞏固了化學實驗技能,還與化工生產和生活相聯系,枯燥的化學方程式變得豐富多彩,同學們對化學方程式的理解和記憶都會變得深刻而有意義,對化學反應的應用也變得更加容易了。實際上,其它知識點我們也可以借鑒“化學反應三問”的復習思路,將知識點進行聯想對比,最終形成知識網。
探索的路是艱辛的,也是曲折的,但在化學用語教學實踐中,我們組全體老師還會不斷反思,不斷摸索。通過反思發現我們存在的問題,通過探索找到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