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玉
摘 要: 培養學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審美情趣,形成正確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的同時,還要進行德育滲透,以此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和道德水準。
關鍵詞: 中學語文 德育 滲透途徑
德育工作在學校教育工作中居重要地位。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教育,培養學生創造力及愛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養成良好意志品格,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币虼?,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把語文教師的影響和課堂教學滲透結合在一起,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學中進行語言訓練、人物形象分析,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環保意識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生命意識教育,培養學生良好意志、品格和愛美情趣,在感悟與體驗中催化情感,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下面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對此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確立教師的主導地位,謀求文道結合的最佳方式
語文教學中有兩種傾向必須禁止:一種是單純把語文課上成語言課,只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種是把語文課上成思想教育課,而不顧語文學科本身特點及目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并不是強加給語文一個政治任務,它應該是同聽、說、讀、寫等同起來的一項語文內容。入選語文教材的篇目都是“文質兼美,適合教學的典范文章”。就每篇課文來說,都有側重點,而且思想教育內容已經融在課文主題中。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在各個環節滲透思想教育內容。如導課時滲透,了解背景時滲透,辨詞析句時滲透,把握情節時滲透,分析人物時滲透,探討主題時滲透等。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語文教師既要授業又要傳道,這是不可推卸的責任。語文教學具有形象性,這是它區別于其他學科的特點之一。語文教學過程中分析文學內容時容易上得生動,學生樂聽易懂,貫徹德育教育時往往形成一種平板模式,單純說教,用老腔老調嚇唬學生,招引學生反感。為避免這種現象發生,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不孤立德育內容,不向學生提出應該怎樣而不能怎樣等問題,充分利用語文教學的形象特點,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學生的思想教育。茹志鵑的《百合花》這篇小說曾看過多遍,也多少體會到新媳婦的美好心靈,而一節文學概論課留下的印象更是難忘。執教老師對文章內容只字未提,充分醞釀好感情后便開始專注朗讀,當讀到最后一段:“是我的—她氣兇兇地嚷了半句,就扭過臉去。在月光下,我看見她眼里晶瑩發亮……”時,聲音停住了。我們抬起頭,只見老師已淚流滿面,教室里,靜默一片,但我的心卻久久被那拖毛竹的青年撞擊著,被新媳婦那晶亮的眼神震撼著,學生時代的這一節課告訴我,要傳輸給學生某種情感或精神,唯有自己要投入,以情激情,換得學生的共鳴,真正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心靈熏陶。
二、發揮綜合透視作用,全方位培養學生道德情操
1.抓好課前五分鐘立意講話。
課前五分鐘立意講話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要求學生每篇稿都要有一個鮮明主題,每節課由一個學生上臺講演三分鐘,然后短評兩分鐘,學生評姿態、語音、音量等方面的內容,教師則針對其思想性提出自己的看法。課前五分鐘立意講話用時雖少,但它重在日積月累。每日三言兩語的思想教育,積累起來,對學生道德情操的陶冶不無好處。
2.加強日記溝通解,決學生思想問題。
對于初中學生,要求寫周二記,對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是一項極其重要的輔助手段,同時縮短師生間的距離。通過日記,你可以看到一扇扇敞開的心靈窗口之內的喜怒哀樂。有一位男生在日記中寫道:“真討厭,又輪到我做衛生了,大家扔的紙要我一個人掃。”我在他的日記本中寫道:你愿意自己的班級像牛欄一樣臟嗎?你能早上四點起床看看街上的清潔工嗎?《人民勤務員》中的雷鋒為什么要幫助列車員掃地板?向他提了三個問題,最后他用三篇日記向我做了回答。我鐘情于日記,把它當做聯結師生情感的金色橋梁。寒假要學生寫日記,軍訓要學生寫日記,并進行評比,擇優展覽。大大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在深化作文教學中提升學生德育水平。
設計一個好的作文題目,能啟發學生的靈感,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并對學生進行直觀思想教育。如習作《變化就在我的身邊》,要求學生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的變化,感受改革開放給時代帶來的深刻變革,學生可以以小見大,用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小事反映社會進步、歷史發展。再如《功到自然成》、《“為學”讀后感》、《清流與活源》等作文題,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發展學生的情感及思辨能力,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
總之,沒有語文,德育就是沒有綠葉的光桿;沒有德育,語文就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語文中有德育,但語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語文只是滲透了德育。語文教師感到自豪的是:語文因其表達的藝術性豐滿了德育,增加了文章內容的“含金量”;也因為表達的藝術性,語文堅持了自身的品格,形成了獨立的學科性質,而不是德育的附庸。正視語文和德育的關系,有利于語文教育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興文.德育教育必居教育之首[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5,00.
[2]晶葉.中學蒙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3]宋福堅.加強地理德育教育,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D].江西師范大學,2005.
[4]劉志紅.學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構建與可操作性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
[5]薛曉嫘.基于課程標準的閱讀學業成就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