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芬
摘 要: 教學目標是構成一堂好課的第一要素,是課堂的“指揮棒”,是所有教學行為的“指路明燈”。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關注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目標包括: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相結合,預設目標和生成目標相結合,群體目標和個體目標相結合。“自主、合作、探究”理念指引下的教學活動是無法絕對預設的,只能是彈性的。目標的“彈性”設計是學生主體觀牢固樹立的必然要求和自然體現,能為教師的教學活動開辟新的天地,孕育新的生長點。
關鍵詞: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預案設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學生是平等的主體。師生應該是交互式的關系。而傳統的教學設計以課文講授為方法、以知識傳輸為核心地安排教學環節,在教學內容的呈現順序和教學環節的安排上都做了明確規定。這種設計容易使充滿生趣的課堂變成死水一潭。因此,新課程的教學設計必須以學生的學習和終身發展為目標,結合學生的學習現狀,綜合考慮教學過程中的各種不確定因素,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這種教學設計我稱之為“彈性化”的教學預案。
設計彈性化的教學預案,關鍵是提高預見性。所謂預見性,一是設計彈性目標,預見到最有利于實現學生發展的內容;二是設計彈性過程,并預見到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具體來說必須做到:
一、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相結合
所謂短期目標,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必須實現的課堂目標,長期目標則是關注學生課后、關注終身發展的目標。當代著名學者朱光潛在回憶自己在私塾讀書的情形時說:“私塾的讀書程序是先背誦后講解,在‘開講時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讀成誦,一句一句地在舌頭上滾將下來,在兒童時卻是一種樂事,……我現在所記的書大多還是兒時背誦過的,當時雖不甚了了,現在回憶起來,不斷地有新領悟,其中的意味卻是深長。”毫無疑問,兒童時在私塾背誦詩文既是短期目標(背誦時掌握的知識),又是長期目標(回憶過程中的新的領悟足以影響終身)。如《〈論語〉十則》的教學目標設計:(1)讀懂并背誦課文(短期的);(2)領會《論語》中蘊含的深刻道理(長期的)。
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目標的設計不僅應該關注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更應該關注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創造條件的教學內容,如情感、態度、價值觀、習慣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學習方法、語言品味、思想感悟等。
二、預設目標與生成目標相結合
預設目標重在“預”,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個性特點和具體的教學內容,在課前預設的基本要求和規定。與傳統目標不同的是,這種設計雖帶有一定的規定性,但由于閱讀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交互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肯定會有新的認識、新的收獲、新的思想超出、偏離或達不到教師預先設計的要求。因此,教師應善于根據教學實際適時調整預設目標,采用生成性目標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樣的例子在新課程的教學中相當多。
如學習《曹劌論戰》。預設目標:理解文章對比手法的運用。教學中必須明確文章是用魯莊公的“鄙”襯托曹劌的“遠謀”。但在課堂上,有學生提出:曹劌有深謀遠慮不假,但魯莊公也不見得就目光短淺。因為魯莊公“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能虛心聽取曹劌的意見,可以說魯軍的勝利不全靠曹劌。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教師預案中的目標發生偏離,這時就需要調整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必須加以肯定,但同時也必須指出魯莊公戰前把取勝的希望寄托在左右侍臣的擁護和神靈的護佑上,戰時指揮急躁冒進,戰后對勝利原因一無所知等體現了他“鄙”的一面。這與曹劌的表現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這樣的教學既保護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巧妙地實現了自己的預設目標,而且實現了一個生成目標:學會辯證看待歷史人物,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透徹。
三、群體目標和個體目標相結合
群體目標就是所有學生在學習中必須實現的目標;個體目標則是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而預設的目標。
這兩種目標在實際操作中可以用層級目標,如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目標設計:(1)能有感情地誦讀、準確的背誦全詩(群體目標);(2)讀出詩歌中新穎的意象所表現出的凝重的情感(個體目標)。
另外,這種目標的設計還可以用開放性的語言進行表述。如《愚公移山》的教學目標可以設計成:“能聯系現實,說出自己學習《愚公移山》這個寓言故事后所受的啟發。”這樣的設計既能讓所有學生都有話可說,又能讓他們談談自己的個性化認識。
群體目標和個體目標體現了共同性和獨特性相統一的原則,既使所有學生學到了基本的知識技能,又兼顧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總之,新課程提倡的三維目標,是著眼于“人”的整體發展。教師,首先應將這一理念領會透徹,并力求每節課都努力運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開展教學,讓學生在積極、愉快、輕松的學習環境中參與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中,但這些目標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通過一節又一節的課堂教學,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一個學生的情操,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為未來社會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胡為平.問題式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2]李衛軍.借鑒古代“內省”教育理念,優化初中語文教學[J].語文學刊,2006(22).
[3]莊振玲.新課程下的初中語文教學[J].文學教育(下),2008(02).
[4]劉榮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三生教育”的實踐[N].楚雄日報(漢),2010.
[5]李星樵.初中語文教學“雙六基本法”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11.
[6]陳麗平.交流與合作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