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張冬平
綜合性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新課程語文教學改革的亮點,也是一種全新的課型。語文綜合性學習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途徑的多樣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及學習目標的綜合性等特點。
“馬的世界”安排在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的主題是:動物,這個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寫動物的佳作,閱讀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動物的情感,而且可以引發對人與動物關系的深入思考。在此基礎上安排的綜合性學習“馬的世界”就顯得水到渠成。
那么綜合性學習應該怎么教呢?我在執教“馬的世界”這一綜合性學習時是這樣做的,覺得有得有失,寫下來與同仁共勉。
首先將活動的目標確定下來:(1)通過活動的開展,進一步認識馬與人類的親密關系,培養學生關愛動物的情感。(2)通過“馬的世界”的探討,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了解有關文化知識,提高人文素養。(3)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習從事一般課題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從多角度研究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課題研究能力。(4)在活動中培養口語交際和書面表達能力。
有了教學目標的指引,接下來是教學的準備工作,我準備了一份活動時間安排表和此次活動的設計方案,一部《現代漢語詞典》及有關馬的文學藝術作品,按活動程序和內容,設計一張活動記錄表,每個學生發一份,讓學生做好活動記錄。提前一個星期對學生進行組織、調度和安排,劃分學習小組,明確活動任務和目標,明確活動評價指標,確定活動小組負責人,進行必要的動員和說明,交代學生應做的前期準備。
“馬的世界”這一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明確、集中,但涉及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教材中所列四個標題——漢語漢字中的馬、歷史傳說中的馬、藝術作品中的馬、文學作品中的馬,也是四個課題,是關于“馬”的四個層面的“文化研究”或曰“文化追蹤”。把這四個方面研究貫穿、綜合起來,便可形成關于馬的文化研究的專論。
本次活動的內容較為豐富多樣,若讓每個學生每題必做,則可能耗時太多。因此分為四個活動小組,對“漢語漢字中的馬”“歷史傳說中的馬”“藝術作品中的馬”“文學作品中的馬”這四個課題各有側重地進行研究或開展活動,在此基礎上,小組之間進行交流,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
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中督促學生進行課題研究,并進行必要指導,要求學習小組長上交本小組的研究所得,做好參與活動的準備。教師將各小組的素材加以整理、歸納、擇優去劣,制作課件,并繼續指導學生準備參與活動。
“漢語漢字中的馬”這一小組的同學準備了摹寫“馬”字的不同寫法;準備了以“馬”為偏旁的字,并通過查字典了解了這些字與馬的關系;準備了含“馬”字的成語,通過查工具書解釋每個成語的意思,并分別用它們造句;還準備了與馬有關的俗語。
“歷史傳說中的馬”這一小組準備講述王亥馴馬、指鹿為馬、伯樂相馬三個歷史故事,并由此引發對伯樂與馬的關系的討論。
“藝術作品中的馬”小組準備了韓幹的“照夜白圖”、韋偃的“雙騎圖”、徐悲鴻的“奔馬圖”及“昭陵六駿”石刻圖、兩幅攝影作品,并由本小組的同學擔任解說員。
“文學作品中的馬”準備了古詩杜甫的《房兵曹胡馬》、現代詩臧克家《老馬》、周濤的散文《鞏乃斯的馬》。
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我將課堂的主導權交于學生,準備以各學習小組長以匯報學習成果的形式組織結構整個課堂,但老師不能做甩手掌柜,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我分小組分別給予了指導,對小組匯報的內容提出了建議。在課堂上,我只是一根線,學生才是那一顆顆晶瑩的珍珠,我只是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才是這課堂上的主體。一切準備就緒,學生就像是參加交流會一樣,帶著自己精心準備的材料,同時期待其他小組的精彩匯報,在奉獻出知識的同時,也汲取他人的養分。“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每人還是有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交換,每人就有了兩種思想”。思想在匯聚、碰撞中產生火花。這節課課堂氣氛活躍,課堂教學效率也高。學生通過此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學到了知識,提高了素養,鍛煉了能力。
在這節綜合性學習活動課的尾聲,在各學習小組匯報結束后,我進行了綜合性評價:首先,在這次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生在小組內分工合作,體現了團結協作的精神;其次,通過對“馬的世界”相關知識的搜集、整理,同學們培養了探索精神;今天,由同學們站在這個講臺上,展現自己的風采,鍛煉自己的能力,讓老師看見你的自主精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把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發揚光大。
綜合性學習突破課堂中心、教師中心的學習模式,學生根據學習活動課題,在研究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及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全面提高整體語文素養。
學生在綜合性學習課堂上的表現其實只是冰山一角,學生其實在這一節課之前已有大量的探究性學習和匯報的準備性活動。在實踐中有得有失,只要我們充分明確這種學習活動的指導原則,掌握它的特征和指導方法,不斷探索和研究,就一定能有效引導和規范語文綜合性學習,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