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新聞話語建構的語用原則基于話語語用原則,同時結合自身話語特征所產生的。精準、簡練、禮貌三者對話語建構各有要求和側重,對新聞話語建構起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新聞話語建構;語用原則;精準;簡練;禮貌
話語概念脫胎于語言和言語,作為一個整體與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相聯系,既包括日常具體的言語行為,又是一定語言符號系統的組成部分;既表現為一定的文本,又與相應的民族、文化、社會階層、意識形態相聯系,并在與其他類型話語相區別的過程中表現出特定的屬性。新聞話語取源于話語,不同于廣告話語、教育學話語,它是一個再現事實的話語,有著本身獨特的構建原則。
一、新聞話語建構語用原則釋義
新聞話語構建語用原則與話語建構原則有著密切的聯系,理解新聞話語建構的語用原則之前先對話語建構的語用原則做必要的了解。
(一)話語建構語用原則
不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工作學習中,只要你一開口,話語行為自然而然就產生了,但容易讓人忽視的是話語的建構問題。成功的話語建構能夠幫助說話者達到目的。如:一位學院負責人為了讓大齡老師去參加相親會,就根據未婚老師的心理構建自己的話語,她沒有直接說“你看你都到這個年紀了該去相親”,而是說“你看其他學院的老師都去了,我們學院的老師也不能落后啊,你就當幫我一個忙,去吧!”,效果可想而知。
結語
隨著網絡與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網絡的互動、交流、分享等特性方便了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溝通,自拍文化不斷盛行。自拍作為展現自我、表達自我的方式,獲得了他人認同與自我身份的構建,獲得了媒介接觸與使用的滿足。同時,其所折射的深層次內涵也值得我們深思,如何促進自拍文化的健康發展值得重視。
一般來說,話語建構除了要遵循宏觀上的修辭規律外,微觀上還要遵循一定的修辭原則,包括正確、準確、適切和恰切四個方面,就是話語建構的四個語用原則。新聞話語建構的語用原則從其中分支出來,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語用原則。
(二)新聞話語建構語用原則
新聞是傳播者通過傳播媒介向受眾傳播新近發生的事實,從而滿足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溝通情況、獲取信息的需要。新聞話語是“對真實事件的一種再現過程,是利用新聞的制作手段與編輯技術使用程式化的規則,對社會現象進行局部的反映和解釋,是一種典型的編碼過程。”可以說它的目的是通過新聞傳播事實而達到某種新聞傳播的目標或實現預期的傳播效果。
新聞中話語目標的實現必定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正面報道的話語可以向人們傳遞正能量,從而使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對社會和國家更有信心。因此,新聞創作者在建構新聞話語時要遵守語用原則,要根據新聞事實對新聞和受眾負責。基于話語建構的語用原則,新聞話語建構結合自身獨特的語言特性和實踐運用也產生了一些具有體的語用原則,如準確,簡練,通俗,禮貌等。
二、新聞話語構建的三個語用原則
新聞話語在大眾傳播中具有關鍵作用,具有語言所共有的三個功能,即概念功能、語篇功能和人際功能。從概念意義上講,新聞話語的內容可以涉及到幾乎所有語域的意義系統;從人際意義上講,新聞話語強調客觀性,新聞媒介影響人的觀點通常不是通過直截了當的表述,而是通過對原始材料有意向性的選擇來實現;從語篇意義上講,新聞話語具有意義濃縮的特點,使用盡可能簡短的篇幅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由此也可得出三個新聞話語構建的語用原則,即精準、簡練、禮貌。
(一)精準原則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精準的新聞話語能夠提高新聞的真實性。精準一般指話語表達不僅要準確,而且要精細。避用“好像”,“大概”“也許”等不確定性詞語來建構新聞話語。因為新聞報道必須是結合具體社會現實進行實事求是的,按照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做出的真實陳述,因此新聞話語建構必須準確,而為了提高新聞的實際效果,在話語準確的基礎上又提出了精細的要求。新聞話語的精準包括兩個方面:
1、新聞話語建構必須準確
新聞話語的準確至關重要,不僅關乎新聞報道的真實性,還承擔著媒介公信力、權威性的責任。但是在新聞報道中表意錯誤的新聞話語也時常發生。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新聞話語的錯誤,哪怕只是一點,也可能會破壞話語的準確性,整篇文章的表達也就可能詞不達意,最終可能會誤導受眾,損害媒介聲譽,降低媒介的公信力。
新聞話語建構要求準確恰當的使用詞語,不要使用容易誤導受眾的模糊語句。此外,錯別字也是新聞話語建構的一個大敵,有些記者認為只要讀者能理解意思就行,用幾個同音字、幾個生僻字問題不大,殊不知這樣的粗心使新聞話語的準確性丟失殆盡。新聞記者應該從源頭上杜絕錯誤詞語的使用,進而保證新聞話語表意的準確性。
2、新聞話語建構力求精細
新聞話語的精細是建立在話語準確的基礎上的,只有話語建構準確才能進一步做到精細。精細的話語使新聞更加客觀真實,能夠提高新聞的可信度和說服力。新聞工作者應該提高自身職業素養以及話語建構精準的能力,在構建話語時秉持實事求是之心,摒棄嘩眾取寵之意,在準確的基礎上力求精準。
(二)簡練原則
簡練主要是指精煉簡潔,不冗繁,不拖沓,以最少的話語表達最準確、最清晰的意思。古語有云,“文以簡為能,不以繁為巧”。新聞話語建構也是如此。
“新聞短,才能寫得多,發得快,等得及時;新聞短,才能在有限的版面和有限的播送時間里廣泛反映現實生活中豐富的方方面面;新聞短,讀者聽眾才會在日常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或之間,了解更多的信息”。為了實現新聞報道“快”的要求,建構新聞話語必須要精煉簡潔,信息全面,表意清晰。也就是說我們的新聞話語需要采用言簡意賅的詞語以及表達凝練、干凈利索的詞句,提高新聞的效能,讓讀者不費勁就能了解新聞的內容。
如果有一些新聞話語比較復雜,包含了過多的修飾成分和邏輯關系,使讀者無法一口氣讀完并快速的理解,而是需要反復閱讀,甚至需要動用所學的語法知識對話語做分析才能獲取準確的信息,這樣的新聞話語注定不被大多數讀者喜愛。
(三)禮貌原則
禮貌原則一方面指新聞創作者通過建構適宜的話語獲得讀者贊同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包括在話語建構時希望自己的敘事行為不受讀者干涉和質疑而獲得的自由和愉悅。
新聞話語構建要遵循禮貌原則,就要求新聞寫作者要明確自身角色(信息的傳播者),以受眾為本,根據對新聞語境的認知、對受眾心理的分析和掌握,選擇使用合適的禮貌性詞語,從而讓讀者能夠接受新聞話語,認同新聞話語。禮貌性詞語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對取得成功,創造了社會價值的人要給予認同、贊美的積極禮貌詞語來構建話語,而對老弱病殘以及社會上的不幸者要運用尊敬、愛護的消極禮貌詞語來構建話語,不能為了吸引受眾的眼球,不顧新聞語境的需要,不考慮受眾的心理感受來建構新聞話語,否則會得不償失。如某一新聞赫然出現《騎車人“中頭彩”慘死》。作為一個正常人,交通事故的悲慘場面誰也不愿意看到,而報紙卻頗費心思,采用了雙關(“中頭彩”)的文學化表現手法來嘩眾取寵,完全看不到媒介對遇險者命運的關注,帶有調侃意味,讓人感到記者的“看客”心態,缺乏應有的同情心。
雖然當今社會調侃成風,但作為媒介,要把握好分寸,要根據禮貌原則建構符合語境以及人們認同心理的新聞話語,不要挑戰受眾接受心理。一方面可以在客觀傳播信息的同時增強自身的親和力,引發受眾的愉悅感;另一方面新聞話語構建者以主流價值觀為風向標,依據禮貌原則對新聞話語進行取舍,塑造自己的媒介良好形象。
禮貌原則與精準、簡練原則之間的關系在新聞話語建構過程中是不可忽視的,不能顧此失彼。它們涵蓋了新聞話語建構的不同方面,精準主要強調話語的準確度,是對不對的問題;簡練側重于話語建構的精煉度,是好不好的問題;禮貌偏向于話語建構的可接受性,是合不合適的問題。從新聞話語構建的過程來講,應該是精準一簡練一禮貌,順序不能顛倒,否則可能會造成新聞話語的混亂,讓讀者難以理解。三者在新聞話語建構中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的作用。
遵循精準原則,可以加強新聞話語的真實性,使新聞話語更有說服性和公信力;遵循簡練原則,能夠使新聞話語簡潔精煉、通俗易懂,從而贏得新聞的時效性和讀者的喜愛;遵循禮貌原則,能提高讀者對新聞話語的接受度和認可度,塑造媒體自身形象,打造媒體品牌。新聞工作者在工作中要遵循以上三個語用原則,提高自身話語建構能力和職業素質達到新聞話語建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