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婷
摘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黨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奮斗目標。從民族地區來看,現代化發展水平還相當落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共產黨人深入把握了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的任務和特點,逐漸形成了豐富的關于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經驗。推進民族地區改革是實現民族地區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民族地區;現代化;改革
一、民族地區加快現代化建設的意義
1、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民族地區的現代化。全面推進民族地區的現代化進程,加速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僅是民族地區自身的迫切需要,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愿望。民族地區地大物博,自然資源儲量豐富,品種齊全,在全國資源地理格局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從生態區位來看,民族地區大多位于我國大江大河的上游,是我國生態平衡的源頭,占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江澤民多次強調:“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們整個現代化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民族地區的現代化同全國其他地區的現代化,少數民族的振興同整個中華民族的振興,是密不可分、互相促進的。”
2、少數民族自身發展也需要現代化。在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對民族地區進行了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使少數民族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但是,長期以來歷代的反動統治階級不斷地進行民族壓迫和歧視,民族地區社會生產力和工業化很不發達。農業基本是民族地區本地的主要產業,但農業基礎薄弱,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差,有些居住在偏遠山區的少數民族仍然用落后的生產工具和耕作方式。而且長期受自給自足的自然和計劃經濟的影響,社會分工水平很低,市場經濟非常微弱,在一些偏遠的地區,交通不變,信息不靈通,人的思維方式和觀念等仍然停留在低級的社會發育階段,再加上教育發展滯后,知識貧乏,導致民族地區群眾市場經濟觀念淡薄,進而約束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各少數民族來說,迫切需要改變民族地區的貧困落后的局面,走現代化發展之路。
3、民族地區進行現代化建設,對于加強邊疆建設,鞏固國防具有重大意義。我國民族地區地處陸地邊疆的國防要塞,地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把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作為治國理政、富民強國和實現長治久安的根本大計,作為鞏固國防、維護國家統一和實現各民族大團結的根本保證。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必定要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和安定的周邊環境。所以就加強邊疆建設,鞏固國防來看,少數民族工作很重要,當前最首要的任務就是大力推動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加快民族地區的現代化建設步伐。
4、加快民族地區的現代化建設,是關系到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實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根據國情和鄧小平“兩個大局”的思想,明確提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這個決定進一步加大了對西部開發的支持幫助力度,對逐步縮小地區之間發展差距,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有著重大的作用。中國共產黨制定的正確民族政策促進了民族地區發展,我們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少數民族地區同漢族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程度呈擴大趨勢。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難點和重點都在民族地區,民族地區的現代化是全國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加強民族地區現代化,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實現東中西部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中國共產黨處理民族地區現代化的基本經驗
1、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民族政策。中國共產黨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我國民族問題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科學地把握我國民族問題的發展規律,制定了解決民族問題的綱領、方針、政策及措施。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發展和創新,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2、以民族平等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為出發點和歸宿。在當代中國,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發展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基本立場和出發點。我們要正確認識民族問題,逐步消除歷史上遺留下的民族不平等問題,加強民族團結,各民族和諧共處,逐步縮小民族地區同發達地區以及各民族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最終實現民族地區社會的發展和現代化建設。能否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問題。
3、從民族地區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黨的第一代領導人堅持從實際出發,主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始終強調要根據民族地區的自身特點和條件來推進民族地區的改革和建設。堅持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正確認識和處理各方面問題的基本原則,也是我們黨成功地領導和推動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經驗。這一經驗對于充分發揮民族地區各自優勢,因地制宜地安排生產,對推進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向更高層次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三、民族地區改革是實現民族地區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推進改革開放,是我國經濟振興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同全國人民一起走向全面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以毛澤東為首的黨的第一代領導,從民族地區的實際出發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改革,進行了民主改革與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了生產資料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社會主義經濟,標志著少數民族解放了生產力,開始向現代化的民族發展,為我國各少數民族的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我國少數民族本身還存在著消極因素制約著其現代化的實現,而這些制約因素有的已成為民族習慣。傳統的觀念僅壓抑著人們的改革思想和創造精神,給少數民族地區原本相對落后的經濟文化發展增加新的阻力。所以,要走向文明、走向現代,就必須要改革。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與發展,也是我國各少數民族自我完善和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